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新赋——眉州唐驳虎
发布时间:2025-03-25 23:21 浏览量:9
《新都新赋》
作者:唐驳虎
盖闻天开蜀境,地孕膏腴。
三星耀而金沙璨,五丁劈而剑阁岖。
蚕丛启国,柏灌继都。然则千秋城郭,几度荣枯?
唯此新都古邑,自汉肇基,历劫不磨,
乃成都之北门锁钥,实天府之东序明珠。
若夫考其沿革,则见:
汉置广汉郡,隋改新都县。
唐时舟楫云集,宋际文风炽燃。
杨状元之故里,宝光寺之禅烟。
桂蕊飘香于秋日,荷钱叠翠于夏田。
此诚钟灵毓秀之地,亦为继往开来之渊。
观其形胜,则北枕湔水,南襟锦江。
龙门余脉走苍翠,川西沃野延青黄。
商衢辐辏,通秦陇之驼铃;
驿路纵横,达滇黔之马帮。
昔有"蜀郡名区"之誉,今具"香城"之望。
至若人文渊薮,尤足称扬;
大禹玄孙少康,葬于龙藏寺,
少康又名杜康,传民间酒神,系酒魂所在也!
文翁化蜀,学堂肇始汉廷;
扬雄著书,太玄继乎周易。
费祎持衡于季汉,梅挚谏垣于宋帝。
升庵及第,著作等身;
雪堂金石钩沉,艺林增帜。
况复宝光寺内,舍利放光;
龙藏经中,贝叶传偈,
唐代开山祖,悟达开坛讲经。
泥塑罗汉五百尊,碑刻遗文三千字。
此皆先民之遗范,实为后世之珍秘。
若夫四时风物,更觉怡神:
春则桃红李白,油菜铺金;
夏则藕塘蛙鼓,稻浪鸣禽;
秋来桂湖泛月,香透十里;
冬至梅岭积雪,素裹千林;
加以川芎馥郁,柚圃萧森。
新都风味小吃,流连忘返:
新繁叶儿粑,姜糖味深;
军屯有锅盔,香脆四溢;
肥肠薯粉条,汤鲜味美;
唐家寺牛肉,回味无穷;
金桂花糕点,口留余香。
游人驻足而忘返,墨客题襟而长吟。
方今盛世重光,古城新貌。
既存汉阙唐碑,复建琼楼驰道。
文化为魂,旅游张纛。
非遗传承,一带一路开锦门。
承李冰之遗泽,续文翁之教诏。
将见人文与科技同辉,古韵共时潮并耀。
赋成缀以颂曰:湔水泱泱,桂蕊芬芳。
古邑新韵,既寿永昌。
文脉绵延,与国同光。
状元府邸,文脉绵长。
宝瓶口涌墨香,锦官城传诗韵。
状元府者,乃明时杨慎之旧邸,今为文教之遗珍。
青砖黛瓦,犹存翰墨之风;
曲径回廊,尚绕经纶之韵。
状元挥毫立雪,黄峨抚琴和鸣,笔墨琴音交织,仙鹤荷花映古桑盘结;
府邸榴阁望夫楼,留下千古相思雨。
轩窗含月影,如闻旧日书声。
杨氏一门七进士,铸就"四重家风"之魂。
青年升庵,于此读经史子集,乡试会试;
一鸣惊人,殿试魁首,名动九州;
一代才俊,终成博雅通儒。
著述等身,光耀汗青。
《临江仙》词,唱尽兴亡千古;
《丹铅》诸录,考订文史百家。
谪滇南而志不堕,处边陲而学愈精,
此诚蜀士之楷模,实为中华之人杰。
蜀中花木兰,军中有韩峨。
清流艾芜南行记,终成著名大作家。
抗战英雄王铭章,献身于民族大义。
新都古城,墙砖斑驳记沧桑;
祥凝宝藏,圣庙碑碣述春秋。
更有说唱陶俑憨态可掬,桂湖碧波映照汉阙明月;
纵观新都历史,恰似穿越千年时空之门。
今之新都,承古启今,焕发新颜。
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现代化之都市,欣欣向荣。
然其古韵犹存,新旧交融,相得益彰。
桂湖公园,荷花映日,游人如织;
龙藏古寺,明代壁画,栩栩如生;
状元府地,老宅深巷,觅古寻幽。
新都,既为古邑,亦为新城,古今交汇,风华绝代。
新都之美,美在历史之厚重,
美在文化之深邃,美在人文之荟萃。
千年传承,文脉绵延,风华绝代。
今以新赋之体,颂其盛景,赞其辉煌。
愿新都之未来,如日之升,如月之恒。
桂湖荷香,宝光梵唱。
古今交融,风华绝代。
今观斯邑,古韵新风相映成趣。
锦水通衢接四海,诸葛八阵图威震四方,
陆地高速通南北,马超将军墓遗留旧址。
既存汉砖唐瓦之厚重,复现智能造物之精微。
昔闻杜宇化鹃啼春早,今见铁轨如龙贯长空。
此诚"文献名都"承古开新之气象,
堪当"状元府地·古邑新都"之美誉。
壮哉!岷沱双流育文脉,蜀道不再难;
妙哉!桂荷十里香如故,新城换发日日新。
巍巍华夏,泱泱古国,
成都平原,沃野千里。
文献名都,新都新城,乃蜀中之明珠。
北望三星堆,链接中华文明;
南望锦城,毗河润其右,
青白江绕其左,沃野平畴皆天府宝地也。
溯其源,开明帝凿山导水,始辟膏粱之地;
李冰决玉垒,分沱引江,遂成鱼米之乡。
两河活水蜿蜒如带,桂荷清影摇曳生城,
此乃太守遗泽惠千秋,更见新都儿女挥汗开渠。
以大地为纸、江河为墨,
绘就"水旱从人"之锦绣画卷。
新都始于先秦,兴于汉唐,
历经千年风雨,犹存古韵。
城垣巍峨,街巷纵横,青砖绿瓦,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宝光古寺,钟声回荡在晨曦暮霭中;
老树虬枝,盘根见证着历史的变迁。
昔有治蜀良策,励精图治;
今有贤才辈出,文风鼎盛。
新都,乃川西文化之根,巴蜀文明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