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斌:民俗文化的繁荣与繁荣的民俗文化

发布时间:2025-03-19 10:33  浏览量:6

——以贵州“中国苗族情人节六月六”活动为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民俗文化既然能够传承下来,必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民俗文化就其发展而言可以划分以下几个过程。从民俗文化的形成到民俗文化的传承,也就是“传”文化的过程;从民俗文化的传承到民俗文化的繁荣,也就是“办”文化的过程;从民俗文化的繁荣到繁荣的民俗文化,也就是“创”文化的过程。

一、民俗文化的繁荣与繁荣的民俗文化的关系

(一)民俗文化。民俗文化,又称传统文化,是指民间的人民群众约定俗成的充实精神生活的一种文化,是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地区集居的人民群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早在《汉书·王吉传》一书中就有“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记载。民俗文化是人民群众自发形成的文化,体现了文化自觉。

(二)民俗文化的繁荣。民俗文化的繁荣是民俗文化发展的过程,民俗文化发展到什么过程才称得上“繁荣”?笔者认为,民俗文化的繁荣,就是民俗文化通过人民群众原汁原味,没有政府支持,通过文化自觉形成的自娱自乐,转化为政府重视后牵头组织的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精神生活需求,由群众自发变为政府主导,实现民俗文化有“看”点,娱乐活动上升为文化事业之后,才能称之为民俗文化的繁荣。

(三)繁荣的民俗文化。繁荣的民俗文化是民俗文化发展的目的,那么,繁荣的民俗文化“繁荣”到什么标准才算得上达到目的呢?笔者认为,繁荣的民俗文化就是能够创造经济价值的文化产业,也就是挖掘民俗文化的内涵,促进文旅融合,实现民俗文化有“卖”点,文化文化事业发生质的飞跃成为文化产业之后,才能称之为繁荣的民俗文化。

(四)民俗文化的繁荣与繁荣的民俗文化。民俗文化的繁荣与繁荣的民俗文化,都是以民俗文化为基础,离开了民俗文化,“繁荣”就失去了应有的“根”和“魂”。笔者认为,繁荣的民俗文化是民俗文化的繁荣打造出来的升级版,民俗文化的繁荣是文化与政府行为的融合,是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丰富,是文化事业,而繁荣的民俗文化则是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是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凸显,是文化产业。

二、九龙“六月六”民俗文化的繁荣之路

天上最美七月七,人间最美六月六;米酒飘香敬八方亲朋,苗歌悠扬醉四海客宾。九龙“六月六”民俗文化活动,有史以来就在开展,是群众自发形成的活动。为了促进九龙“六月六”民俗文化的繁荣,2012年,长兴堡镇党委政府牵头举办第一届活动,开始把“六月六”活动命名为“中国苗族情人节”活动,走出了民俗文化由群众自发“传”文化到政府组织“办”文化的第一步,跨出了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的“门槛”。此后,由长兴堡镇党委政府牵头每年组织举办一届,2018年举办第七届之后,由于受到疫情等方面影响,“中国苗族情人节六月六”活动停办了几年。2023年,长兴堡镇党委政府又牵头组织举办了第八届“中国苗族情人节六月六”活动,该次活动以相约苗家“六月六”•牵手九龙“边边场”为主题,活动内容分为四个篇章,第一篇章为《多彩九龙•苗乡风情展》,包括千人盛装游演活动(抬花轿),拦门酒、打花猫、苗家唢呐、长号迎宾活动,“中国苗族情人节六月六”活动开幕式,松哥桃妹村歌、红歌大合唱四个内容;第二篇章为《浪漫九龙•热情似火》,包括村BA花式篮球赛,民族情歌、山歌会,苗家怡情秋千展演,“抱得美人归”活动四个内容;第三篇章为《激情九龙•群众大舞台》包括“鸳鸯戏水”,“浑水摸鱼”,“村腕”角力,千人苗疆九龙宴四个内容;第四篇章为《幸福九龙•歌舞传情》,包括爱海情天•万人苗疆歌舞会,九龙聚首-庆吉祥,篝火晚会-共联欢三个内容。

活动还举办多情长兴•浪漫九龙•万人苗疆歌舞会,共17个节目分四个篇章,第一篇章为《多彩苗乡 歌舞飞扬》内容包括(花鼓)《山谷回声》、(歌曲)《相约九龙》、(歌曲)《欢迎远方的客人》、(舞蹈)《欢乐苗寨》四个节目;第二篇章为《美丽苗乡 情深谊长》内容包括(歌曲)《酒鼓情歌》 、(歌曲)《边边场上挨拢来》、(歌曲)《妹妹是水哥是山》三个节目;第三篇章为《幸福苗乡 诗画长廊》内容包括(歌曲)《一生所爱》、(歌曲)《迁 徒》、(舞蹈)《花舞森林》、(才艺展)《九仙女》四个节目;第四篇章为《醉美苗乡 扬帆远航》内容包括(舞蹈)《阿么阿么》、(舞蹈)《走绣》、(歌曲)带我到山顶、(歌曲)《天下苗城》、(歌曲)《等你到达》、(歌曲)苗家唱响中国梦六个节目。

活动由松桃苗族自治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长兴堡镇人民政府主办,松桃苗族自治县长兴强村富民公司具体承办,县委宣传部、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县民宗局、县总工会、县妇联、团县委、县苗学会、县文联、松桃摄协等单位协办。在长兴堡镇九龙新村、灯阳村、三八村、大地村分项择地设置活动场所。邀请各乡镇(街道)20对唢呐队伍参加,本乡镇每个村各组织20名年轻男女着装苗族服饰参加。活动从8:00—8:50千人盛装游演活动(抬花轿)开始,持续到21:30--22:30举行篝火晚会——共联欢结束,17:30—19:00举办千人苗疆九龙宴,场地设在九龙小学。为了保障活动有序顺利开展,成立了综合协调、宣传报道氛围营造、后勤保障产品展销、安全保卫和交通保畅、场地布置、医疗食品安全及环境保障、节目活动、作品展示、苗族文化论坛工作、来宾接待共十个组。

这次活动有来自贵州铜仁碧江、万山,兴义市望谟县,湖南花垣、凤凰,重庆秀山等黔湘渝边区,广西南丹、都安,山东以及东西部协作广东东莞、虎门等地人员参加,估算人数达到5万人。

三、九龙“六月六”民俗文化的繁荣之路启示

“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相互契合才能有机结合。”“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②长兴堡镇党委政府正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当地实际相结合,同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成功走出了九龙“六月六”民俗文化的繁荣之路。

(一)民俗文化的繁荣需要党委的统揽统筹。第八届贵州·松桃·九龙“中国苗族情人节六月六”活动,是历史以来规模最庞大、影响最深远、活动项目最丰富、参与人数最多的活动。这次活动没有出现交通安全事故、没有群众中暑、没有打架闹事、没有人生攻击对歌,可以说,这次活动开展得非常成功,其根本就在于有党委的统揽统筹。

(二)民俗文化的繁荣需要政府的策划谋划。活动之前,长兴堡镇人民政府反复修订方案,活动主题、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内容、活动主持、活动策划、活动主体、活动地点及要求、活动前筹备、活动流程、活动日管控、组织机构十三个方面进行了科学周密的策划谋划,实现了环环相扣,步步紧密,切实保障了活动的有序顺利进行。

(三)民俗文化的繁荣需要节目的多彩精彩。这次活动的节目非常接地气,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比如千人盛装游演活动(抬花轿)再现了古代婚嫁迎娶的喜庆场面;拦门酒、打花猫展示了苗乡人民的热情好客;松哥桃妹村歌、红歌大合唱提振了人民群众的精气神;村BA花式篮球赛展示了苗家青年团结协作、发愤图强的进取精神等等。

(四)民俗文化的繁荣需要群众的共治共管。村事民办,村事民管,村事民理,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人民群众的力量是巨大的。第八届贵州·松桃·九龙“中国苗族情人节六月六”民俗文化活动的举办,充分发挥了村民自治的作用,实现了村民共治共管,充分调动了村民的主观能动性。从维护治安到环境治理,从会场布置到舞台搭建,从花草摆放到场地美化,每一个细小环节,都有群众的积极参与。

四、民俗文化的繁荣走上繁荣的民俗文化之路的建议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③贵州·松桃·九龙“中国苗族情人节六月六”,已经步入了民俗文化的繁荣,但还没有成为繁荣的民俗文化。笔者认为,贵州·松桃·九龙“中国苗族情人节六月六”要走上繁荣的民俗文化之路,必须以民俗文化的繁荣为起点推进文化自强,变现有的文化事业为文化产业。

(一)深挖文化之根。天上七月七,人间六月六。贵州·松桃·九龙“中国苗族情人节六月六”民俗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源。相传在二千年前农历六月初六这天,天宫有九个仙女下凡来到松桃苗族自治县长兴堡镇地名叫大枯树的地方,被苗家小伙姑娘的优美情歌对唱所吸引。在苗族老阿妈的翻译和传授下,苗歌对唱让她们深深陶醉。当她们对老阿妈说出自己的身世后,老阿妈当时被吓晕了。老阿妈的突然晕倒让刚从天宫下来的仙女感到十分无助。这时,一个英俊帅气的苗家后生路过救醒了老阿妈。在目睹人世间人与人之间真诚帮助的过程中,仙女们被苗族老阿妈和苗族后生的行为所感动,当天宫降下天书对她们私下人间进行警告后,年轻貌美的仙女们决然选择继续留在人间照顾因她们而遭遇不测的苗族老阿妈。在照顾老阿妈的过程中,仙女们通过情歌对唱的方式与苗家后生们相互产生了爱情。在她们彼此为各自的爱情到来高歌欢呼时,因触犯天规,被玉皇大帝贬为九条白龙,而与其对歌的九个小伙则被贬成九头模样丑陋的犀牛。后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为了纪念他们因歌而爱的忠贞爱情,便把大枯树改为九龙,把九个苗族小伙生活的村子改为九牛塘,在他们相爱的地方栽了一片枫树,供仙女和小伙们在对歌时遮荫纳凉。枫树长大了,仙女也变成了白鹤,繁衍自己的后代。于是每年“六月六”这一天,七里八村群众都会不约而同聚焦在这里举办祭祀活动,并把家里的上好土特产、纯银手饰、人世间一切好吃的东西都拿到这里进行交易,而身着苗族盛装的苗家小伙和姑娘们则三五成群,结伴对歌,互诉衷肠,表达彼此心中的爱慕,成年人则扶着老人带着孩子自由自在地购物和交换物品。从此,“六月六”便成了长兴九龙的民俗文化,长兴九龙成了中国苗族情人节的发祥地。

推进民俗文化的繁荣走上繁荣的民俗文化之路,必须深挖文化之根,把贵州·松桃·九龙“中国苗族情人节六月六”民俗文化的迷人故事穿插到醉人的旅游之中,实现文化产业化,达到民俗文化有“卖点”的文旅融合,民俗文化创造经济价值之目的。

(二)策划文化之景。“乡村振兴要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功夫,继续做强做大有机农产品生产、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产业,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④走繁荣的民俗文化之路,需要结合民俗文化的繁荣,认真策划文化之景。贵州·松桃·九龙“中国苗族情人节六月六”民俗文化的繁荣焕发蓬勃生机,走繁荣的民俗文化之路时机已经成熟,文旅融合文化产业化的“中国苗族情人节六月六”民俗文化旅游集群开发正当其时。贵州·松桃·九龙“中国苗族情人节六月六”繁荣的民俗文化,要结合九龙实际,按照“月月有花,季季有果,处处有景”的“一村一景”布局,坚持“六联”(政府联系、企业联合、项目联帮、产业联结、农户联推、超市联销),打造“六区”(民族文化繁荣区、社会发展进步区、生态文明建设区、特色产业汇集区、现代农村展示区、黔边城乡和谐区),推动“六化”(环境生态化、资源合理化、景区产业化、土地节约化、产权股民化、效益最大化),以“富裕农村·神奇九龙·魅力长兴·美丽松桃·多彩贵州”为目标,以“情”作文章进行开发,形成“景点集中、旅游集聚、产业集群”的旅游产业化集合效应,奋力谱写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的大美松桃新篇章。

(三)延长文化之节。“坚持守正创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认同走进百姓生活,浸润百姓身心,优秀传统文化要真正联系古今、沟通时代,这就更需要创新的时代表达。顺应时代要求,紧跟时代步伐,唱响时代之音,富有优秀传统色彩的民俗文化需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贵州·松桃·九龙“中国苗族情人节六月六”民俗文化更进一步的繁荣,需要集全民之智,举全民之力,把全县的力量聚起来,把各村的要素用起来,让一切资源涌进来,延长节日活动的时间,把“中国苗族情人节六月六”一天的活动延长到5至7天,实现在守正中创新,创新中繁荣,繁荣中转型,转型中提质,不断展示文化魅力,持续激发文化活力,使贵州·松桃·九龙“中国苗族情人节六月六”活动实现更宽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档次、更大场面,推进九龙民俗文化活动既有“看”点又有“卖”点。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