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占民:革命叛徒杨子动的可悲人生

发布时间:2025-03-19 10:54  浏览量:9

引子

#本文摘自《漆园古今》蒙城文史资料第五辑(1987年9月),作者慕占民,原标题《杨子动的一生》

正文

杨子动的一生,经历了革命与反革命两个阶段。这个人物在蒙城历史上颇有影响,如实地反映他的面貌,对了解和研究蒙城的历史大有裨益。

杨子动(栋),原名杨光智。1903年生于安徽蒙城县城南三里杨庄。乡下有田地180亩,城内太平桥西有住宅一处,是一个比较富裕的人家。他父亲杨忠年,是一个读书人,母亲王氏以农为业。妻子有葛氏、李氏,先后生四男二女。

杨子动九岁读私塾,十一岁时父亲去世,依母度日。十四岁入城内基督教会办的兴华小学读书、并信奉基督教。十九岁到怀远县的含美中学读书。初中毕业那年,正是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发生的日子,全校同学进行罢课、宣传、演剧和搞募捐活动,声援上海工人大罢工。是年七月,杨子动激于民族义愤,立志从军,报效国家,便只身到张家口考入冯玉祥在西北办的陆军学校。1926年,冯玉祥南口兵败,杨子动又回到怀远含美中学读高中。在一个基督教青年晚会上,他以《现代青年对中国应有之认识》为题,揭露了帝国主义利用教会兴办学校、医院而侵略中国的阴谋,引起了学生共鸣。并与宿县的濮元生、太和的刘文光、寿县的冯新宇、凤台的丁在山等同学,带头闹学潮,把几百人的含美中学闹散了,最后只剩下70多人。这时,杨子动便回到蒙城,与旅外同学组织了“蒙光社”,成员有丁洪泽、杨鸿才(杨子仪)、吴光宇、张筱林、张静宇、王焕章(王剑虎)、张成仁等,并创办了《蒙光周刊》(由杨鸿才、丁洪泽、张成仁负责),宣传革命,组织青年响应革命军北伐。

1927年春,北伐军马祥彬部进驻蒙城(当时称国民革命军或新军)。他们冲破旧势力,大开城门,张贴标语。高悬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国旗,欢迎北伐军进城。与此同时,还组织了国民党临时县党部,杨子动为委员。不久,蚌埠“安徽省临时执监委员会”成立,杨子动与杨鸿才、丁洪泽等到蚌埠接洽,决定成立“蒙城临时执监委员会”,杨鸿才任组织部长,丁洪泽任总务部长,王焕章任宣传部长,杨子动任执行委员兼青年妇女部长,主要做组织青年和妇女协会的工作。

未几,蚌埠“临时执监委员会”取消,在安庆成立“中国国民党安徽省指导委员会”,下令重新登记党员,杨鸿才、丁洪泽、王焕章、胡士奇等被指派为蒙城县党部指导委员,主要办理党员登记和扩充党员的工作。1928年杨子动担任县党部训练部干事。当时全县新登记的国民党党员共108人。

是年8月,县党部对土豪劣绅发动攻击,并配合县府派的陆队长,将城内的劣绅张紫臣(张六王)、李麟阁等人逮捕,当时民心大快。县党部也认为,反革命的土豪劣绅已逮捕,县府还能不依法惩办吗?谁知不几天,劣绅与贪官勾结,用行贿的方法,收买地痞、流氓几百人到县府请愿,说他们是好人,于是县长丁象益就把他们释放了。这些劣绅如鱼得水,便向县党部发动猛烈反击,并利用流氓把县党部的人打跑到蚌埠。

这时,杨子动便和丁洪泽到安庆省党部控告贪官丁象益勾结土豪劣绅反对草命。可是,省党部亦无良策,打了几个月的笔墨官司,始终没有结果。最后还是与他们和好了,县党部仍迁回蒙城。此时县党部的成员在思想上产生了混乱,有的骂蒋介石是新军阀,不能为下面撑腰;有的说汪精卫的改组派还不坏。而杨子动却泄了气,他说:“管他谁好谁坏,我是不干了!”于是就辞去了县党部干事的职务。

1929年,杨子动到南京成美中学读高中。在这时,他接触到一些宣传新思想的报刊和著作。如《创作月刊》、《泰东月刊》;蒋光慈写的《少年漂泊者》、《短裤党》、《鸭绿江上》;钱杏村的《一条鞭痕》等描写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作品。这些作品使他颇受启发,认识只有无产阶级革命才是彻底的。

1930年蒋冯阎大战爆发,南京形势动荡,加之经济困难,杨子动又返回蒙城。他一面任蒙城县党务整理委员会干事,一面在双涧镇第一小学教书,担任唱歌、党义、算术等课。这时,他小时的同学过一民(过家和)从北京回来,带来了许多马列主义的书籍。如唯物论,马克思的“经济学批判”等,这对他很有启发。他在教书的同时,就宣传一些革命思想,并在课堂上说:“三民主义就是糊涂主义”。他还把一些新小说借给学生看,并把优秀的学生组成两个读书会(五、六年级各一个)。当时,参加读书会的有马尽伦(马敦五)、马彝伦、张俊德、邸含泽(邸中海)、张文同(张道一)等。在学校杨是支持进步学生的。他时常与县党部委员兼教导主任胡子香、张干等作“唯物论好还是民主论好”的争论。

19 3 3年杨子动任蒙涡县党部书记兼双涧小学校长。半年后,又到板桥、五小等学校教书。这一段时间是涡蒙地下县委搞“扒粮斗争”最活跃的时期。19 34年,涡蒙亳县委遭到破坏,肃反专员王敬之(王定一)找杨子动办自首,说:“你的学生张文同、张俊德、刘腾远已供出是你介绍他们加入共产党的。”杨子动说:“其实我不是共产党,我是共产党的朋友。”便马马虎虎办了个自首。

1938年5月9日,日寇攻占蒙城,人民罹难,杨家亦受其害。于是,他痛心疾首就跑到阚町集抗日人民自卫军第四路军岳相如的教导队当教官,队员多是凤台学生。不久,由于侯巨臣的变乱,杨又回到蒙城,与冯简斋办育德小学。

1939年夏,冯玉祥的侄子马忍言来蒙任县长,杨子动任蒙城县党部执委,并在马忍言办的保甲训练班当教官。对这段史实,杨子动在自己的《反省书》中写道:“贪官葛昆山去职后,马忍言接任县长,他是个年轻革命的县长,他与涡北抗日根据地的新四军联系着,联络员张冀(张辑五)住在我家,王治平(河北人)在保甲训练班任教官,徐今强在县府工作,我在训练班当指导员。不久,为了建立涡南的抗日根据地,县府又派我到郭集当乡长。后马忍言被国民党省主席李品仙撤换了,接任的是积极反共的袁传璧”。这时,杨子动又回到育德小学教书。1939年底,杨子动因病到乡下休养,学校就聘请卢锡球、李季臣当教员。

1940年,自称“希特勒蒙城王”的袁传璧终于向革命青年开刀了。一天晚上,他们突然到育德小学逮捕了李季臣,又抓走了杨鸿才,卢锡球因不在学校而幸免。第二天天刚亮,卢锡球就把此事告诉了杨子动,午后传言要抓杨子动。杨只身跑到涡阳新四军联络站,经副站长徐今强的介绍,到涡北新兴集(龙奶庙),进入抗大四分校。校长彭雪枫,教官多是延安派来的。杨子动在抗大四分校受训六个月后,于1940年8月被分配到板桥区抗日民主政府任区员,区长是邵光同志,主要搞建立地方革命政权工作。1 1月日军侵占板桥后,杨子动随区政府转移到双涧一带开展工作。年底日寇又攻陷蒙城。

1941年2月新四军解放蒙城县城,建立革命政权,杨子动被任命为城关区区长。十日后,国民党汤恩伯率十一路、十二路、骑八师向我军进逼,我军为顾全大局,团结抗日,主动撤离县城,转移到蒙东怀远边境,旋即又转移到涡北宿怀边境。后又回到涡北坛城、戴集一带活动。到四、五月间,因我军与敌人兵力相差太大,我主力便相继转移到津浦路东活动,县政府亦随军撤到路东。这时,因杨子动胃病复发,便被留在板桥做敌伪工作,住在集北十里李土楼后张庄刘锡荣家(刘曾是杨的学生)。五月麦收后,家中得知消息,就派人找到杨子动,说:“你回去只要办自首就无事了,城里的朋友可以保证你没事。”这时,杨子动就投靠了国民党。

杨子动自首叛变后,受到国民党当局的重用。

194 1,国民党蒙城调查室专员程季青就把他送到立煌受训半年,专门学习反共理论和特务技术。毕业后由陈梦九介绍加入中统的党网组织(党员调查网),被分配到国民党绥靖团二大队当指导员。当时团长是省调查专员李仁甫兼。

副团长是长官部的文明夫,政治部主任是李效惠,第二大队长是王定一。

1942年5月,杨子动到皖中的宿松、太湖一带搞反共活动,因生活不习惯,双十节前夕就请假回到立煌,后被派到省党部宣传队担任组长。

1943年元旦,日军攻陷立煌,杨子动随宣传队到叶家集。不久又请假回家,见到程季青,当了调查室的干事。

1944年程季青与自首分子刘玉华到立煌结婚,呈请省调查室任命杨子动为蒙城调查室代理专员。1945年国民党中央调查统计局委任杨子动为蒙城调查室正式调查员(亦称调查专员)。1 9 4 6年在冷凤乡当选为县参议员。直到1947年农历十月初一离蒙赴合肥省调查室辞职。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杨子动干了不少反共反人民的坏事。

1、充实、完善蒙城调查室的机构,网罗拼凑一班反革命人马。

杨子动走马上任之后,首先把14人的行动队扩大到30多人,自己兼队长,马冠卿任队副。后又成立百余人的涡北行动大队,大队长由涡北行署主任孔繁英兼任,大队副是马冠卿。大队下设有中队、分队,中队长有刘公俭、张健白等,主要成员由叛变、自首分子和土匪组成,如范学良、于占鳌、王辅臣等,专门对付我宿蒙县。全县乡级建立了二十多个辅导组,保级建立100多个中心组,主要管理自首分子,搜集情报,发展中统力量。同时还收买拉拢一批土匪和地痞流氓,组成情报站。站下设涡北、涡南情报组,专门收集共产党活动的情报。

情报组有:

西怀德乡情报组组长:王建伟;

板桥乡情报组组长:苑广仁;

坛城乡情报组组长:母连祥;

移村乡情报组组长:马巨源;

下小街子情报组组长:丁在忠;

涡南情报组组长:樊鹤群。

另外,还有党员调查网的组织(党网),散布城内各机关,作各种调查工作。参加党网的人员有:刘岩若、马爵臣、张栋材等30余人。从县城机关到农村乡保,逐级建立了特务网络。当时,杨子动对共产党的策略是:“打击策反,建立内线,号召自首”。

2、利用各种手段,大搞策反活动,瓦解我革命队伍。据杨子动供认:1945年,派坛城的李××和丁勇(丁仰山)打入宿蒙县政府,作策动叛变革命和教育工作。

结果策动宿蒙县六连连长范学良等十多人,携轻机枪一挺,长短枪十多枝叛变。

1945年8月,策动坛城区怀德乡乡长于占鳌,齐山乡乡长王辅臣,任庙乡乡长邓金魁,坛城区队排长冯学章,王集区漆园乡乡长方道贤、区队班长高敬轩、副乡长卢锡伦等携人带枪投敌叛变。

194 6年4月,策动乡长张化良,唐集乡基干队长李凤彬等带枪叛变。

3、抢劫我根据地粮草,捕杀我革命同志。

1945年9月,杨子动命队副马冠卿,率行动队突袭我王集区芦庙乡政府,当场打死我战士一人、基干队三人,俘四、五人,掠去枪十余枝;并两次进犯马圩子,打伤我区长王学文。

1945年底(11月),马冠卿率行动队在王集刘圩子、坛城附近、板桥刘开子、刘大庙、邓油坊和东西马楼、葛王庄一带抢我区政府存粮5万余斤,柴草数千斤。

1946年冬,情报组长丁在义等,在南关外逮捕卢锡球的父亲卢运昌和共产党员黄德良(樊宏略)以及邵润章、徐立民(傅坤弟弟)等。

4、逮捕共产党员和革命干群家属,大搞自首活动。

1941年,杨子动逼迫其女儿杨文梅自首。19 4 5年至1947年在涡北一带,大肆搜捕共产党员、革命干部、革命干部家属和革命群众。上至区乡干部,下至农会小组长、积极分子、减租的佃户等,都要办理自首手续。一次就强迫村组干部自首达120多人。

1947年,又将北门外西怀德桥我地下情报员王玉生逮捕,强迫他办自首(是戴之刚叛变后供出的)。据杨子动供认:被强迫办自首的就有一千余人。张学谦亦供认, 47年经他办自首的就有800余人。可见,办自首的何止千人。

总之,在三年多的时间内,杨子动所领导的反动组织和武装,袭击我区乡政府,抢劫我粮草数万斤,打死我革命同志及群众十余人,收缴我方捷克式轻机枪一挺、长短枪二百四十余支,强迫我革命同志和群众办自首者千人以上,杨得到了国民党中央统计局传令嘉奖。

1947年,曾在国民党蒙城县名噪一时的杨子动辞职了。省调查室派管先民来蒙任调查室专员,后未到任,由杨子动的女婿县调查室秘书冯立德(舒城人)代理。

1948年5月,省调查室又派杨子动到凤阳任调查室专员兼淮北工作团第三分团团长,杨不久又辞职了。是年10月被国民党长淮临中(在蚌埠)聘请为教员。11月底淮海战役爆发,学校迁往皖南徽州,当时校长是党棍出身的邓云台,杨子动因鼓励涡蒙学生反对校方贪污的嫌疑而辞退了。

194 9年2月,杨子动带着大儿子由杭州到江西阳投奔姚少华,姚在北伐时当营长,住在蒙城,娶其表侄女丁德贞为妻,由于这个关系,杨一直住到5月阳解放,由于他路费缺少,无力继续外逃,便决定返蒙。5月15日动身,2 0日到达南京,见到同乡邵慧卿、李幼珊、马爵臣等,听说回去要受审,杨子动回蒙的念头动摇。他打发儿子回蒙,自己便住在和平门外小市街20号戴广贤处,因戴原是长淮临中校工,与杨友好,他就帮戴卖菜和拉砖过活。因生活困难,10月间便到上海找张秉衡,先到二马路759号华大纸号找到岳同福,借二万元钞票,又到小黄渡找到蒙城县参议长张秉衡,书记长武尧夫(秀卿)。当时,张秉衡同涡阳县参议长王藩亭买一只大船,武尧夫同怀远县书记长兼调查室专员徐思恭、蚌埠书记长邵慧卿买一只小木船,杨子动在武尧夫船上,王蕴珩买了百十袋面粉,十几桶火油装上了大船。船上有张秉衡、王蕴珩、王藩亭、李幼珊、魏少华(涡阳副参议长)和王藩亭老婆;小船上有武尧夫,徐思恭、曹显明、杨子动等。

1950年正月,张秉衡、王蕴珩、王藩亭、武尧夫等就由广州去了台湾,而杨子动在手无分文靠向亲友借钱度日的情况下,便投奔其四川万县的好友韩挹丹,并说出他过去的身份,韩劝他到政府登记。这时,他已知难以逃脱,于5月2日到公安局第一派出所投案。5月3日送交了“自传”,5月10日又写出“反省书”,5月27日被转到川东区公安处,在那里学习、劳动至11月30日被押解到蒙城。

蒙城县人民政府,根据杨子动的罪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第七条第三款之规定,判处他死刑。经呈报上级领导部门批准,于19 5 3年10月4执行枪决。

资料来源:

《漆园古今》蒙城文史资料第五辑(1987年9月)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