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赵云更早出道的三国常山名将:率十万大军,结局却出人意料!

发布时间:2025-03-21 21:50  浏览量:6

大家好,我是黑白说历史。

提到三国常山名将,赵云“常山赵子龙”的名号响彻古今

然而,在正史《三国志》中,还有一位常山出身的名将,姑且称之为名将吧。

他出身草莽,却拥兵十万,纵横河北二十余年,甚至让袁绍、吕布都头疼不已。

今天,我们就从正史角度,还原这位被低估的乱世豪杰——张燕

张燕本名褚燕,常山真定人(与赵云同乡)。少年时,他便以“身手敏捷、彪悍骁勇”闻名乡里,甚至被称作“飞燕”。

《三国志·张燕传》记载,他早年聚众为盗,靠劫掠积累势力,短短几年竟拉起一支万余人的队伍。

黄巾起义爆发后,褚燕与另一首领张牛角合兵,打着黄巾旗号壮大势力。

张牛角战死后,褚燕为笼络人心,主动改姓为张,自此以“张燕”之名统领黑山军。

这支队伍迅速扩张,巅峰时号称“百万之众”(实际兵力约二三十万),成为河北最大割据势力之一。

对比正史中的赵云,此时他还在公孙瓒麾下担任不知名小官,可能还没有(因为并无记载)。

而张燕已能与袁绍、吕布等诸侯分庭抗礼,足见其崛起之迅猛。

张燕能在群雄割据中立足,绝非仅靠“贼寇”之名。《三国志》评价他“剽悍捷速过人”,其战术灵活多变,尤其擅长山地游击战。

191年,袁绍与公孙瓒争夺冀州,张燕选择站队公孙瓒,派兵支援。虽被袁绍击败,但他迅速收缩防线,退守黑山(今河北太行山区)。此后数年,张燕以山险为屏障,多次击退袁绍的围剿。

最凶险的一战发生在193年。袁绍联合吕布,以骑兵精锐突袭黑山军。

吕布亲率小队冲锋,接连斩杀张燕部将,一度将其数万精锐打散。但张燕凭借地形周旋,硬是耗到袁绍粮草不济。虽然袁军最终取胜,但也深感疲惫,双方只能各自退兵。

张燕的生存智慧,不仅在于军事,更在于审时度势。

199年,公孙瓒被袁绍围困,张燕率十万大军分三路驰援。不料尚未抵达,公孙瓒中计兵败身亡,张燕果断撤军,保存实力。此后,他一面继续割据,一面观望时局。

204年,曹操攻灭袁绍之子袁谭,河北大局已定。张燕主动示好并协助出兵进攻袁氏兄弟残部。

第二年,张燕选择归顺,并献上十万部众。曹操大喜,封其为“平北将军”,地位甚至高于张辽、徐晃等名将。《三国志》记载,张燕子孙袭爵封侯,成为三国少有的“善终军阀”。

张燕虽出身草寇,但其军事才能不容小觑:

1. 统兵能力:二十年间,黑山军始终未被剿灭,足见其治军之稳。

2. 战略眼光:早期联公孙瓒制衡袁绍,后期投曹操保全身家,决策精准。

3. 政治嗅觉:从“贼首”到汉廷官员,再成曹魏将领,身份切换游刃有余。

反观《三国志》对赵云的记载,更多强调其“忠勇”,而非统兵规模。

若单论割据一方的能力,张燕或许更胜一筹。

结语

张燕的一生,是汉末草根逆袭的缩影。

他出身卑微,却凭借胆识与权谋,在诸侯夹缝中雄踞一方。虽无赵云“浑身是胆”的美名,却以“飞燕”之姿,在三国乱世划下一道独特的轨迹。

张燕早期失身作贼,然终能“迷途知返”,回归正道,实乃智勇双全之将也。

若张燕早年选择辅佐刘备,三国格局会否改写?

欢迎评论区留言,友善交流!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