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置疑·序
发布时间:2025-03-16 05:38 浏览量:8
《资治通鉴》为国史必有之书,亦为国人必读之书。
二十四史,连篇累牍,浩如烟海,以有限之人生,纵废寝忘食,焚膏继晷,不舍昼夜,亦读之难尽。
宋司马温公,谋猷居帝右,风采动朝端,新法既行,乃退处西都,召集时贤,专心著述,上起战国,下讫五代,博采群书,取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汇千三百余年之陈言往迹于一编,历一十九载,成此巨著。
既呈御览,神宗皇帝以为尽古今之统,誉为典刑之总会,册牍之渊林,赐名资治通鉴。后世遂奉为史家之绝唱、帝王之宝典。
宋神宗
余好读史,于通鉴尤甚,既读复忘,忘而复读,一遍两遍至于无穷。又复参阅他书,举凡通史、断代、本末,通志、通典、通考,乃至札记、考异、商榷之属,鲜有遗漏,靡不毕读。
然后知通鉴,虽为白璧,不免微瑕;固称大醇,尚余小疵。随读随记,烛幽显微,积腋成裘,遂成一编,名为[置疑]。非吹毛求疵、求全责备于经典,欲使经典尽善尽美,昭然垂戒于后世云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