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州围攻泗城,讨伐不共戴天的仇敌 (日文小说《瓦氏夫人》摘译)
发布时间:2025-03-11 01:45 浏览量:10
田州围攻泗城,讨伐不共戴天的仇敌——日本小说《瓦氏夫人》摘译
◎(日)大薗治夫
编者按:《倭寇之海:英杰列传》是日本小说家大薗治夫以明代倭寇海乱为背景撰写的大河系列小说,《瓦氏夫人》为其中之一,出版于2021年。内容讲述16世纪广西壮族女性、超级女主角(原书宣传语)瓦氏夫人率领一支狼兵军队战胜倭寇的历史故事。本编节选书中第25回,描写田州岑猛攻打泗城州一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编译 阿素喇。
【第25回】讨伐不共戴天之敌
田州西北边是泗城州。
是不共戴天的仇敌。
如前所述,统治泗城州的岑接受思恩府岑濬之诱,攻下田州,杀害田州民一万。追溯到十八年,岑猛的父亲岑溥那一代,岑接的前代,即泗城州土官岑应与恩城州土官岑钦一起攻入田州,造成田州两万六千人被杀的大屠杀。
只要是田州府人,家族亲戚中都被泗城州的士兵杀死的。田州府民对泗城州的仇恨很深,大家都期待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岑猛能够一雪前耻。
在田州府衙门的会议上,攻打泗城州也频繁地成为议题。土舍、土目代表着各自领民的心声,或者是被自己怀有的恨念所推动,不停地鼓吹着应该尽快攻取泗城州。
岑猛也想攻打泗城州。确实有一种想把他打得体无完肤的心情。但是他恳请自重,不愿的摇头说:“不能以怨恨为理由进攻。不管对方过去有多么残暴的行为,进攻的我们都会被认为是邪恶的。朝廷一定会惩罚我们。”
然而,嘉靖二年(1523)年初,岑猛突然决定攻占泗城州。
田州的决策通常是由土舍、土目进行充分的讨论,然后由岑猛进行决断。然而,岑猛不顾重臣们的商议,以不容分说的态度宣布:“即刻进攻泗城。”在此之前,土舍、土目一直一致呼吁攻打泗城州,只有岑猛反对,也许是认为已经没有讨论的必要了。不过,岑猛斩钉截铁的说法,似乎早在多年前就已决意要在当天的那个时间做出这样的决定。
听了岑猛的决定,土舍、土目都说——终于到了这个时候了吗
大家一起拍手欢呼。
但花莲不同。她出嫁是在岑濬之乱和泗城州等地战马蹂躏田州七年之后,之后田州和泗城州除了边境上的小打小闹之外,再没有发生过冲突。也没有被泗城州的士兵所杀的血缘关系,所以怨恨之情很淡。花莲对一直以来压制土舍、土目们要求的岑猛突然改变态度而感到惊讶。
攻打泗城州的那天晚上,花莲在只有岑猛和她两人的时候问道:“为什么突然决定攻打泗城?不是说如果为了复仇而出军的话会受到朝廷的惩罚吗?”
“我想为祖宗报仇雪恨,但这不是我决定攻打泗城的理由。攻打泗城还有另一个重要的目的。”
“还有别的目的?”
“岑接自称是前土官岑应的弟弟,但实际上并没有岑氏的血脉,你听说过吗?”
“嗯,听说过。”
据《明史》记载,岑应和他的儿子在弘治三(1490)年左右被恩城州土官岑钦杀害,岑接为了报复杀了岑钦,但朝廷并没有任命新的泗城州土官,使其空缺至今。弘治十八(1505)年,泗城州上奏请求岑接世袭土官职。然而,兵部尚书却反对说:
〈今接者人皆传称为梁接非应亲枝〉[ 出自《明史·卷二百零七·广西土司传三》:“兵部尚书刘大夏等议:‘(岑)豹乃叛臣余孽,子应复自取灭亡。今接者,人皆传称为梁接,非应亲枝,又不知岑九仙是何逋逃,冒为奏扰……’” ——译者注;]
(人人都说有一个不是岑应血亲名叫梁接的人改叫岑接)
岑接的土官任命被搁置了。
“我还以为只是传闻呢。”
“恐怕是事实。而且,如果朝廷不纠正这种不当行为,我就必须这么做。”
“朝廷会不会认为这是公报私仇而发动的攻击呢?即使是对岑氏来说很重要的问题,但在朝廷看来,会认为是不考虑天下,而只考虑岑氏一族的自私行为呢?”
“不用担心。如果只有田州进攻,会被认为是岑氏家的骚动,我们可以和受泗城侵略之苦的那地州和富州组成联合军进攻。那地州是罗氏,富州是沈氏。都不是岑氏,这就是为为恢复右江流域秩序而战。”
岑猛眼睛一闪,接着说:“这场战争是为百姓而战,拯救泗城百姓。泗城因岑豹、岑应、岑接三代恶政,百姓生活极其贫困。我们要铲除暴君,拯救泗城百姓。”
岑豹是岑应之父,发动了“岑豹之乱”。岑豹之兄,泗城州第四代土官岑瑄死后,岑瑄无子,故由其妻庐氏继任为第五代土官。岑豹对此不服,举兵拘禁卢氏后,向周边各国进攻,杀害土官和流官,夺取印绶。明朝试图招抚,岑豹却逆其道而行,以侵略邻国的方式来回应。之后卢氏夫人死,第六代土官由岑瑄之女岑妙定继任。岑妙定在任仅一年就牺牲在战场上,岑豹被任命为第七代土官,但由于岑豹多次入侵周边国家,明朝最终决定武力讨伐,将岑豹逮捕斩首。
由于岑豹、岑应、岑接三代过于偏重军事,泗城州兵强国土荒芜,百姓经常生活在饥饿不安之中。
——拯救泗城百姓。
岑猛理所当然地说,花莲却眨了眨眼。因为没有为了他国之民而攻打他国的想法,所以听起来很新鲜。
“我一直以右江流域的霸主为目标,我要在这场战斗中成为霸主。”
霸主即诸侯之长。孟子把古今的君主分为王者和霸主,将以武力服令他国的后者,置于以德治之前者之下。[ 出自《孟子·学记·公孙丑上·五霸章》:“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译者注;]即使在现代,霸主一词也多用于用武力镇压的贬义,但岑猛并不是指用武力镇压,而是指作为右江流域的主宰,维护地区秩序和百姓生活的人。
花莲虽然大致理解岑猛的目标,但还是第一次听到岑猛使用霸主一词。
——成为霸主。
岑猛说着,眼睛里确实闪着耀眼的光芒。
嘉靖二年(1523)四月,田州府、那地州、富州以及与田州结盟的归顺州联军突袭泗城州。
岑猛将全军分为六支。其中第一军由岑猛亲率,第二军由岑邦彦率领,第三军由卢苏率领。十五岁的岑邦彦这是第一次率领一支军队。花莲则以第二军副将辅佐岑邦彦。
第四、第五、第六军分别是归顺州、那地州、富州的军队。率领归顺州将士组成的第四军的是花莲的兄长岑瓛。
堪称军事大国的泗城州个个兵强马壮,士兵数量也不比联合军差多少。但是,从岑猛宣布进攻泗城州,到组成联合军,各军从各自的领地出击的时间极短,在没有临战体制情况下,遭到闪电攻击的泗城州军非常脆弱。
联军的六个军同时向泗城州边境的六个寨发起进攻。
六军拔寨后,分别向泗城州城进军。岑猛说要奖赏最早到达州城的军队,让六军一较高下。
最先攻下寨城到达泗城州城的是第二军。
岑邦彦初领一军,一心想以鲜明的胜利得到岑猛的认可,他不惧怕军寨中射出的箭雨,站在士兵的最前面挥剑。士兵们见状大为振奋,与岑猛勇敢地战斗起来。花莲想要阻止邦彦的失控,却无能为力,只能专心保护邦彦。
岑猛六军一到齐,就开始攻打州城。
带着祖辈深仇大恨的士兵们,对泗城州城展开了激烈的进攻。
另一方面,边境的军寨被攻破,泗城州城的士兵士气低落。
泗城州开战仅一个月就被占领。
岑接逃出州城,躲进一个小寨中,不久小寨也被攻破,岑接被捕,被拉回州城斩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