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钩沉:乱世枭雄——苗沛霖围攻蒙城始未
发布时间:2025-03-20 08:24 浏览量:7
引子
#本文摘自《漆园古今》蒙城文史资料第六辑(1988年9月),作者李元龙,原标题《苗沛霖围攻蒙城始未》
正文
清咸丰年间,三河(淮河、涡河、浍河)地区,捻军烽起,凤台与蒙城交界的苗家寨(属凤台地)秀才苗沛霖为保村寨办起团练。苗氏较有才学,其团练武装发展很快,势力强大。咸丰七年(1857)二月,蒙城县知县,欲利用苗的势力抵御捻军攻城,就与苗沛霖相勾结。当时,钦差胜保,青睐沛霖屠捻有功,授给他五品花翎。
苗氏早有图蒙之心。咸丰八年五月,借蒙城守城练首闹分裂,以通捻逮捕了守城北关的陈子言,于是占据蒙城不再退出。接着,在蒙城城里设置了苗氏南、北两个公寓。咸丰九年,胜保又以私己和派系之利,保奏苗沛霖升迁四川川北道道员,位居四品,至此苗沛霖势力更强大并发展到“擅专生杀,藐视印官”的地步。
咸丰十年(1860年)八月,胜保函令苗沛霖带兵北上勤王,苗阳奉阴违。当时,蒙城知县会同城练李南华等,见苗反意暴露,阴谋于苗出师寿州之机,囚其侄苗天远,搜苗氏两公寓钱粮并城内苗姓铺店以充军饷。咸丰十一年二月,苗沛霖命令蒙城团练蓄发,准备抗清;接着,宣布起兵抵抗朝廷。四月,苗沛霖请与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议合兵围攻蒙城。是时,因曾国藩、李续宾两路清兵迫近蒙城,围攻蒙城的计划未举。
同治元年(1862年)春,苗部下李兴邦于寿州南劫获自蜀来蒙城的知县儿子苏国柱、侄孙苏启绪。苗令苏国柱、苏启绪去蒙,欲用他们换回苗天远,蒙城知县不允,苗遂发兵攻蒙城。三月胜保阴使苗诱捕英王陈玉成,事成,苗立功,复阳归清廷,但又暗结捻军黑旗首领李成,合兵围攻蒙城。此时,僧格林沁率兵抵亳北,函令苗沛霖攻捻,苗惧僧王恶,遂寝图蒙之谋。但,仍以数千兵,驻扎移村集,断蒙城粮道。
同治二年(1863)三月,捻军领袖张乐行战败牺牲,此时清军内部僧王、胜保派系斗争复炽,胜保因庇护罪被逮捕,僧王也以淮、涡、浍三河地区捻平,率师北上,檄苗沛霖散练归农。苗见僧王远去,复举兵抗清。
苗沛霖带兵至下蔡(凤台),诱杀了颖上、凤台两知县,于蒙城双涧杀抚帅戈什再次举兵围攻蒙城。苗沛霖观察了蒙城的地形:白、李两座护城圩,是图蒙之大障碍,必先除之。苗军连营数十,直抵马厂沟,马步队扑至蒙城城外。
守城清军官马宪,命令知县让李南华带团练助守。三月二十三日,苗于城东扎营二十余座,又以数千人扎营城东南隅,敌对双方激烈镳战。二十四日,苗修复城外破垒,复增营四座,并开挖长沟绕城东南。四月一日至十五日,经过连日围攻与反围攻的战斗,苗军欲由城南西进,日筑营一、二座渐进。当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白、李二圩清军乘苗营士卒日出收麦之隙,连破苗营七座。苗沛霖复以计攻破了白、李二圩〔注一〕。后,为解怀远之急,暂撤营督师赴怀,对蒙城围困稍懈。
是年六月,捻军张宗禹、陈大喜部,见僧王率师北上。苗沛霖又复抗清,遂由豫西回到皖北,重新占据雉河集,团结原皖北捻军余部,继续抗清,从客观上支援和策应了苗沛霖围攻蒙城。六月初五日,苗军攻破礼城(小涧红城子),于狼山扎数十营以截粮道,清将马宪督师阻之。十八日,苗军抵涡河截粮。七月,苗黑旗领袖张建猷,为解怀远之急,撤小涧、狼山等营赴怀。蒙城知县乘此隙遣勇士七人,赴山东请僧王救援。
是年七月二十七日,苗由怀督师复来围攻蒙城,日接营增垒,复攻取狼山、礼城,阻截援蒙军粮。二十九日,僧王援蒙军前锋讷木津至小涧。三十日蒙城知县病,英宪遣亲军督司黄秉忠带兵助守。八月,城西王圩降苗,以炮船守河下,断城漕运粮道。十四日,援蒙陈帅(陈国瑞)军走,惟黄秉忠、僧五军队前敌施绐恒二军留驻。知县仍派李南华等带兵助守,并重作城防部署。
苗绕城挖沟一匝,炮船扎于浊沟口,城外各圩尽降苗,唯英宪孤军,尚能独守城北一条粮道。二十四日,陈帅(陈国瑞)援兵抵城西长沟口外,清、苗两军展开殊死博斗。三十日,陈帅于王家窑填河扎营,断苗粮道。九月,城中粮绝,糠粗,野菜也将食尽,黄秉忠派人越长沟求救兵,知县虚谕自有妙计,使苗师不战自退,以安人心。十九日开始,苗军乘城内粮食久绝,昼夜百计攻城,间有得有失。攻城苗军,因失或死或俘而为城里清兵所获者,迅即被城练分而啖之。城中饥民,亦掘啖死尸殆尽,更有杀子女以食者。此时,清帅陈国瑞,已回师蒙北,会同与策应城练,与苗师展开包围与反包围,攻城与反攻城,夺粮道与反夺粮道的残酷征杀,日夜无休止,双方军力皆有大量损伤,二虎雄峙不相上下。十月二十三日晨,苗师发动四面攻城,破城东门北隅,与城中巡游兵于陷口撕杀,雌雄难分。是时,僧王发马队万余取苗师后卫蔡家圩,苗攻城兵遂退。二十五日夜,苗师以千斤重大梯四张,十人一排爬梯攻城南门之东,一梯可同时供十排人攀爬,苗师忽数人登墙,城练死力拒之,旋复全坠地,由夜至拂晓,苗师如足反复十数次,攻城不下,僧王大军逼城下,两军拼死征杀,城练得援,城门四开,里外夹击苗军。苗师肤背受敌,遂溃败,循沟乱奔,四面突围,大部扑向涡河夺路逃生。苗沛霖遁河扎营死守,意欲乘夜奔下蔡,俞营沟时,为其部下所杀。
是役结束,苗兵生者不及十分之一,守城清兵和居民,死于饥馑和刀枪者,高达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役带给蒙城的灾难,何其深重!
苗沛霖于咸丰六年(1856年),由凤台苗寨办团练起,至同治二年(186 3年)死于图蒙战场,历经八年,钦差袁甲三谕为淮北练总,副督统胜保累以剿捻叙功,擢四川川北道,督师以十万计,声噪显赫一时。其间,联合太平军反清入捻,复受招抚反捻诱捕天朝英王陈玉成,反复无常,节操败落,恶著乡里。然,苗氏颇具称霸两淮,一统江山,复兴汉室之雄心,亦可谓乱世之雄。
今录苗沛霖诗和话语三则,供阅览者勘查,以补蒙史之不足。
一、苗沛霖与李南华晤,适上幸热河,南华劝沛霖将兵入卫。苗笑语南华曰:“现今英雄独使君与操耳。”〔注二〕
二、苗沛霖匿于寿州同党密谋:“先清淮北,次清淮南,不患大事不成。”〔注三〕
三、民国未年(注:原文如此,搞不懂嘛意思)蒙城名流学者冯简斋先生藏苗诗《咏石》〔注四]:
惯依侯门白玉栏,总嫌骨格太孤寒;
何如化去投榛莽,留与将军作虎看。
星精耿耿列三台,谪坠人间亦可哀;
知己总邀颠米拜,摩挲终屈补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