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感怀,人生苦短,沈佺期《北邙山》
发布时间:2025-03-26 17:45 浏览量:18
北邙山上列坟茔,万古千秋对洛城。城中日夕歌钟起,山上唯闻松柏声。
古人对生死很看重,觉得这是人生大事。生于何处,死于何地,都有一些讲究。于是就有了一个说法,生于苏杭,葬于北邙。苏杭,就是苏州、杭州,号称人间天堂。物阜民丰,文脉昌盛,生活在那里会觉得很幸福。北邙,就是北邙山,位于洛阳北部。那里埋葬的都是帝王将相、达官显贵,名人富绅。古人迷信风水,认为北邙山是墓葬宝地。
文人雅士路过此地,常会发表感慨,抒发愿意埋骨于此的打算。唐代诗人沈佺期写过一首《北邙山》,没有落入俗套,读起来词浅意深。沈佺期生活在初唐时期,他和同时代的宋之问齐名。两人在诗坛上并称为“沈宋”,他们二人都是写律诗的高手,对盛唐诗人的创作风格产生很大影响。
写诗很好,人品存在争议,他和宋之问的境况有些相似。武则天主政期间,宠信张易之兄弟。沈佺期为了在京城立足,主动攀附张易之。朝中官员纷纷弹劾,沈佺期被流放边远之地。后来遇到大赦,才重新回到朝堂,担任中书舍人。后人提到他的时候,除了赞颂他在七律方面的造诣,也会补充一句人品不好。
这首《北邙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创作背景已经无法考据了。沈佺期看到北邙山上排列着坟墓,几乎占满了整座山。一阵寒意袭来,勾起了他的思绪。秦朝的吕不韦就葬在了北邙,如果那从时算起,已经近千年了。从东汉起,王公贵族纷纷选择在北邙山建立陵墓,一同掩埋的还有千秋岁月。北邙山与洛阳城遥遥相对,一边象征着荒凉,另一边象征了繁华。一边代表了死亡,另一边代表了人间万象。就这样,北邙和洛阳相望千百年。
沈佺期看似什么也没有,其实说了很多。他叙事角度很宏大,一下子把人们带入到历史长河,回味北邙山的过往。接下来又用对比的手法,试图揭示生与死的真谛。他没有把结论告诉大家,而是引导大家和他一起思考。这样一来,就融入了诗的意境空间。人们常说,文笔好要在平常中见功夫,说的就是沈佺期的诗风。
他登上北邙山,遥望洛阳城。城中热闹的景象尽收眼底,早上有人们的喧哗声,晚上有钟声报时。从这些传过来的声音,就会对洛阳的繁华有了直观印象。埋在北邙山的人,大都曾经生活在洛阳。他们感受过洛阳的繁华,当他们死后,就剩下黄土枯骨。沈佺期再看北邙山的坟墓,抒发无限感慨,山上只听到大风吹动松柏的声音。这声音把他从万千思绪中拉回到现实世界。
古人重视生死,同时也避讳谈论生死,尤其不愿意谈论关于死亡的话题。沈佺期运用古今、生死、盛衰等对比,让这个话题变得充满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