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钩沉:蒙城板桥集战斗

发布时间:2025-03-21 03:02  浏览量:7

引子

此文缺乏战斗细节,反倒突出此次战斗指挥问题所在——先放弃坚固阵地,敌占领后再去攻坚徒增伤亡。

正文

1940年11月中旬,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发生了一次等名战斗——蒙城东北板桥集战斗。据《十八集团军第四纵队1940年大事记》载:这次战斗毙敌400余人、击毁敌汽车、坦克10余辆、击落敌机1架,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谱写出我军战斗史上光辉的一页。其战斗的前后经过是:

1940年8月,根据中央指示,以彭雪枫领导的新四军六支队,与黄克诚率领的八路军三四四旅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下辖四、五、六旅和一个特务团,共17000余人,由彭雪枫任司令员,黄克诚任政治委员,张震任参谋长,肖望东任政治部主任。这时,我抗日根据地从淮上,经涡北到肖、宿、永已连成一片,直接威胁着陇海、津浦铁路线和阜蚌公路沿线日伪军的反动势力,是插入敌人腹部的一把尖刀。而板桥集是蒙城县东北15公里处的重要集镇,北依淝河,与宿县之南坪相连;东靠乌集、瓦埠,与怀远县为邻;西有廊集、坛城,与涡阳县的曹市集相通。涡河以南为国民党统治区。由于宿蒙公路从板桥集通过,所以这里交通方便,商业发达,每日过往客商达2000人。同时,又是我军从淮上到肖、宿、永、夏必经之路,战略地位相当重要,为兵家必争之地。

1940年7月,新四军六支队就在这一带活动,9月,帮助建立了中共蒙北工委和板桥区抗日民主政府,由邵光任书记兼区长,党若平任副书记,马敦五任副区长。此时,以滕海清率领的八路军第四纵队第五旅警卫营和机关干部进驻板桥集,加强对该地区的防务。

11月,日军发动豫南战役,津浦路沿线的日伪军与亳县之敌,配合南线日军,于14日出动汽车70辆,坦克20辆,飞机数架,步骑兵共3000余人,向宿县、蒙城、涡阳、怀远、颖上发动进攻。当日军占领宿县以后,为控制宿蒙公路,分割我抗日根据地,于11月17日宿县、蚌埠日军500人和驻南坪的伪十五师1000多人,沿宿蒙公路向板桥集进犯;同时,徐州、蚌埠日军1000多人、伪军2000多人,当晚集结在南坪、临涣一带,作为后续部队向板桥进攻。

这时,我军驻板桥的主力部队仅是五旅的警卫营,共3个连。据滕海清旅长回忆,当时的作战部署是:第十连守南门至西南角炮楼,十一连守北门,十二连守东门至东北角炮楼。五旅十三团的一个营于集西北大赵家待命。

17日晨7点钟左右,进犯的日伪军与我板桥东北乌集设防的警戒排接触,8时许,我警戒排撤回到板桥北5里许的第二道警戒阵地,敌人跟踪而来,战斗打响。激战一个多小时,我警戒排撤入集内。10点钟左右,敌人从东南角和南面发起进攻,接连被我坚守板桥的警卫营打退,敌人伤亡几十人。下午一点多钟,几百名日军在猛烈炮火的掩护下,挑着太阳旗疯狂地冲击,有的已爬上围墙,又被我军打了下去,直到下午4点多钟,敌人的连续进攻都击退。这时,北面和南面的敌人向西移动,企图四面包围板桥集。当时滕海清同志考虑,如果我军被包围在集内,兵力单薄,加之援军未到,后果不堪设想,便果断决定从西门撤出板桥集,与驻集西北大赵庄附近的十三团的一个营会合,保持与敌抗衡、伺机打击敌人。当部队撤出板桥集后,纵队司令部作战科长白浪同志率特务团赶来增援,并说明板桥集乃宿蒙公路线上重镇,要连夜夺回。

此时,敌人已在集内加固了工事,加之月夜,又缺少登墙工具,我军虽用4个营的兵力,从东、南、西三面进次,结果在敌人严密炮火的封锁下,仍未能攻入集内,并伤亡几十人,由于敌情变化,首长命令停止攻击,只派少数兵力保持与敌人接触,以消耗疲惫敌人。

18日清晨,敌机除在板桥周围盘旋外,多次在板桥与蒙城县之间低飞盘旋,在县城周围侦察。上午10时,得知当我军在板桥集与日军浴血作战时,守卫涡河沿线的国民党骑二军何柱国部、骑八师马彪部、安徽省保安部队李盛宗的135师和栗天一的105师等,未经与敌作战,即纷纷向太和、阜阳方向逃窜,此时蒙城已成为一座空城。所以日军在飞机的掩护下,放弃板桥,迅速南窜涡河,占领蒙城。我军遂即实行平行追击,在王集,我特务团与敌人坦克部队交火,战斗激烈,双方有较大伤亡。我军在今涡北区之石山子击落敌九八式三八五号轻轰炸机一架(昭和十四年二月造),机身全毁,驾驶员三人当场毙命。

据当时警卫营教导员刘瑞方回忆:随着战役发展的不同阶段,这年秋冬,五旅和兄弟部队,在蒙北一带共毙伤日伪军近2000人,除击落敌机一架外,还击毁敌汽车、坦克19辆,我军也伤亡500余人。

板桥战斗距今已50周年了,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由于我军采取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给敌人以较大杀伤,同时,也看出国民党军队的腐败和无能。

原文参考资料:

1、《拂晓报》192期《我军与敌在板桥展开空前血战,勇于剿共怯于外战之部队纷纷东逃》193期《我军英勇作战,王集失而复得》。

2、滕海清:《关于板桥集战斗的回忆》。

3、刘瑞方:《板桥战斗纪事》。

4、杨居人:《拂晓报史话》。

资料来源:

《漆园古今》蒙城文史资料第八辑(1990年11月)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