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古文字密码?山大强基学子探秘“冷门绝学”!
发布时间:2025-03-18 23:46 浏览量:7
提到“蚩尤”
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或许大多数答案是——
一位有着牛头双角
残暴又凶恶的上古战神
在著名的涿鹿之战中
被黄帝击败而战死
▲由AI绘制的蚩尤形象
然而,近年清华简的研究发现
为这一古老传说带来了颠覆性解读
据简文记载,蚩尤实为黄帝之子
“黄帝灭蚩尤”竟是“大义灭亲”!
这不仅让学界始料未及
也刷新了大众对“蚩尤”身份的认知
事实上
这只是从出土文献和古文字中
揭示的众多古代历史奥秘的冰山一角
诸多“文化秘密”仍隐匿于
土掩的文献和文字中
有待破译
▲清华简《五纪》扫描图版
在山大
就有这样一群
来自“强基计划”的年轻人
他们正攻读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学”专业
投身于古文字研究
徜徉于或深或浅的简牍刻痕之间
尝试破译沉睡千万年的文字
探寻中国历史的真相
讲述华夏文明的波澜壮阔
▲山东大学第一批(2020级)古文字学专业强基学子
当“年轻的他们”
与“古老的文明”会晤
会交锋出怎样的火花?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近
山东大学出土文献实验室
听笃志深耕“冷门绝学”的师生们
讲述他们与古文字学的故事
“字”通古今
开启去往古代世界的通道
近年来
伴随考古事业蓬勃发展
地下新材料“井喷式”出土
以出土文献和古文字为研究对象的
“冷门专业”遇上了“热需求”
我们不禁发问
古文字学究竟是一门怎样的学问?
“现代人”为什么要研究古文字?
所谓“古文字”
主要指先秦时期使用的文字
包括甲骨文、战国文字
金文(青铜器铭文)等
▲“舞雨”卜骨
上图的“舞雨”卜骨
记录了商代舞祭的信息
其中,一个张臂如飞的“舞”字
跃动在卜辞中,引人注目
透过“舞”字,我们仿佛看到了——
三千年前的篝火摇曳处
兽皮鼓点震落星斗
飞扬的袖摆之间
祭司双手持牦牛尾起舞
▲邿召簠(现藏山东大学博物馆)铭文
透过古文字
古老王朝辉煌壮阔的文明景象
跨越时空,跃然眼前
它们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是探究文明发展脉络的钥匙
但同时,也是亟待解锁的繁复密码
解开这些古文字密码
方能打开尘封千年的文明卷轴
探明华夏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谱系
以“人”为媒
架起古今对话的桥梁
2020年初
教育部发布文件实施“强基计划”
明确将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
纳入本科招生
山东大学作为首批培养单位
是国内最早开展
中国古文字研究的高校之一
如今已与这项育人工程走过五载春秋
▲古文字学经典著作读书会
五年来,学校自觉承担时代使命
围绕“强基计划”
引进专职出土文献与古文字方向人才
组建涵盖古文字、夏商周考古
古典文献、训诂学等研究方向
分布于中文、历史、考古学科的
基础雄厚、交叉融合成熟的强劲队伍
同时,依托山东省高校文科实验室
“山东大学语言科学实验中心”
教育部科技考古重点实验室
持续深耕古文字学领域
教育部语信司与古文字工程专家组
两次莅临考察
均对山东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方向
给予了高度评价
教学科研成效显著
▲第一届、第二届“树人杯”一等奖获得者牛瑞林、魏堉
2023年
山东大学强基班学生牛瑞林参加了
面向全国古文字“强基计划”学生
举办的综合性学术论文比赛——
第一届“树人杯”
未来古文字学者学术征文大赛
其作品《“滅”字补说》
荣获全国一等奖
在本届比赛中
山东大学强基班学子
共荣获一等奖1项
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在所有参赛高校中位列第一
▲获奖作品《“滅”字补说》部分内容
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来之不易
是出土文献专业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最初是在学校开设的《尔雅》导读课
我发现了‘滅’字似乎还有继续讨论的价值。”
牛瑞林说
于是他整理相关材料、梳理写作思路
向古文字专业教师逐一请教
力求集百家之所长
“那段时间,我每晚梦里都是
不同时期的‘滅’字字形
真是甜蜜的痛苦啊!”
▲出土文献实验室教师带领学生读书
师生共同研讨、接力探索
是该专业的创新育人模式之一
强基班相关专业
采用特色化管理,小班教学
实行“一对一”导师制的培养模式
为学生提供优渥的学习条件
在这里,既能看见初出茅庐的本科生
捧着缀满批注的《孔子曰》大胆开麦
又可以见识学识渊博的教授
因为一笔残损的墨痕而反复推敲
专业师生们时常济济一堂
畅谈学术之思,碰撞思维之火
▲出土文献实验室藏书
专业内部定期举办“读书会”
师生以“汇报+研讨”的形式交流学习
将读书会变成“思想的熔炉”
“这是一个‘带着鞭子读书’的地方”
第二届“树人杯”一等奖获得者
魏堉同学表示
会上既有敢说敢想的同辈
也有功底深厚的师长
这种半正式的氛围
既让人畅所欲言又不敢懈怠
“交流是学问的活水
闭门造车做学问是绝对行不通的
有时老师的一句话
就能点破我苦思一周的难题”
▲出土文献读书会
在专业教师的悉心培养
和学习交流浓厚氛围的滋养下
与牛瑞林、魏堉同级的2020级学生
作为第一批“强基学子”
如今大都已踏上攻读研究生之路
继续深耕相关领域研究
而新一批的“强基学子”
也正在各类竞赛中崭露头角
于浩瀚典籍和文字中
探寻传承中华文明新的故事
赤心传承文化
以“硬成果”提出“创新之道”
“古文字研究是一项
关系中华历史文明传承发展的基础性研究
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沟通世界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大学文学院副院长
出土文献实验室王辉教授表示
▲师生集体赴河南安阳游学
2024年5月
山东大学正式加入
“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
协同创新国家级科研平台
高水平平台建设迎来又一新突破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山大“强基”青年挺膺“接棒”
将在甲骨金文与青铜器考古研究
战国文字与先秦典籍研究
秦汉文字与石刻文献研究
古汉字神经认知研究
结合出土文献的古典文献研究
五大重点研究领域深耕细作
潜心开展古文字研究
以“硬”实力、“硬”成果
为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交出山大答卷!
素材来源 | 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
文 | 米姜雯
图 | 受访者提供 微言校园
编辑 | 王昱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