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收入准则来龙去脉——会计文化漫谈
发布时间:2025-03-22 18:42 浏览量:8
一 “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也“,短短数字,凿破鸿蒙,一切都在变,会计也不例外。
2014是中国会计改革元年,各种新的会计准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非常有名的属于2018年《收入》会计准则,2020年《金融工具》准则,当时,我还参加了 中国会计学会组织培训——《会计准则》高级研修班,给我们讲课的都是财政部会计准则咨询制定 咨询专家, 人民大学的专家,厦门大学的专家(陈朝林),上海财经大学的专家等等,简直就是大咖云集,让我见识世面,现在回想起来,也是记忆犹新。
二 盈利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主要目的之一,华为公司原 顾问 陈某花 女士所谓的 企业管理理论,开口闭口皆不谈利润,是一种空中楼阁理论,事实证明,其具有很强的误导性,一般企业根本不适用。
三 衡量利润的方法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资产负债表观与利润表观,20世纪,会计上确认利润的方法主要是 收入费用观,采取收入与成本费用配比的方式,或者说,成本不能可靠计量时,就不能确认收入。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2008年美国 次贷危机以后,会计被推到风口浪尖,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开始制订 新《收入》准则,采用 资产负债表观的方式确认 收入,即资产的定义: 拥有或控制的。。。,收入的定义,控制权转移至客户, 企业终止资产,失去控制权的时候,正是客户 获得了控制权,此时,确认收入 恰当。
现在,新的《收入》准则已经深入广大财务人员之心,收入确认,计量的五步法也是非常熟练了,但是,我觉得,整个注会《会计》,《收入》我是下的功夫最多的,比《合并报表》多很多,收入每年都要考,而且考的分数比合并多的多,在事务所,如八大,他们做合并都有固定的模板,直接取数生产报表,效率是很高的。所以,合并考试中,考的并不难,反而,收入最难。
四 步入21世纪以来,商业模式或盈利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产生了诸如 可变对价 附有销售退回,应付客户对价,授予客户知识产权许可,客户额外购买选择权销售,等等之类的新的模式。
五 人们对经济业务的本质有了更好的理解。以前旧《收入》准则,根据不同的收入类型以及建造合同来确认收入,但随着人们对收入确认这一概念认识的提高,发现~~无论企业的收入类型如何,均可采用单一的 内在一致的相同基础,即企业应当在客户 时点或者时段持续转移控制权时确认 收入。
六 《收入》与税法《所得税》 税会差异 完全分离
《收入》采取资产负债表观,《税法》采用交易观,利润表观,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存在着 暂时性差异与永久性差异,而对其中的暂时性差异,采用会计上的资产负债表观 确认计量,产生的税会差异,先放在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这两个科目,待差异消失后,将此科目余额归零——攻成,身退,天之道。
因此,了解一些会计文化变迁,对增强会计素养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