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东:北京正阳书局,600年的文化长卷
发布时间:2025-03-28 09:36 浏览量:7
正阳书局(北京砖读空间)
北京正阳书局坐落在西城区西四南大街43号的万松老人塔院内,这座元代始建的古塔已有800余年历史,与书局共同构成了一幅跨越600年的文化长卷。
万松老人塔
正阳书局不仅是京城书香四溢的精神殿堂,更是文物活化与文化传承的典范。青砖黛瓦间,万松老人塔静默矗立,檐角铜铃叮咚,仿佛在晨光中诉说元代至今的光阴故事。
正阳书局
万松老人塔作为书局的依托,承载着800余年的时光印记。这座金元时期为纪念高僧万松行秀而建的砖塔,历经元明清代代修缮,现存八角九级密檐式塔身,16米的高度里藏着元塔与清塔的双重构造,青砖斑驳间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塔檐铜铃叮咚,与书局的墨香交织,形成“塔下书香”的独特意境。
正阳书局砖塔
作为北京城区唯一留存的元代砖塔,它用斑驳的塔身镌刻着岁月的密码。当风掠过塔檐,铜铃叮咚,恍若万松行秀禅师穿越八百年的智慧低语,与书局的墨香悄然共鸣。这种古今交融的诗意,让每个踏入塔院的人都成了历史的倾听者。
书局图书
走进书局,泛黄的书页间流淌着北京城的千年记忆。古籍善本里藏着王府兴衰的秘辛,老照片中定格着胡同的烟火日常,舆图上蜿蜒的街巷勾勒出600年的城市变迁。
古物件陈列
正阳书局的历史可追溯至明朝嘉靖年间,从杨士奇创办的私人书局到2014年入驻万松老人塔院,每一次变迁都见证着文化传承的坚韧。书局院落还原了老北京“天棚鱼缸石榴树”的民居景观,老门墩、旧门板等物件勾勒出胡同文化的生动图景。木质匾额在阳光照射下温润生辉,读者在此不仅能沉浸于书海,更能通过陈列的古籍善本、老照片、舆图等文献,追溯北京600余年的都城演变。从《宣南鸿雪图志》里的老建筑记忆,到不同时期的北京地图展现的城市格局变迁,每一本泛黄的书页都成为解码京城灵魂的钥匙。
书局图书
书局的动人之处,在于其对文化传承的创新实践。它将全部盈利投入文保学术研究,通过“正阳文库”系列丛书系统整理北京历史文化,填补多项历史空白。定期举办的胡同文化讲座、老照片展、读书会,让沉睡的历史苏醒为可感知的生活图景。当读者捧着《京师坊巷志稿》聆听砖塔胡同的掌故,那些凝固在文物中的记忆便在互动中焕发新生。
书局老物件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创始人崔勇和他的团队以民间力量守护文化火种,通过实体书店、出版、数字化展示等多元方式,让历史文化脉络在当代延续,让600年的文化长卷在数字化时代依然舒展自如。
正阳书局
暮色中的万松老人塔披上暖光,书局的灯火与塔影交织成温柔的剪影。今天的北京正阳书局,是藏在城市褶皱里的文化瑰宝,仿佛在诉说:真正的文化传承,是让历史融入生活,让传统照进现实,在时光长河中永续温暖的人文之光。它用古塔的沧桑丈量时光,用书香的温度融化历史的隔阂,让600年的文化长卷在当代人的指尖重新焕发光彩。
北京正阳书局
在这里,传统与现代诗意交融,历史与当下温暖对话,每个来访者都能在墨香与塔影中,遇见北京城的千年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