盏盏香茗岁月长 ——探寻广元千年茶脉之三

发布时间:2025-03-26 18:02  浏览量:8

最是一年春好时,茶香溢满古蜀道。

广元产茶始于商周,盛于唐宋,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和中国茶叶的发祥地之一,是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茶叶在广元已有近3000年的种植历史,茶文化底蕴深厚。

黄茶火龙果、仔兔茶叶窝窝头、绿茶拌天麻叶、红茶鹌鹑蛋茶花……近年来,除米仓山茶宴,我市茶产品以绿茶为主(含黄茶、白茶),红茶、黑茶、花茶为辅,已开发系列茶叶产品300余种,研发茶糕点、茶饮料、茶套餐……

寻踪文献知古今

“广元对茶叶的贡献,在文献中有据可查。”3月18日,省政府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省蜀道研究会副会长、四川大学教授李勇先告诉记者。

李勇先认为,广元有中国早期贡茶。古蜀国开明王封其弟为苴侯,封地在葭萌(今广元昭化),明代学者杨慎《郡国外夷考》言道:“蜀人谓茶曰葭萌,盖以茶氏郡也。”可推测葭萌地名与茶有关,商末周初在巴进贡之茶中应有产自葭萌一带贡茶。广元人工栽培、饮用茶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兴于汉代,盛于唐宋。

李勇先从广元产茶地名尤其是带“茶”的地名,论述说明广元产茶悠久历史和独特的茶叶品质。如剑阁县有茶角村,此地因产茶而得名。剑阁梁山寺所产禅茶也是茶中奇品,梁山寺建于唐代,寺院周围种植茶树。明曹学佺《蜀中名胜纪》卷二十六《川北道·保宁府三·剑州》记载:“有梁山寺,产茶,亦为蜀中奇品。”青川是广元重要的产茶区,尤其青川七佛贡茶享誉海内外,茶坝乡也以“茶”为名。此外,利州区、旺苍县、苍溪县、朝天区等均有含“茶”的地名,说明广元产茶区分布广泛。

李勇先根据民国二十六年广元县政府编绘的《广元县地图》图说,找到关于广元产茶地的相关记载:“普子岭、后坝、五郎庙及鹿亭溪之茶产量尚丰,品质亦佳。”(民国)《广元县志》卷三《舆地志》记载,县东有普子岭、茶溪沟。卷十一《食货志》“茶”条记载:“县东鹿亭溪、普子岭一带广产之,俗称东路茶。”

广元名茶众多,除七佛贡茶等,苍溪茶也曾作为贡茶。李勇先查阅《清代内阁大库散佚满文档案选编》等对孝庄皇后饮茶的记载,其中有“十七年三月,太皇太后、皇太后一个月所饮苍溪、伯元茶,二斤八两,此一斤以八钱计,银二两。”类似记载还有很多,说明孝庄皇后所饮的苍溪茶,是由皇家指定的品种,按月定量购买。3月13日,记者从市博物馆所编《广元文博》提供的文字资料和晚清老图片来看,苍溪主要制作经发酵而产的红茶,推测孝庄皇后喜饮的苍溪茶应是红茶。

茶道何以越千山

“公司茶园主要在旺苍三合村、剑阁剑门关村,青川瓦砾乡等地,共有0.29万亩。去年共销售茶叶80余吨,都是通过航空、高铁、水运等方式运出。”3月16日,广元市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燕告诉记者。公司生产的广元红系列产品借助合作单位正山堂在巴黎有售,DHL(中外运敦豪国际航空快递有限公司)4天左右就可把广元红系列茶送抵巴黎。

自古以来,广元茶走出蜀门,一靠陆路,二靠水路,通过这两条路,北进中原,西达西域,东至大海。去年4月19日至20日,北京大学教授孙华在旺苍参加了2024年“名家走蜀道”社科普及春季活动,在他看来,蜀道是一条交通大道、商贸大道,也是一条文化交流的通道。茶马古道是茶土贸易之路,商人用内地农区茶叶交换边地牧区产品。

孙华认为,“茶马古道是一个当代概念,与丝绸之路、陶瓷之路一样,是以古代交通线路代表性贸易物品为标志的文化线路的命名。”他表示,茶马古道是中国古代宋明时期“以茶易马”,以“四川之茶”换取“甘青之马”的道路。广元是全川茶叶北去、部分战马南来的集散地,也是剑门蜀道咽喉。“以茶易马”的茶马互市政策,肇始于唐,宋明兴盛,清初逐渐转化消失。川茶经剑门蜀道和嘉陵江水道,汇聚到广元,抵昭化桔柏渡后,又分嘉陵江、白龙江水路北上,江岸亦可陆路、水路并行,然后通往嘉陵江上游的略阳一带,在那里再沿白水河等路线,运送到牧区的若干马场。川茶、马匹交易频繁,剑门蜀道商贾云集,成了“以茶易马”的集散地。这同如今广元入选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国家规划建设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之一、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城市的概念完全一致。

广元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怀英 汪国义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