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印象2《屯溪老街》||张维民专辑(47)

发布时间:2025-03-22 01:07  浏览量:6

黄山市印象2//屯溪老街

[散文.随笔] 文图/张维民

来到黄山这座城市,纯属机缘。

如果不是在建的杭昌高铁通过黄山市,作为一个走南闯北的工程人,也不一定有机缘到这里走古街老巷,品尝美味,体验这古老的街巷与充满韵味的微州文化。

9月2日,难得晚上没有会务。

晚饭后18点20分,相约两位同事,从所住的桔子园酒店,走过古色古香仿古建筑—文峰”大桥,从黎阳老街狭窄的巷子入口,随着涌动的人流,踏着错落有致,长短不一的条石铺就的路,仿佛自已又穿越了百年乃至几百年的古街老巷,体验一下古人生活的环境与状态。

我漫步在这条古街巷。亲身体验与感受这条古今相互交融的老街古巷景观,品味着眼前栋栋古老建筑而充满现代气息的具有浓郁的徽派风士人情。不觉感慨万千,思绪绵绵。

屯溪老街,坐落在黄山市屯溪区中心地段。北面依山,南面傍水,全长1272米。

屯溪老街,原名屯溪街,由新安江、横江、率水河、三江汇流之地的一个水埠码头发展起来的。所以又被称为流动的“清明上河图” ,是中国保存最完整、最具有南宋和明清建筑风格的古代街市。

民国时期,屯溪老街曾名中山正街,已有“沪杭大商埠会”。安徽省厘税局、盐公堂、商会等商业机构均设在屯溪。统战期间,大批商贾和难民涌入屯溪,三战区司令长官部也在屯溪,于是人口骤增,经济一度繁荣,被称为“小上海”。老街包括一条直街、三条横街和十八条小巷,由不同年代建成的300余幢徽派建筑构成整个街巷。

初到黄山市,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江南韵味十足。街上人车不多,交通秩序井然。街道整洁干净,绿化美化超然,堪称盆景。

由于喜欢行走随拍,就上网搜索或打听行人,附近有什么地方可以逛逛或转转,拍些风土人情,打卡记录,留下行动足迹。

真是绝了。屯溪老街就在眼前。

当我听说屯溪老街就在我所住宾馆文峰大桥对面时,我终于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太好了!

第一个景点就锁定在屯溪老街。可是由于忙于事务,天天开会。虽然,到这里星期有余,但终顾及不上,未能造访体验。这不,机遇来的就是那么突然,那么让人猝不及防。当我晚上与同事真正从黎阳老街巷入口,仿佛感觉真正走进了古街老巷。这条长长的巷子尽头,有一座青石牌房,门头上刻着黎阳两个大字。随着人流,继续向前走,跨过一座石拱小桥,就来到了黄山市真正的屯溪老街。

由于同行的两位同事与我的兴趣爱好不同,他俩并肩在前面走,而我却紧跟其后,走马观花,边走边拍边看。

今天适逢周未,又值大中学生开学的日子。忽然发现,逛屯溪老街的都是些年轻时尚的帅哥靓女。他们穿戴时尚,打卡拍照留影,留下许多令人难忘的青春故事。

晚上,屯溪老街临街商铺大门全然敞开,张开胸怀,喜迎八方来客。老街两旁霓虹灯闪烁。各种商品一应俱全。什么衣服、点心、砚台、笔墨、小吃、茶市等等,静待顾客光临。

晚上的老街,行人匆匆走过,虽然,热闹而喧嚣,不知为什么,却很少有人购物。大都是逛街消遣,或观赏古老建筑,或品味徽派风味。偶尔,也有几个游人问个价,或有商家推荐介绍商品。但最终还是很少有人购买,只是打个卡而已。

来来来,古玩会所那边,已经有几个客人在观看挑选,商家也在绘予详细介绍。琳琅满目古玩向客人展示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引来参观者的赞叹。

路过一家砚台商户,几台黑色铮亮的砚台,就摆在商户门口,古朴而典雅。笔墨纸砚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让人惊叹。但这只属于文人墨客专属商品,非凡人所喜好。门虽开的阔大,无人问津也在情理之中。

两位同事在我前面悠悠闲闲的走着。散漫而无边际。时不时的在讨论着什么。

由于屯溪老街面积太大,初次逛街,又赶在晚上。加之不太熟悉地形风貌,加之晚上时间有限,只能打道回府。今天晚上只是探访,并未打算深逛。加之近段工作繁忙,又休息不好。早已感到身心疲惫,困乏劳顿。就穿过一条街巷,来到江边顺江东下。江边微风习习,顿觉丝丝凉意。行走约500米左右,上跨来到桥上,折东向北走去。

从桥上下来,来到新安江南岸,顺着江岸健身步道,随行人向江上游所在的文峰大桥走去。

沿江游园绿化精美,约300米左右就有大中型雕塑。或耸立或地上,制作精美大气。还有休闲凉亭,古朴典雅,供游人休息。

看,这文化长廓,将古典与现代艺术结合在一起,文化味十足。长廊下有条凳,供行人憩息,或小坐或躺下放松,或避雨遮阳,随意安然。长廓中广告制作精美,采用博古架方式,方圆并存。介绍黄山市城市风光,或名胜古迹。

由于近期鞍马劳顿,想早些回宾馆休息。不觉加快了行走步伐。很快就到了文峰大桥南桥头。面对如梦如幻的夜景,我变换着角度及色彩,在江边桥头拍摄了多张文峰大桥夜景。尤以红色大桥夜景最美,最震撼人心。

由于时间关系,屯溪老街古巷,总算走马观花,匆忙逛了这一条街巷,就赶回宾馆休息。对于基他景点,先介绍如下,待后续再玩。

1.中共皖南委员会机关旧址,就坐落在屯溪老街区69号,这是清朝后期兴建的一幢砖木结构的二层临街楼房。中共皖南特委机关旧址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领导皖南地区革命斗争的领导机关驻地,是黄山中心城区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革命纪念地。1933年冬,方志敏派赣东北省总工会秘书长李杰三来屯溪从事党的活动,并建立中共皖南特委,先后发动和领导了5次有影响的农民革命暴动,其中袔村暴动后建立了皖南第一个苏维埃政府。

2.新河巷,旧时以巷内开设有当铺而名为当铺巷。1979年改名为新河巷。我喜欢老街里这样的小巷,往往小巷深处有故事,让你有意外的收获。

3.立新巷,旧时以巷内多蝙蝠而称蝙蝠巷。后又以巷内住有八家富户,而改名为八福巷。一位老人聚精会神在看报,我不忍打扰,拍下了老人看报的情景,难道旧时这里的蝙蝠真的多吗?

4.榆林巷,此巷过去是卒水喝横江航船的停靠码头及街市沟通的巷道,也是渔民出入集市必经之途径,故称渔民巷,俗称鱼鳞巷“榆林”是屯溪方言“鱼鳞”的谐音。窄窄的小巷子里,承载着那么多的故事,我的脚步也停不下来继续探寻故事的起源。

像这样的小巷子,老街有十八条,它们都有自己的身世,窄小破旧不堪小巷,走在这里都怕两边是否安全,可脚下石板路却干净的几乎一尘不染,让人感到奇怪,看来这里的居民十分爱惜小巷。

5.还淳巷,巷口原建有一座跨巷阁楼,叫做“鸿楼”。楼下设有有茶号,茶工习称此巷为鸿楼巷。取名“还淳”意为还人以淳朴敦厚之风气。虽然巷子看不到什么让人惊奇的东西,但我喜欢这里的宁静和安逸,让人有种放松和回归自然的感觉。

6. 永新巷,旧名麻油巷,因过去巷内曾有专做小磨香油的作坊,习惯上称为麻油巷。后改称为永新巷。

2023年9月12日

作者简介

张维民,男,汉族,中共党员。1963年3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河南洛阳新安人。1982年10月参军入伍,曾任原济南军区空军航空兵某部干部。2003年7月转业。

本人爱好文学。自1985年11月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以来,先后在军内外报刊发表文学作品200余篇。作品主要发表在《解放军报》、《空军报》、《桥梁建设报》及《思维与智慧》、《老人春秋》、《彩虹》等报刊。其中,散文作品《不速“之客”》、《夏日赏清荷》、《读书真好》等10余篇散文,由中国中铁大桥局集团文联主办的《彩虹》文学季刊“特别推荐”栏目集中刊发。散文《印象都江堰》、《抄读》、《云台幽韵》、《生命的歌唱》等,分别在《彩虹》、《桥梁建设报》、《中原桥讯》上发表。

现为洛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洛阳市摄影家协会会员。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