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博《无辩息谤,天空海阔》梵呗声里八章之六
发布时间:2025-03-22 02:50 浏览量:6
六、无辩息谤,天空海阔
曲博
“难行能行,难忍能忍”是佛教修行必须达到的境界,非此,就不能跨入领悟佛理,人格完善的门槛。
“难行能行”好理解,不外乎是锲而不舍,勇猛精进而已;也好做到,不过是九曲不移,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宁玉碎不可瓦全罢了。
“难忍能忍”就不是一般人所能成就的功果了。换言之:大凡古今中外既“难行能行”,又保持自己道德节操而成大事者,莫不是“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难忍能忍”中人。
“难行能行”,不过是面对外部的敌人或困难决不退缩。这有何难?只要稍微有点视死如归的气慨,大都能做到。俗话说:穷不过讨口,苦不过掉头。一个人死都不怕了,还会有什么敌人或困难可畏惧的?而“难忍能忍”面对的敌人却是“心魔”——自己心魂中淤塞的仇恨、怨毒、报复、残忍、卑劣的魔鬼。这可比忍受讨口和掉头艰难多了!唯其如此,也才注定了古往今来能做到战胜“心魔”的人,不是圣贤,也是人瑞样稀有。
而人世间难忍之最,莫过于“忍辱”——尤其是忍你一直引以为至亲和知己,倾心救助过的人,因误解或突然暴露出来的人性中消极和阴暗的品质,而强加给你的侮辱。所谓“辱”字的大成,就是肆意挑衅,污蔑造谣,人格中伤,欺骗利用,直至人生攻击伤害。古今中外,许多过五关斩六将,具有坚强意志和超人智慧的人,功亏一篑,千里之堤溃于一穴,一失足成千古恨,都输给了一个“忍”字!“一把无明火,烧毁功德林”。此佛理中的“无明”,指不明事理即满目黑暗;“功德林”即毕生累积的成果和善行义举。正所谓“忍字头上一把刀”,鞭辟入理,警世骇俗。
释迦牟尼佛生前修行时,一个嫉妒他美名的人,刻意前来秽骂羞辱,佛主始终端然凝坐,面带微笑不予理睬。待那人声嘶力竭地骂累了,佛主才心平气和地问道:“朋友,如果有人送你礼物,你不愿接受,那么,这礼物该归谁呢?”那人还忿忿然地说:“当然该物归原主啊!”佛主便和颜悦色地一笑:“这就对了——你刚才送我的礼物,我不愿接受,那又该归谁呢?”那人无言以对,顿时大惭,立即向佛主道歉,请求原谅,并保证决不再冒犯。
佛主由此教导佛弟子说:如果面对别人的谴责和羞辱,哪怕明知是对方错了,也不分青红皂白地反唇相讥,就如面对逆风扬尘吐痰,不但不能反驳、感化对方,反而是自取其辱,伤害到自己的尊严。为此佛主还进一步教导佛弟子说,能忍辱的人,不对满怀愤怒无端侮辱你的人以牙还牙,将得到两个功德的胜利——
一个胜利是战胜了刻意要伤害你的人;
一个胜利是战胜了自己的心魔。
一代高僧、律宗弘一大师,将佛主这一崇高修行理念的智慧,发挥到了极致,即大师的至理名言——“无辩息谤”。
1936年冬,弘一大师由鼓浪屿移锡厦门南普陀寺,看到同修弟子在厦门《星光日报》为他出的特刊上,介绍其生平时多有谀美之辞。大师当众看时沉默不语,到晚上才悄然对弟子说:文章虽是好意,但其实是对我的诽谤。古人讲名声是诽谤的媒介——名声一起,诽谤便接踵而至。大师自是洞悉了,立身无谤非英雄,一个人要成就自己的事业,要真诚无畏,身体力行地宗奉自己的信仰操守,就必然遭致一些没有信仰操守,不会脚踏实地,也没有能力做实事的人的嫉妒和诽谤;更是洞悉了在中国尤其如此。沉默了一会,大师又说:若被人诽谤,切切不可分辩,你一分辩,就助恶害已;你不分辩,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一谤便罢,更无余患。
接着大师回忆起在日本留学时因要公演《黑奴呼天录》,研读美国南北战争史,讲到面临巨大压力,誓死要消灭奴隶制的林肯总统的一段话:若我要尽读和对应报纸对我的诽谤,那就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办正事了,我的办公室就要关门了。我要做的,就是只要我认为是最善和正确的,就尽可能地去做好,做到底。如果我所做的结果是错误的,就是有十个天使来赞美我,也于我无益;如果结果是正确的,那么即使现在人人都在说我的坏话,也于我无损。
此后不久的1937年春,大师应邀去青岛湛山寺讲律宗,在第一天讲《律已》时,又讲到发人深省的“息谤”心要——“无辩”:诽谤有如滴在白纸上的墨水,你不揩,它不过就是一滴污点,自会令人侧目而干枯;你越揩,其越漶漫泅散,污染就会越宽泛。
可惜笔者悟得此番佛理,已是四十不惑之后了!
许是从出生之初,就在与天斗、地斗,更“与人斗其乐无穷”的阶级斗争的血雨腥风中熏陶,许是天性使然,笔者自懵懂之初,就崇尚两个文学巨匠对付诽谤的钪锵厉言——
一是本国以“痛打落水狗”著称的“革命旗手”鲁迅先生的临终遗嘱:“损着别人牙眼,又反对报复的人,万勿和他接触。”
二是德国的大文豪歌德,一次在乡间小径散步,迎面走来一个嫉妒他的名声才华,终生了无成就的人,挺胸叉腰拗头地横在小径当中,傲慢地说:“我从来不给愚蠢的人让路!”歌德微笑着摘下礼帽,退到路边侧身弯腰鞠躬,做了个请的姿势:“我恰恰相反。”
既是崇尚,当然是效仿有加。说武的,好象天生就会,可学鲁提辖:“别惹恼了洒家,佰八禅杖一挺——通不认!”可学黑旋风李逵:“奶奶的,看俺铁牛抡着两把大板斧砍将过去!” 说文的,摆事实,讲道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咱也求之不得。没准逗急了,还会再来点没毛大虫牛二的泼皮,和拼命三郎石秀的玩命,至少也能证明,咱可不是随便能欺辱和损害的书呆子窝囊废。竟至还颇有几番自以为得意。全然不知据信人类的绝大多数,做坏事根本就不用学;而人更容易犯的错误是只要认为占着了理,奋起反抗时往往就混淆了善恶的界线。不知诽谤就如被宠惯了的智障坏小子,你越在乎他地哄诳,其就越撒野耍横;就如在公众场合随地大、小便的醉汉,越有人围观注目,其就越不知羞耻。对诽谤最好的对应就是熟视无睹,走自己的路,做自己的事,让其自娱自慰地折腾好了。
如今皈依佛门有年,有幸悟出宽容是人性中最大的美德:只有真正强大的人,才能拥有宽容;只有拥有宽容情怀的人,才能拥有幸福,健康,祥和,愉快的人生;只有对自己的能力和操守充满自信的人,才能对伤害和诽谤自己的人报以宽容……如是,每每念及过去的迷障愚妄,每每汗颜惶惑不已。
试想:鲁迅先生的晚年,如果不深陷于势不两立的是非之争,将生命尾声中有限的精力和才华,浪费在写所谓的“匕首和投枪”的革命杂文上,该多好啊!而巍然如大山似的文学巨人歌德,对一个卑微的小人物,以大手笔的智慧如此刻薄地反讽,无疑是其人格形象上的一处败笔。
凡事随缘为上:因自己无过错或误解得罪的故然不是朋友,缘份已尽各自东西也决非敌人;既不必为之伤恸失落,更大可不必耿耿于怀。须知被自己的心魔羁绊奴役的人,丧失了自我天良的本性,时时在心魂中淤塞的损人利已、更损人不利已的仇恨、怨毒、报复、残忍、卑劣的锁链和毒火中熬煎,是何等的不幸,何等的可悲可怜,何等的需要我们悲悯和同情的度化……
当然也深知这一厢情愿的向往,还有待于人这一物种漫长的进化和修行。笔者作为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所能奉行的,唯有以无辩为先导,以宽容为内功而已。
且做偈句与佛门同修,友好同仁共勉——
看破放下自在,慈悲悟出了然。
明月清风无价,凡胎心魔有年。
由他追名逐利,任我品茶参禅。
何觅天空海阔,无辩息谤仙丹。
2006、8、29·成都·了然居。
作者简介
曲博,本名孙恪庶,作家,人文学者,收藏家。曾下放到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伐木、种植橡胶树。1983年发表处女作,迄今在国内、外发表文学、史学、社会学、佛学、人文收藏等各类题材作品数百万言。
现为千年古刹成都文殊院皈依三宝弟子,自由写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