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文光,太平天国最后的名将
发布时间:2025-03-24 11:04 浏览量:7
在太平天国里,能征善战,有勇有谋的军事将领很多,譬如:杨秀清、石达开、罗大纲、林启荣、黄文金、李开芳、林凤祥、胡以晃、石祥祯、韦志俊、李秀成、陈玉成等等。另外,冯云山和萧朝贵也很优秀,只可惜牺牲的太早了,历史没有给他们更多的展示机会,留下了千古遗憾。
然而,在太平天国后期,一位卓越的军事将领横空出世,给腐朽没落的大清王朝造成了极大的麻烦,成了朝廷挥之不去的噩梦和如鲠在喉的毒刺,这个人就是遵王赖文光。
赖文光(1827-1868)广西人,早年参加拜上帝教,1852开始在太平天国内任文职官员。早期他并不出彩,籍籍无名,不为世人所知。“天京内讧”之后,赖文光奉旨督师江北,协助英王陈玉成指挥军事,从此文官变武将,开启了军事生涯。后天京被曾国藩重兵围困,岌岌可危。陈玉成在江北皖省庐州地区兵势衰退,进退失据,也不如意。赖文光建议陈玉成,北联张、苗(捻军首领“小阎王”张宗禹和团练头目苗沛霖),南出荆襄分兵略地,招兵买马,不出一年,羽翼丰满,兵精粮足,大事可成矣。这样做的目的有二,壮大自己,吸引湘军主力西援,天京危局自解。
可惜这个极有远见的军事方略并未得到陈玉成的重视和采纳。后陈玉成轻信反复无常的地方实力派苗沛霖的谎言,被其诱捕献给了清军统帅胜保,惨遭凌迟之祸。此后,赖文光召集陈玉成的残部,联合捻军张宗禹、任化邦等将领,与清军在中原大地的辽阔区域,展开了殊死搏斗。捻军和太平军余部诸将领,推举赖文光为领袖,继续使用太平天国的封号,并将步兵逐步淘汰改建成骑兵,增加了机动灵活性。他们时而长途奔袭,时而诱敌深入,时而联合出击,时而分兵策应,忽东忽西,飘忽不定,打得清朝满地找牙,焦头烂额。无奈朝廷再次启用老奸巨猾的曾国藩为帅,可还是败给了赖文光。就连蒙古亲王僧格林沁也被赖文光所部设伏斩杀,此人战功显赫,曾击败俘虏过太平军北伐名将李开芳和林凤祥,还打败过英法联军。
四年时间,赖文光率部击杀清朝总兵、参将、知府、知县各类官员数十人,歼敌几十万。在太平天国覆灭后的危难之际,没有根据地和政府支持,赖文光凭一己之力,率领数万骑兵纵横在江淮河汉之间,打得清朝闻风丧胆,望风披靡,其炉火纯青的军事才能发挥到了极致。
纵观古今名将,有此战绩者也实属罕见。我们再看比赖文光名气更大的石达开,负气出走后单干,屡战屡败,几乎没有打过胜仗,最后在大渡河被清朝四川巡抚骆秉章俘虏凌迟。二人的军事才能谁强孰弱立见分晓。还有李开芳和林凤祥,他们也比遵王赖文光的名气大,北伐时却战功平平,最后兵败身亡。演义小说和电视剧把石达开、李开芳、林凤祥说得较多,因此他们的名气大过赖文光,但要论真本事和战绩,后者却更胜一筹。
1867年12月,李鸿章所部淮军,用筑墙封河的办法,把赖文光军围困在山东寿光县弥河,起义军全军覆没。1868年1月,赖文光突围至扬州瓦窑铺,被擒处斩。
赖文光虽然在强大歹毒的敌人面前最终失败身亡,但他的军事才能和赫然战功,就连他的敌人曾国藩、李鸿章、刘铭传等人也钦佩不已。反观太平天国其他名将,不说前期之人,单说与赖文光同期的李秀成、陈玉成等将领,其用兵谋略和赖文光相比,也是逊色的。
赖文光文武全才,严于治军,善于用兵,带领区区几万骑兵纵横天下长达四年之久,清朝拿他干瞪眼没办法,虽说他最后失败了,主要原因是清朝倾全国之力疯狂围剿,换做谁也是很难对抗的。赖文光是失败的英雄,说他是太平天国最后的名将和杰出军事家,也是丝毫不过分的。
- 上一篇:突发!朝鲜对俄下“最后通牒” 绍伊古连夜抵平壤灭火
- 下一篇:河南省安阳市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