美术周刊|冯怀荣油画展启幕首师大

发布时间:2025-03-28 16:54  浏览量:3

好展上新

暮春三月,北方尚存将暖未暖的料峭春寒,江南已见欲雨还晴的温润气候。艺术正以多元形态编织传统与当代的共生图景。冯怀荣以油画写生定格丝路人文情韵;林海钟、姜宝林于千年笔墨间寻得与当代艺术的共处之道;莫睿匠心独运,在虚实相间中重构花鸟新境;盐田千春以空间为画布,通过独特的装置作品展现对东方哲学“空”的深刻理解。让我们跟随这些艺术星光,触摸传统文化与当代创意的共振脉搏。

作为“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文脉研究与现代传承”系列展之一,“西域放歌——冯怀荣油画作品展”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启幕。冯怀荣的作品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细腻的人文情怀,其造型手法质朴,如同他笔下不加粉饰的土房墙和丝路上旅人的真挚目光。冯怀荣在作品自述里曾写到“写生能直接抒发心灵感悟”,可见其对艺术的内在理解。展出的油画作品中描绘了美好的四季风光和新疆人民的艰辛与欢乐,不仅表达了作者真挚的情感,也展示了画家不懈探索油画语言形式的历程,我们能够从中感受到画家对艺术的那份赤诚之心。

北京人美艺术馆呈现慧定生机——林海钟中国画作品展,林海钟从艺四十年来潜心研究中国画精髓,融汇历代名家笔法,作品以“笔精墨妙”直面当代生活。本次展览作为林海钟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个展,分五个板块展示了其临摹王蒙、倪云林等古代大师的严谨之作,以及其人物画和花鸟画的创作。从宋元古法临摹到巨幅壁画创作,从西湖人文意蕴到高古人物写意,林海钟以传统笔墨对话当代生活,为观众开启一场跨越古今的水墨艺术盛宴。

“花隐若虚——莫睿花鸟画作品展”在北京展出。“花隐若虚” 这一主题,蕴含着深刻的东方哲学意境。莫睿用独特的构图和色彩的运用,打破了传统花鸟画的固有模式,在具象与抽象之间寻得了奇妙平衡。他通过细腻的笔触,营造出一种虚与实、隐与显相互交融的独特意境,其笔下的花鸟不仅是自然物象的简单呈现,更展现出他对自然、生命以及艺术的深度思考与感悟。莫睿作品中的书卷气与灵动之美,为当代花鸟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姜宝林凭卓越的艺术成就和创新精神,在传统与现代融合的道路上不懈探索。既要笔墨,又要现代是他一贯的艺术主张。近日,既要笔墨 又要现代——姜宝林现代笔墨艺术研究展在上海海派艺术馆展出,分四个板块呈现了姜宝林代表作品78件,以近年来创作的巨幅作品为主。其作品的最大特点是将传统笔墨与张扬个性的抽象现代形式充分融合,形成了既有传统风范,又具有国际范式的独到风格。他的探索,为新时代下中国式现代美的建构提供了鲜活的案例。

盐田千春根据红砖美术馆的空间与环境,挖掘并使用东方元素与在地材料,创作了6件全新特定场域装置,形成了大型个展“静寂之空”。展览不仅是对“缺席的存在”这一核心命题的深化,更以她独特的东方哲思与跨文化经验为脉络,将东方哲学中的“空”转化为可触可感的视觉沉思。艺术家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次展览实现了在其他美术馆难以实施的计划,比如用水铺满主展厅,甚至把两面墙体凿开巨大的洞。”这些大胆的创作手法不仅回应了红砖美术馆独特的建筑空间,也体现了盐田千春对东方哲学中“空”的深刻理解。

艺术市场

文化创新正以多元姿态点亮时代,全国各地正在书写中华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多维答卷。国博凤冠文创产品创下百万销量神话,印证“小文创”激活大市场的澎湃动能;山东、湖北率先出台新规,以机制改革释放文博机构创造力;在大湾区,深圳艺术周携69家机构共绘艺术生态新图景;2025东亚文化之都·中国湖州活动年则向世界展现浙江的城市魅力。从博物馆的指尖经济到城市的创意浪潮,从政策赋能到市场共振,此刻,让我们共同感知这场传统基因与现代创意交织的文化浪潮。

中国国家博物馆现象级文创——凤冠冰箱贴累计销量不仅突破了100万件,还带动了凤冠IP全系列产品销售额跨越亿元,创下了国博近二十年来单品及系列文创的销售纪录。凤冠冰箱贴的火爆并非偶然,其背后反映出的是厚重历史价值与独特艺术魅力。国博文创团队敏锐捕捉文化热点,将文物元素巧妙转化为贴近大众生活的文创产品,精准满足了公众对历史文化的消费需求。凤冠冰箱贴的“破圈”不仅带动了设计、生产、营销等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形成了可覆盖多环节的完整文创产业链,而且创造了超千人的就业机会,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若干经济政策》等文件精神,持续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山东、湖北等地相继出台新规激励文创产品开发,提升文化文物单位创造活力。《山东省文化文物单位实施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收入分配激励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深度挖掘文化文物单位馆藏资源的文化价值与核心要素,打造兼具文化底蕴、创意特色和市场价值的齐鲁文化文物创意品牌;湖北省出台的《推动湖北省文化文物单位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中,共十一条措施将持续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加强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力度,助推湖北省文化文物单位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2025深圳艺术周启幕 多场展览和艺术活动彰显大湾区艺术活力与蓬勃市场

2025深圳艺术周在蛇口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启幕。植根于深圳充满活力与创新的城市肌理,本届艺术周以在地机构为核心,秉承“共生、开放、创造”的核心价值,联动69家在地机构,汇聚各界艺术力量,呈现了一系列前沿且多样的展览和艺术活动。2025深圳艺术周以开放的姿态接纳多元的艺术表达,探讨当代语境中的创新与共鸣,彰显了这座城市包容灵动的文化气韵,与艺术市场的蓬勃活力。

“东亚文化之都”是落实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共识的重要举措,自2012年启动以来,浙江省的4座城市先后获得“东亚文化之都”的称号。2025东亚文化之都·中国湖州活动年启幕,湖州向全球发出“山水为柬,共赴江南”的邀请函。开幕式上,中日韩三国嘉宾齐聚一堂,文化盛宴精彩纷呈,生态文明与传统文化交相辉映,不仅全方位展现了湖州城市发展的独特魅力,也促进了中日韩三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开幕式中,中国“东亚文化之都”入境旅游精品线路成为焦点,线路围绕丝路、山水、非遗等十大主题,展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韵味。

国际艺讯

不仅在国内,博物馆文化热潮也在全球铺展。大英博物馆以648万客流蝉联英国受欢迎景点首位,印证文化消费的蓬勃势能;伦敦博物馆近日获彭博慈善基金会2000万英镑投资及考古档案捐赠,古老的罗马文物即将开启数字化重生之旅;而在里斯本,沉睡百年的贵族宫殿化身为当代艺术圣殿,将私人藏品展现在大众视野。从古老文明的现代表达,到私人艺术藏品的共享,全球文化场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范式革新。

英国各大文化机构迎来客流高峰。英国核心旅游景点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大英博物馆以648万的参观人次位列受欢迎景点首位,同比增长 11%,连续第二年成为英国最受欢迎的景点。自然历史博物馆则以 630 万人次的游客量位居第二,同样增长了11%。与此同时,英国其他博物馆和美术馆同样人气高涨,参观人数普遍上升。英国核心旅游景点协会主管伯纳德·多诺霍表示:“在休闲消费方面,游客越来越重视在特别的地方与特别的人共度难忘的时光,他们愿意保持文化机构会员身份,优先安排一日游参观心仪的景点。”

伦敦博物馆近日宣布,收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考古档案捐赠,为彭博社欧洲总部遗址出土的一批重要罗马文物。博物馆计划在 2026 年开放新馆时,将这些藏品置于地下展厅,与罗马时代街道的遗迹交相辉映,扩大公众的可访问性,并为学术研究提供更多可能,打造成为博物馆新址的重要亮点。同时博物馆还获得了彭博慈善基金会2000万英镑的资金支持,这笔捐款将助力伦敦博物馆新址建设,并推动文物的研究与公开展示。

葡萄牙首都里斯本近日迎来了一座全新的文化地标——阿曼多·马丁斯当代艺术博物馆。博物馆位于里斯本西部,坐落在 18 世纪的里贝拉格兰德伯爵宫内。这座历史建筑曾作为贵族府邸、学校,后长期闲置。经修复设计,恢复了宫殿18世纪的原始面貌。阿曼多·马丁斯当代艺术博物馆现占地 13 万平方米,其中 2000 平方米为展览空间,此外还设有餐厅、咖啡厅以及五星级酒店,未来将举办表演与文化活动。博物馆不仅将展出创办人阿曼多·马丁斯的私人收藏,还将接纳其他藏家的艺术作品,成为一个“藏品汇聚的平台”,让原本被私人收藏的艺术品向公众展出。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