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干货!有干货!“陆海讲读堂”第四期主题讲座于3月22日在重庆大礼堂圆满举行
发布时间:2025-03-23 10:21 浏览量:6
“陆海讲读堂”第四期主题讲座于3月22日在重庆大礼堂举行。著名文学评论家、作家李敬泽来到重庆,以“在AI时代,做一个理想读者”为主题,为大家分享在AI浪潮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全球之时,我们该如何重新定义文学的价值和意义,如何在技术冲击下拒绝浅层次信息依赖,坚守阅读本质,保持自身的竞争力。
他,16岁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他,自称“文学界的脱口秀演员”,又因在文学评论领域的敏锐洞察力和深刻分析能力,被他人称为“文学界福尔摩斯”。
他是李敬泽,历任《小说选刊》《人民文学》杂志编辑,后成长为《人民文学》最年轻的主编,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鲁迅文学奖得主,文学界的重要领军人物之一。
他是中国当代文学版图上的一座灯塔,以深邃的洞见与诗性笔触,照亮无数读者的精神旷野。李敬泽始终以多重身份游弋于创作与批评之间,构建起独特的“文人传统现代性”美学体系。
为大家整理了此次讲座干货:
1、去到一座城市,会了解这里伟大的作家和作品,杜甫曾在重庆奉节写下《登高》,古今第一七律,李敬泽老师想知道这座山在哪里,想去看看,因为那曾是中国诗歌的巅峰
2、《庆余年》中范闲背诗,其中一首就是《登高》,自己在8、9岁时读到这首诗,感觉有一个苍劲的老灵魂住了进来,我们读了这首诗,就跟着老诗人一起经历天地壮阔、人世沧桑,想象力和感受力,对自己之外的其他事物的理解能力,是我们区别于万物的根本
3、读《战争与和平》,是个体力活,主角一个人面对灿烂星空,人生于世界的根本情境不知不觉留在心中,这是最珍贵的馈赠
4、人之所以为人,一方面有限,另一方面又要超越有限,如果人安于有限,老祖宗可能还在树上。通过阅读和想象的努力,思考人类道德、思想、情感的诸多可能,时时超越,克服有限性
5、人的心智能力有了飞跃发展,会判断未来会发生什么,对未来的期待、想象、探索,只有人会为未来、为下一步而焦虑,当前人意识到人有未来,这种焦虑、期待、茫然的心情,是文明、文化的根基,是我们基因中本来有的东西
6、互联网、AI时代是否还需要阅读?人在阅读中获得对经验的学习,对未来的想象,对世界万物的共情和统领的能力。文字语言中就包含这一切,阅读让一代代人进入这一切。
7、杜甫如果有了手机,天天跟李白联络,他就没法写诗了,要警惕人与人之间的过度连接。不管在哪个年代,AI取代诗人都是个假命题。唯一必须发生的是人的创造,诗人通过对语言的创造拓展我们对世界的感知,新的发现、新的书写属于人。
8、如果世界末日,只剩两个人,他们不会去读AI写的诗,他会敲响另一个人的门。人要连接另一个人,把人从情感意义上连接起来,这是文学的基本功能
9、未来当然有人机共创的可能,不妨先生活一段时间,走着看呗,让子弹飞一会儿
10、对于文学评论现象的看法,优秀作品不是“封”出来的,是在一代代读者中,经过了时间、阅读、争辩,才成为经典。对作品可以赞扬,也可以不油腻地表达不喜欢,这才是健康的文化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