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红色印记:毛主席的《沁园春·雪》是在哪写的?

发布时间:2025-03-20 06:49  浏览量:6

《沁园春·雪》毛主席手迹

有人问:毛主席的《沁园春·雪》是在哪写的?

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一场雪,莫过于毛主席的《沁园春·雪》了。毛主席笔下的雪景,铺天盖地,绵延千里,纵横古今,尽收四海。蕴含着无尽的雄浑与壮丽,但这首伟大的诗词,到底是在哪里写的呢?

很多人对这个问题也比较好奇。对此,很多学者专门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关于这首词的创作地,一直存在着两种说法。

《沁园春·雪》

第一种认为: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创作于陕西省清涧县高杰村附近的袁家沟。

据陕西党史记载,1936年2月5日,毛主席、彭德怀率东征部队来到清涧县袁家沟,住在农民白育才家中,部队在这里休整了16天。

2月6日,陕北普降瑞雪,第二天清晨,毛主席踩着厚厚的积雪,登上了黄河岸边的高家洼。纵目所视,高原千里冰封,万山雪盖,苍茫一片;望着这壮丽的北国风光,毛主席心中豪情激荡,灵感喷薄而出。随后回到窑洞伏在小炕桌上,挥毫泼墨,一气呵成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沁园春·雪》。

毛泽东手书《沁园春·雪》

第二种说法认为,毛主席的《沁园春·雪》是在山西石楼县的刘村创作而成的。

据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长征纪实》,以及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的《向毛泽东学习》等资料记载:1936年2月,毛主席率领的红军抗日先锋队,渡过黄河之后抵达山西吕梁石楼县刘村。一生酷爱晶莹白雪的毛泽东,伫立山坡之上,两手叉腰,久久地凝视被皑皑白雪覆盖的壮丽山河,巍峨多姿的北国风景,连绵起伏的黄土高原,横贯东西的万里长城,使他胸中激越着的豪放诗情,喷涌而出。回到驻地后,毛主席挥笔写下了千古绝唱《沁园春·雪》。

此外,时任山西组织科长的王达成也曾回忆:东征中毛主席率总部人员,到达石楼县李家塔,也就是现在的西卫村,召开团以上干部参加的会议。会上,毛主席说:近日写了一首词让大家传阅,大家看后说:“原驱蜡象”一句,认为把“驱”改为“驰”更好。因为“驱”有些被动,而“驰”则主动,更能放开。毛主席听后很高兴的说:改得好嘛!

可以说:两种说法都比较合理。那么,哪一个更可靠呢?

《沁园春·雪》一九三六年二月

我们来看看毛主席是怎么说的?

1945年10月7日,毛主席将《沁园春·雪》题赠柳亚子,并致信说:“初到陕北看到大雪时,填过一首词。”看来《沁园春·雪》写于陕北是不容置疑的事实。那么,第二种说法又是怎么回事呢?难道这么多权威书籍、工作人员的回忆都出错了吗?

这还得从毛主席的创作习惯说起,毛主席自称“马背上的诗人”,周恩来总理也曾评价毛主席说:“毛主席写诗,要孕育得很成熟才写出来,写得较少而气魄雄伟,诗意盎然。”毛主席的诗词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马背上吟诵,有时间就思索推敲诗的押韵。

所以,《沁园春·雪》很有可能是在陕西的袁家沟完成了初稿,随后一路修改润泽,最终在山西石楼县的刘村定稿。

在这里想说的是,不论创作地是在山西清涧县还是陕西刘村,都无伤大雅。因为毛主席透过这首词,想要表达的是,我们通过这首词能读到的绝不仅仅是一场雪景,而是逆境中的积极昂扬之姿,小山沟里迸发出的大境界。那种面对未知,面对困难时毫不畏惧,勇往直前的精神,那种傲视古今,睥睨群雄的豪迈气概,才是这首词真正的魅力所在。

1925年,毛主席在《沁园春·长沙》一词中,发出灵魂拷问:“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11年后,他终于找到答案:“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如此气魄,如此胆识,放眼世界,放眼人类史,独一无二。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