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新研究从山西、运城、垣曲、景亳取得实质性突破
发布时间:2025-03-17 20:07 浏览量:9
又南三百里,曰景山,南望盐贩之泽,北望少泽,其草多藷、秦椒,其阴多赭,其阳多玉。有鸟焉,其状如蛇,……名曰酸与,其鸣自詨。”
译文:再往南三百里有座山,名叫景山。在景山上,向南可以望见盐贩泽,向北可以看到少泽。山上生长着很多草和山药,所长的草多为辣椒;山的北面有很多红土,南面有很多玉。山里有一种鸟,形状与蛇相似,……名字叫酸与,它发出的叫声像是在喊自己名字。
云陆思想库考证:《山海经》的景山,就是今闻喜县与垣曲交界处的汤王山。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带头人韩高年考证:《山海经》的景山就是中条山的石门山。
《诗经•都风•定之方中》的“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于楚室。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升彼虚矣,以望楚矣。望楚与堂,景山与京。”意为:楚丘动土筑新宫的建筑风范:要考量天上的星、太阳的影、植物状况、新老城照应、观景山与都城的关系。
这里是大禹讲的出水之山:
亳清河又名清河,发源于山西省闻喜县东部狮子铺村,向东流贯垣曲县注入黄河。全长48公里,属黄河流域。主要支流有杜村河及众多支沟。总流域面积1128平方公里。
亳清河不仅流经老县城(古城镇),也流经新县城(新城镇),并且一路伴随东西向主干公路(东济路),堪称垣曲人的母亲河。
倚亳川水,又名倚亳水,今名沙金河,发源垣曲县西5公里沙金河村北,东南流入亳清河。
《水经•河水注》:清水流经皋落城北,“与倚亳川水合。水出北山矿谷,东南流,注于清”。
《清一统志》绛州:“倚亳水,在垣曲县西六十里,即今沙金河也。”
亳清河(南河)从南城墙下由西向东流过,到清河口与沇河(东河)相会,融为一体流入黄河。
古老的“亳”,在这里产生:
亳字五行属水,读bó。五行属水的字:如,溪、沿……
这里是大禹讲的铁铜之山:
“国之大事,惟祀与戎”。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一种金属。
4500年前以来,这里就是我国重要的产铜基地之一,目前仍在进行铜矿的开采。
中条山铜矿带位于山西省南部黄河北岸,呈东北-西南走向,长220千米,宽l0--15千米其中,以垣曲为中心的中条山断裂带两侧铜矿资源最为丰富。
中条山铜矿体跨入垣曲、绛县、闻喜、夏县、平陆等地,主要矿区有胡家峪、篦子沟、铜矿峪等。
这里的铜矿,属于散漫型矿床,矿物类型简单,主要为黄铜矿、斑铜矿。
这是是史诗之山:
《诗经•殷武》中对景山有描写:“陟(zhì)彼景山,松柏丸丸。是断是迁,方砾(zhué)是虔。松桷(juě)有梴(yān),旅楹有闲,寝成孔安。”
《史记·殷本纪》:“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上古典籍中对此传说有相当多的记载。
《楚辞·离骚》:“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凤鸟既受诒兮,恐高辛之先我。”《楚辞·天问》:“简狄在台,喾何宜?玄鸟致诒,如何喜?”
传世的晚商青铜器《玄鸟妇壶》上有“玄鸟妇”三字合书的铭文,其含义表明作此壶者系以玄鸟为图腾的妇人。
这里是汤武革命的发生地景亳:
这里是北亳,是原亳,是垣亳:
公元前1600年,商汤选良车70乘,敢死队6000人,联合各方国兵勇,夏都以西突袭,巧取夏都,决战鸣条,正式地宣告了夏王朝的灭亡。
荀子·議兵篇:古者湯以薄。
《文史通义》评价: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晋代的皇甫谧在《帝王世纪》里说:汤始居亳。
北宋《太平寰宇记》载:"古亳城在垣曲西北十五里";
《大明通志》载:“亳城在垣曲县(古城)西北十五里,相传汤自克夏,归于亳,即此。"
《广舆记》载:“垣曲有汤誓地,周围百四十步,民不敢耕其地,古碑尚在"。
这里是《禹贡》、《尚书》提到的河内:
按照《禹贡》的说法,古代济水是条源于河东,流经河内、河南,跨河入海、起伏不定的泱泱大河。
《尚书》曰昔唐人都河东,殷人都河内,周人都河南,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
河内,因位于黄河凹处北岸,且位于殷商畿内,故称河内,相当于今垣曲、平陆一带。
河南、河内以黄河为界,河南道,按照隋唐说法,相当于现在的山东省,河南省大部,江苏省北部和安徽省北部。
河东、河内以太行为界,因黄河流经山西省的西南境,则山西在黄河以东,故这块地方古称河东,河东代指今山西。
河北、河南以黄河为界,唐贞观元年(627)置,辖境在黄河之北,故名,东并海,南临于河,西距太行、常山,北通渝关、蓟门(渝关即今山海关,蓟门即今居庸关)。为今河南江河以北及山东河北之地,包括河北大部、河南、山西、北京、天津的一部分,治魏州,在今河北省大名县东。
河西、河东以黄河为界,河西泛指黄河以西之地,汉、唐时多指甘肃、青海两省黄河以西的地区。现在的河西指的是甘肃省武威(古称凉州)、张掖(甘州)、金昌、酒泉(肃州)和嘉峪关,即河西五市。
南北朝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说:“济水出河东垣县东王屋山,为沇水。”
这里是《诗经》中讲的北维: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四海来假,来假祁祁。景员维河。殷受命咸宜,百禄是何。(天命玄鸟降人间,简狄生契商祖先,住在殷地广又宽。当时天帝命成汤,征伐天下安四边。……开拓疆域达四海,四夷小国来朝拜,车水马龙各争先。景山外围黄河绕,殷受天命人称善,百样福禄都占全。)
垣曲有大地之中的地位和文化。《周髀算经》记载夏至晷影为1.6尺的大地之中,在垣曲古城东关。这里有沇水、沇岭,传承着允执厥中 [yǔn zhí jué zhōng]的文化。出自《尚书•大禹谟》。《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国语·伶州鸠》曰:“昔武王伐殷,岁在鹑火,月在天驷,日在析木之律,辰在斗柄,星在天鼋。星与日辰之位,皆在北维。颛顼之所建也,帝喾受之”。位于北维的星与日辰之位,似为上古之天文测量地点。而北维之所在,即大地之原点,夏地之中心。
距今3700年垣曲商城遗址,实为夏代城址,位于山西省垣曲县古城镇南关。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现以来,中国国家博物馆(原中国历史博物馆)等单位对遗址进行了持续发掘,经过20多年的发掘,获得了大量珍贵的实物资料。内容涉及城址性质、时代、文化内涵、建筑布局、聚落变迁、资源利用、宗教祭祀等多个方面,城址本身还被认为是“中国早期国家文明的一个缩影”。
这里是生命多样化之山:
《山海经•北次三经》:“有鸟焉,其状如蛇……名曰酸与。其鸣自詨,……。”郭璞《图樊》曰:“景山有鸟,禀形殊类。厥状如蛇,脚三翼四……”。
酸与这种鸟羽蛇身的东西,发出的声音,急促而压抑,“其鸣自詨”应翻译成“它的声音如同咬着身上某一部位发出的。”
山西. 运城. 垣曲. 篦子沟矿. 葡萄凹上世纪70年代,曾有酸与(《诗经》中景山玄鸟)、鸣蛇、螣蛇活动。
垣曲县的考古重大发现以及数百处的旧石器及新石器遗址说明,从几千万年前开始,这个地方就气候湿润,环境优美,生态很好,动植物种类繁多,适合物种繁衍和进化;说明了在垣曲这个地方,动物及人的进化呈现出有序性和连续性。
从生命多样性看,中条山景山、景亳是考察《山海经》异兽的难得条件:
这方水土,融地理、人文、历史、神奇为一体,贯通古今,是《山海经》研究之门。
这是《山海经》描述最清晰的地方;是中华早期文明莺歌燕舞、旭日东升的地方
加强对景亳文化的研究对《山海经》、《诗经》、三星堆的深入和破译研究,具有特别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