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花】金银花开五指岭

发布时间:2025-03-14 16:02  浏览量:8

金银花是缠绕茎小灌木,初开时洁白如玉,两三天后变为金黄色,因黄白相间色如金银,所以人们叫它“金银花”。

中原五指岭山区种植金银花历史悠久,明代大药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里记载“银花出密县五指岭下”。

五指岭系伏牛山嵩山余脉,山上有一峰,上有五石柱并立,状如五指,故取此名。五指岭西接嵩山,北到巩义、荥阳,南至登封、禹州,东过新密,范围4000多平方公里,山峰海拔多在千米左右。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金银花就是五指岭上的“仙”。

金银花生命力旺盛,不娇气,随处可长。它的种子被风或鸟带到什么地方,只要落在了湿润的土地上,便拼命地生长,故有农谚“冻死石榴晒伤瓜,不会影响金银花”。

春末夏初,五指岭山坡上那些冬季里看似枯死的藤蔓焕发出生机,朝气蓬勃地生长着,绿蓬蓬的,你追我赶到处攀爬。在一片一片的葱茏中,一簇簇黄灿灿的花会让人眼前一亮,散发出淡淡的幽香,这些花使山坡上生动热闹起来,引得小蜜蜂嘤嘤嗡嗡地采蜜,它们就是金银花。

金银花在谷雨时节长势最为旺盛。彼时,春雨蒙蒙,空气温润,山坡上金银花散落各处,点点闪烁。亦有不少金银花藤蔓交错相互缠绕,一眼望去恰似山坡铺上了金黄的地毯,又宛如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其香浓郁,自远方便飘入鼻中,令人精神振奋。

金银花开的时节,更是五指岭乡亲们一年中最为欢畅的时刻。男女老少,喜气洋洋,人手一个竹篮竞相采摘那金黄银白的花。而后置于暖阳下晾晒,待花儿干至七八成,便送往供销社兴办的金银花专业合作社,以此换取几张钞票。乡亲们的笑颜,恰似一朵朵盛放的金银花,灿烂纯真。

五指岭金银花与别处不同,这里面还有历史传说。

北宋年间,宋太祖赵匡胤有次外出狩猎游玩,路经五指岭,听说五指岭的金银花品质优良,有性寒味甘清热解毒、疏风通络明目提神的功效,便派人去采购。

当时正值金银花盛开时节,侍女将沏好的金银花茶捧给太祖品尝,太祖呷了两口,顿感口味鲜美,神清气爽,大加赞誉。旁边的太监看着有点嘴馋,动了尝一尝的念头。待夜晚太祖睡着了,忍不住喝了两口。次日,太祖感觉杯子里茶水少了,随口说了一句:“如果这金银花在水里能竖立起来(原是倒着的),一喝便倒,以后就没人敢偷喝了。”赵匡胤是真龙天子,结果他的一句戏言成真,从此以后,五指岭金银花在沸水里泡的时候是倒立的,头朝下,根朝上,只要喝一口,金银花便纷纷倒下,特别神奇。至今我们家乡仍然流传着一首打油诗:

晨闻五县雄鸡鸣,登高望远少林峰。

七十八道崎岖路,渺观滚滚黄河影。

太祖途经珍美味,金口倒立古今名。

家乡佳话传千载,不是名胜皆美景。

近些年,有专家学者对五指岭一带金银花进行了深入科学研究,结论是五指岭山峦起伏,属高山冷凉湿润区,昼夜温差大,且土质多为重黏土、红黏土,非常适宜金银花生长,所以这里的金银花形成了独特的品性。

后来,我翻看有关金银花的书籍,得知金银花学名“忍冬”,感觉有点古怪。随后,我研读了书本上金银花的记载,观察了金银花的生长习性,终于理解了“忍冬”的内涵。

我们看到的金银花多数在高处向阳的地方,这与它自身有着密切的关系。金银花属小灌木,因先天不足常被高大的草木遮住光线,只有拼命使劲往上攀爬,才能接受阳光、雨露,才会在物竞天择中不被大自然所淘汰。

冬季寒风凛冽,金银花翠绿的叶子被刮得光秃秃的,只留下嶙峋的枝蔓,风霜雨雪,它默默地忍受着,悄无声息地积蓄能量。待春光明媚,它便发疯一样地生长,绽放自己。

这些小小的其貌不扬的植物,其实与大千世界普普通通的我们惊人地相似,只要你能忍耐他人所无法忍受的痛楚,承受他人所不堪承受的折磨,那么你成功上岸的几率便会更大,梦想成真的概率也会随之增长。

作者:周虎军(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