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蒙南地区的武装斗争
发布时间:2025-03-19 08:23 浏览量:8
引子
#本文摘自《漆园古今》蒙城文史资料第五辑(1987年9月),作者李欣,原标题《蒙南地区的武装斗争》
正文
开辟蒙南新解放区,建立蒙城县人民政权,经历了一年时间。在这段艰苦的岁月里,我们创建了人民武装,开展了游击战争。经过反复较量,终于消灭了盘踞在蒙城县境内的反动武装,巩固了各级人民政权。
1946年冬,全国敌我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军经过一年多的内线作战,歼敌一百二十余万人,使其主力陷入我解放区腹地,屡遭失败,而我军士气高涨,战斗力日益增强。
党中央、毛主席抓住这一有利战机,当即作出“大举出击,经略中原”的伟大战略决策。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陈粟野战军挺进豫皖苏区,陈谢野战军挺进豫西。三支大军互为犄角,逐鹿中原,解放敌占区,建立人民政权,揭开了我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在这种大好形势下,豫皖苏区党委为响应党中央关于“举行全国性的反攻,扩大解放区,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的号召,决定开辟六分区,成立六地委、专署和军分区,将三分区二支队、四支队拨归六分区,改番号为十一团和十二团。同时还将三分区的部分领导干部调入涡河南,分别开辟蒙城、阚町、颖上、凤台、怀远等新解放区,建立人民政权。当时,卢锡球和贾德才同志被分配到蒙城县担任县长和县大队副。尔后,又从三分区的宿蒙县将邵光同志抽调来任蒙城县委书记兼县大队政委。时隔不久,华野三纵七师抽调部分军政干部到六分区工作,张东明同志分配到蒙城县大队担任副政治委员。至此,蒙城县大队的领导班子才算建立和健全起来。
蒙城县地处涡河下游,县城在涡河南岸,是蚌阜、蚌涡公路的必经之地。宿蒙、蒙凤两公路贯穿南北,为水陆交通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我开辟蒙南前,国民党新编七十四师一个团驻扎在县城及周围双涧、望町等主要集镇,配合国民党县自卫队、清剿区、乡丁队危害人民;贪官污吏滥发纸币,造成通货膨胀。各种苛捐杂税,再加上官匪抓丁、拉夫,烧、杀、抢、掠。加之灾荒连年,广大农民真是“死也难来活也难,妻离子散泪涟涟”,日盼夜想,盼望共产党早日到来,使他们得到翻身解放。
蒙城县大队和区、乡武装队伍的组建和扩充始于1947年10月。当时卢锡球、贾德才、杨进之、李幼臣等同志被军分区部队送入蒙南后,宣布了蒙城县人民政府和郭集区人民政府的建立。
郭集区随后又建了郭集、篱笆、薛集等三个乡政府。接着就动员贫苦农民参加自己的队伍。蒙城县大队在月余时间内就发展了50余人,郭集区队发展了30余人,三个乡也都各自发展了10余人。12月间,敌人趁我立足未稳,派七十四师一个营的兵力,配合地方土顽,向我解放区扑来。敌人分别在小姜庄和小李庄将我新组建起来的县、区武装打散。我县、区领导干部,在不得已情况下,先后撤回军分区驻地——张村铺。
同年12月24日夜,邵光同志奉命率领20多人有两挺轻机枪的小部队,从涡北于浅子涉水进入蒙南。1948年元月2日,军分区又派十一团第二次护送卢锡球同志返回蒙南的郭集地区。不久,军分区领导决定,将分区警卫连,由协理员李子春同志率领,配合县大队帮助开辟蒙南新解放区,编为县大队一连。邵光同志从涡北带来的二十多人,经过扩充编为二连。之后又把张东明副政委从华野带来的军事骨干,扩充壮大编为三连。至此,蒙城县大队就有四百余人一个营的实力了。
1948年6月28日县城解放。警卫连调回军分区,归还原建制。县大队从区中队上调补充了一连。1949年元月,将城关和双涧两区的区队调县,编为一个四四制的加强连,直接上升十八军。不久,县大队的二连和由顺河区队、芡北区队合并组建的连队,上升到军分区。县大队就将郭集、乐土等区队抽调上来,补充了二连。副政委张东明同志奉命上调警备四团,又将县大队的二、三两个连带走。
1949年2月,两县合并归还原建制。各区队除留一个通讯班外,全部上升,编为四个连。到1950年10月,县大队全部上升整编为军分区部队,蒙城县大队编为警备六营。
至此,蒙城县大队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综上累计,蒙城县大队总共有九个连队,干部战士一千余人。
区、乡人民武装的建设,是随着区、乡人民政权的建立而同时组建发展起来的。蒙南地区,先后建立九区一乡,均有武装,各区也配有专职或兼职武装干部。区里有区队副或指导员,乡里有专职排干或班长。发展起来的武装,主要是进行游击战。并根据需要,不定期的往县大队、军分区或野战部队输送兵员。以上就是开辟蒙南新解放区时人民武装的发展建设过程。’
大力发展武装,是为了战争需要。1948年元月5日,我分区警卫连在第二次护送我县党、政、军干部入蒙途中,奇袭了驻望叮集国民党李香亭的清剿区和望町汪怡中乡公所。望町集扼蒙、阜要冲,是阜、蒙、蚌之敌往返的必经之地,李香亭和汪怡中狼狈为奸,是望町地区远近闻名的恶霸,拥有反动武装二百余人。这次战斗俘敌几十名,缴获长短枪数十支。
望町集战斗的胜利,切断了蚌、蒙之敌与阜阳之敌的联络和补给线。给盘踞在该地的国民党反动派以毁灭性打击,鼓舞了我区干部和战士斗志,增强了他们必胜的信心。同时,也在群众中扩大了我党我军的政治影响。我军乘胜前进,以摧枯拉朽之势,扫荡了高隍、河沟、篱笆、郭集之敌。农历11月27日,在仓厂集又歼灭国民党顺河区袁儒林的清剿队和大兴乡王子方乡公所武装,俘敌50余名,打死打伤10余名,缴长短枪70余支,子弹千余发。战斗结束后,我军则开往仓厂集南的汪马庄敌顺河田赋管理所,将该处二十余万斤存粮分发给周围十余里村庄的贫苦农民。
我蒙南游击队的节节胜利,激怒了驻蒙之敌七十四师,他们派一个营,配合县自卫队两个中队,加上当地的清剿区、乡丁队,在蒙南各地反复扫荡。为避敌之锋芒,我县、区部队跳出圈外与之周旋。
农历腊月的一天夜晚,朔风凛冽,大雪纷飞,我楚村区队,在区长杨进之、区委书记刘宜超、区队副李幼臣的率领下,插到凤台县,在尚塘、刘集、肖集一带活动。一天晚上,区队驻在黑河附近的椿树高庄,第二天中午,发现从丁集、界沟方向有敌人顺着公路朝我驻地运动,区长杨进之提出立即转移,区委书记刘宜超不同意,说“可能是过路之敌,白天转移暴露目标,反会把敌人引来。”
但区队此时已作好战斗准备。当敌人快靠近椿树高庄时,突然兵分两路形成钳形包围进攻,我区队随之迎敌。由于敌强我弱,加上区队多是新参加的贫苦农民,没有打过仗,所以很短时间就坚持不住,区队副李幼臣指挥区队向东北方向撤退。这次战斗,我区队损失很大,战斗结束后,干部战士仅剩下十多个人,大部分被打散,少数被打死打伤,个别人被俘,区委书记刘宜超同志牺牲。
椿树高庄战斗后,考虑到敌我力量悬殊并处于凤、蒙敌人夹击之下,县委和县大队领导干部决定集中力量,将楚村、高隍两区的区队暂调到大队,和县大队一起行动,以免被敌人各个击破。由于区队离开本区,加之敌人扫荡频繁,群众恐慌。一天晚上,大队转移到侯楼庄时,县委书记邵光,县长卢锡球和大队副贾德才,将楚村、高隍两区的负责同志召去,动员各回各区坚持斗争。两个区的领导人商量后觉得本区的武装力量薄弱,楚村区在椿树高庄战斗后,回区队的不起两个班;高隍区则刚刚建立起来,干部战士加在一起也只有十多人,因此决定在一起活动一个时期,然后在条件成熟时才分开行动。
1948年2月3日夜,当我驻在篱笆东南的小朱庄时,国民党蒙城县自卫队和在望町被我击溃后又收拢起来的李香亭清剿区武装向我扑来。楚村区队在区长杨进之、区队副李幼臣的率领下冲出来,向阚町方向转移。高隍区队在区长岳林、副区长许立成的指挥下,向骆庙方向转移。正当敌人追击我们的时候,碰巧遇上军分区骑兵队来凤、蒙执行任务,当他们听到我们遭敌袭击的枪声,就赶来增援。经过骑兵队的一阵冲杀,敌人丢下十几具尸体和伤兵狼狈向蒙城县城逃去。
1948年2月27日,我县大队和楚村区队以及郭集、楚村、大兴三个乡的乡队,驻扎在大兴集东北的张油坊时,由于叛徒李传俊(大兴乡乡长)的告密,国民党大兴乡长王子方的勾引,遭敌七十四师一个营、县自卫大队两个中队、地方清剿区队共约八百余众的袭击。当我军发现时,敌人已从西南、正西和西北三路向张油坊攻来。县长卢锡球,大队副贾德才和分区政治协理员李子春等领导人,便决定分头阻击敌人和向东北方向撤退,部队迅速进入指定地点阻击敌人。县长卢锡球同志指令司法科长陆震亚等带领县、区、乡勤杂人员向东北方向撤退。这时双方接火,战斗异常激烈,当撤退到张油坊庄东北地时,把在死黄集看猴头戏轰散的群众误认为是敌人的埋伏,所以不少同志又返回张油坊,而很大一部份人团团转,犹豫不前。后来,有一部分人奔向张油坊东北角的杨、袁、徐庄藏了起来。敌人发觉后,便派兵包围该庄进行大搜捕,除司法科长陆震亚因藏在柴堆里未被搜出外,其余人均被捕去。
情况发生后,卢锡球、贾德才、李子春等同志迅速分析情况并作出判断:东北方向即便是敌人,也多是土顽,系一群乌合之众,没有什么战斗力。故决定仍向东北方向突围。
分区协理员李子春同志带领县大队一连向东北方向突围;县大队二连的一排及二排(三排先前已由邵光书记带走执行任务未归)担任阻击敌人,掩护部队撤退的任务。这两个排在支部书记杨文学同志的指挥下,胜利地完成了阻击任务,正准备撤退时,敌人已蜂拥扑至,并将其分割包围起来。在机枪打坏,子弹打完的情况下,虽进行了短时间的拼刺,但终因寡不敌众,杨文学同志自杀,邵和章、司怀友等二十余人被打死打伤,排长宋云、韩西仁、区队事务长李少臣等八十余人被俘。使我蒙南游击队遭到重大损失。
张油坊战斗失利后,县委、县大队的领导干部认真总结了前段武装斗争的经验教训,采取了有力的措施,惩办了叛徒,继续扩大充实了连队和区乡武装力量。分区又从野战部队派来了一小批军事骨干,加强了县大队的领导。对干部战士,抽出一定时间进行了诉苦、整军的教育,纯洁了内部,提高了战士的觉悟。在战术上采取了避广打土、避大打小,从而达到逐步消灭敌人的目的。在全国武装斗争的大好形势下,敌人的围剿亦有所收敛。我县、区武装相机主动出击,从而改变了被动挨打的局面。
1948年4月22日,我县大队结束了在芦圩庄诉苦整军工作的当天晚上,远距离行军五十华里,奔袭了住在张长营庄的吕望乡公所。活捉了乡队长周条刚和三义乡队长刘光儒。俘乡丁二十人,缴长短枪十余枝。在返回途中又在吕望街上打了一场遭遇战。紧接着我县大队又袭击了阜庙乡公所,除乡长乔勋臣因躲藏在大钟底下而未被捕获外,其余全部活捉,缴获一些枪枝弹药。五月间,在楚村集东北康海村的单构杞园庄,消灭了楚村乡康振古在那里抢粮的乡队,缴获其全部枪枝弹药,将其所抢粮食、衣物等归还给群众。时隔不久,我县大队配合军分区十二团、怀远县大队在曹店子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这一天,我部原打算攻打双涧集。这个集驻有国民党七十四师两个连和双涧乡公所及部分清剿区队伍。由于向导带错了路,当部队赶到双涧附近时,天已微明,错过了战机。根据侦察员得到的情报,敌人要在这天从蚌埠向蒙城运兵,约有五、六辆军车。为此,十二团及两县大队的领导便决定在曹店子设伏,打敌人的汽车,部队按布置埋伏在公路两侧。到上午十时许,发现从双涧集方向过来一支敌军,沿着公路向曹店子扑来,敌人越来越近,已能看清是国民党七十四师一个连的正规部队。当敌人快到曹店子时,就下了公路,手托钢枪小心翼翼地搜索前进。根据原来兵力部置,我县大队在西面,正好迎着来犯之敌。副政委张东明同志命令,敌人不全部进入包围圈不准开枪。当敌人进入我包围圈时,大队领导一声令下:“打!”
我县大队一连在前,二连居中,三连在后,全部火器一齐开火。只见敌人一片混乱,晕头转向,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此时,我三个连的指战员猛虎般地扑向敌群,高喊“缴枪不杀!”敌人在我火力压追和我军政策感召下,一个个举手投降。在后面的一、二十个敌人见大势已去,回头逃窜。此次战斗,我军俘敌副连长以下几十人,打死打伤三十余人,缴获六〇炮两门,轻机枪数挺,冲锋枪十余枝,步枪几十枝。我一连连长胡永增同志在这次战斗中光荣牺牲。这次战斗开创了我县大队成立以来消灭敌人正规部队的先例。
1948年6月初,我军在河南发动睢杞战役,敌人为挽救其败局,于下旬调驻蒙七一四师赴河南参加睢杞战役。蒙城县城只剩下国民党县自卫队、保安团及涡、亳县的县政府残余武装干余人。分区领导抓住这一有利战机,准备解放蒙城县城。军分区党委当即召开了紧急会议,确定了作战方案。决定由夏云飞副司令员、王枫参谋长亲自指挥,急调分区十一团、十二团、涡阳支队和蒙、凤、怀三县县大队奔赴蒙城县城参战。 6月27日,夜深人静,万赖俱寂,各部队按作战方案向蒙城县城急速进发,黎明前,部队神不知、鬼不觉地包围了县城。蒙城县大队奉命开至城郊,监视敌人的活动和进行侦察性地战斗。
28日清晨,分区领导人迅速察看了地形,确定了主攻方向。上午九时,夏副司令员召集各团及各县大队的干部研究了攻城的具体方案:以东西方向为主攻方向,并根据西南角地形略高于城墙这一有利条件,作为主要突击方向。十一团攻西门和西南角,十二团攻东门和南门,涡阳支队攻北门,凤怀两县县大队负责阻击蚌埠增援之敌。为防止敌人窜至野外高粱地里,除派蒙城县大队负责支前工作外,还兼搜剿分散之残敌和拦截突围敌人的任务。并要求各攻击部队在战斗打响之前,挖好接近护城河的壕沟,准备好秫秸以填平护城河,扎好云梯,选择好爆破点,组织好突击队。
28日夜11时,攻城时间已到,夏副司令员命令开始攻城。三发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在密集的炮火掩护下,四关同时发起进攻,倾刻间,枪炮声连成一片。在我强大火力封锁下,敌人紧贴在城墙的掩体里抬不起头来。攻城突击队扛起云梯,犹如离弦之箭冲至城下,将云梯快速竖起开始登城。敌人则组织火力进行抵抗。突击队的勇士们毫不畏惧,一边向敌人还击,一边登城,飞速杀至城头。与此同时,用平射迫击炮将城门轰开,后续部队潮水般涌进城内。
指战员们勇猛冲杀,密集的子弹雨点般地飞向敌人,手榴弹在敌群中频频开花,打得敌人魂飞魄散,全线崩溃。少数残敌企图利用城内建筑物负隅顽抗。我指战员与敌人展开了激烈地巷战。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战斗全歼蒙城守敌,俘敌八百余名,缴获机枪八挺,手枪、步枪五百余支,其它战利品无数。至此,蒙城全境解放。
1948年11月6日,震惊中外的淮海战役打响了,蒙城县大队开始在本县范围内担负着扰乱和尽量阻止黄维兵团北援的任务。当黄维兵团穿过蒙城县进入宿县境内时,被我人民解放军包围于双堆集一带。
在此期间,我蒙城县大队奉命开赴移村集,继续担任阻击任务。一天晚上,听到有隆隆的声音,领导判断是溃退的敌坦克车,遂设下埋伏,敌坦克车企图通过浮桥逃到涡河南岸,我县大队截住尾随坦克的敌兵,包围并歼灭之。最后只剩下一个孤坦克。敌坦克看通过浮桥逃跑到涡河南岸的希望不大,就转向东逃,后来掉进了淤泥沟里。我县大队一位战士爬上坦克,掀开盖子举起手榴弹高喊“投降不杀”!就这样,敌人乖乖地举手投降了。
完成上级交给的阻止和俘获敌溃兵的任务后,我县大队即返回县政府驻地——三义集休整。以后上升为主力部队奔赴前线,去迎接新的战斗。
一、县大队:
大队长:卢锡球(兼,1947年10月至1949年3月)
马敦五(兼,1949年4月至同年8月)
吕新扬(兼,1949年9月至1950年1月)
大队副:贾德才(1947年10月至1949年8月)
蒋继汉(194 9年9月至1950年10月)
大队政治委员:邵光(兼,1947年12月至1951年)
大队副政治委员:张东明(194 8年4月至1949年元月)
张子敬(1949年3月至1950年10月)
大队参谋长:石宗礼(1948年4月至同年6月)
陈本贵(1948年7月至1949年2月)
作战参谋:苑明珠1949年3月至1950年1月)
侦察参谋:李幼臣(1950年2月至同年6月)
供给股长:陈达(194 8年3月至同年12月)
张洪涛(1949年元月至1950年11月)
二、连队:
1947年10月到1948年2月
一连(原军分区警卫连)
连长:胡永曾(1948年元月至同年5月,于曹店伏击战中牺牲)
副连长:王××
指导员:丁惠德(1948年元月至同年?月)
二连:
连长:段学忠(张油坊战斗前开小差)
支部书记:杨文学(1947年12月至1948年2月,
于张油坊战斗中牺牲)1948年3月至1949年2月:
一连:(同前)
二连连长:万成才,副连长孙景安,指导员刘品山,副指导员韩法兴
三连连长:王一平(1948年5月至1949年2月)
指导员:张保珠(194 8年5月至1949年2月)
副指导员:冯锡锦
1949年3月两县合并后:
一连:连长:孙景安(194 9年3月至同年10月)后方道义
指导员:冯锡锦、徐立成
二连连长:孙尽山、卢省身
副指导员:刘学法
三连连长:孙长毅,副连长李安
指导员:要子杰,支部书记:方文同
四连连长:王金楼,副连长:郏士敬 蔡同森
指导员:冯锡锦、杨振海
三、轮训队:
队长李幼臣,指导员徐立成
四、各区区队干部:
郭集区:区队副李幼臣
楚村区:区队副李幼臣后董水泉
顺河区:区队副田义芝
芡北区:区队副副区长张书环兼,后朱连康
三义区:区队副朱相林,后刘禄
芡河区:区队长邵秀章(兼),后改为乐土区,高明三任区队副
高隍区:区队副周××,后高长荣
城南区:区队副卢德山
白庙区:区队副邵××。(淮海战役时与黄维兵团遭遇时牺牲)
双涧区:区队副席长志,后鹿希民
三义乡:排副楚怀荣
城关:1948年11月至49年3月城关镇改为蒙城市,市长刘大震,队副史华昌,后市改城关区,区书兼区长岳林,区队副刘学杰。
资料来源:
《漆园古今》蒙城文史资料第五辑(1987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