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秦始皇之二—少年秦王,崭露头角

发布时间:2025-03-13 18:20  浏览量:10

秦昭王暮年,身体每况愈下,安国君继位秦王一事已迫在眉睫。安国君最为宠爱的华阳夫人,成为王后几乎是板上钉钉之事。可令人遗憾的是,华阳夫人膝下无子,谁能成为太子继承秦王之位,顿时成为秦国朝堂内外关注的焦点,局势扑朔迷离,充满了不确定性。吕不韦,这位极具政治眼光的商人,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局势背后潜藏的巨大机遇。

子楚返回秦国后,吕不韦继续施展他那令人拍案叫绝的谋略。一方面,他不断为子楚提供大量金银财宝,助力子楚广交天下诸侯,使得子楚的名声在各国之间渐渐传开;另一方面,吕不韦深知想要在秦国朝堂站稳脚跟,必须要借助华阳夫人的力量。于是,他精心谋划,先是设法结交了华阳夫人的弟弟阳泉君以及姐姐,通过他们的引荐,成功获得了华阳夫人的接见。见面之时,吕不韦献上了从各国搜罗而来的珍奇玩物,博得了华阳夫人的欢心。而后,他巧妙地夸赞子楚聪明睿智、贤能出众,所结交的诸侯宾客遍布天下。还不时对华阳夫人说,异人(子楚原名)在赵国时,日夜思念太子和夫人,把夫人当作亲生母亲一般敬重,常常暗自落泪。华阳夫人听了吕不韦的这番话,心中十分欢喜。

待时机成熟,吕不韦授意华阳夫人的弟弟向华阳夫人进言,劝说她认子楚为养子,为自己的将来寻得一份依靠。华阳夫人觉得此计甚妙,便欣然将异人收为养子,异人也顺势更名为子楚。

此后,华阳夫人常常趁安国君闲暇之际,委婉地提及曾在赵国做人质的子楚才华横溢,凡是与他有过接触的人,无不称赞有加。说着说着,华阳夫人还声泪俱下:“臣妾有幸能侍奉太子,进入后宫,可遗憾的是未能诞下子嗣。臣妾斗胆,希望能立异人为继承人,也好让臣妾日后有个依靠。” 安国君对宠爱有加的华阳夫人所言未作过多思考,当即爽快地答应了,还郑重地刻下玉符,正式决定立异人为继承人。安国君和华阳夫人随后赐予子楚丰厚的礼物,并聘请吕不韦担任子楚的老师。经此一事,子楚的名声在诸侯中愈发响亮。

公元前250年,秦昭王驾崩,安国君顺利继位,史称秦孝文王。华阳夫人被册立为王后,子楚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孝文王的太子。子楚从一个原本毫无继承权的庶子,一跃成为秦国的储君,命运的转折可谓是突如其来,令人惊叹。同年,赵国为缓和与秦国的紧张关系,将嬴政母子送回秦国。此时,年仅九岁的嬴政终于踏上了秦国的土地。

然而,秦孝文王继位仅仅三天,便突然离世,子楚顺利登上秦王之位,是为秦庄襄王。秦庄襄王尊华阳夫人为太后,任命吕不韦为相邦,封文信侯,食邑洛阳十万户,吕不韦由此执掌秦国的朝政大权。

三年后,秦庄襄王也不幸去世,公元前246年,年仅十三岁的嬴政继位秦王。吕不韦继续担任相国,食邑十万户,封号文信侯;麃(biāo)公与蒙骜(ào)、王齮(yǐ)等人同为将军;嬴政尊母亲赵姬为太后。同年,嬴政依照秦国旧例,下令在骊山为自己修建陵墓。

少年秦王嬴政

由于嬴政年幼,在其刚继位秦王的那段时间,国家大事大多由大臣和母亲赵姬定夺。丞相吕不韦因拥立秦庄襄王有功,又被嬴政尊称为 “仲父”,一时间权倾朝野。而吕不韦与赵姬旧情复燃,暗中往来密切。吕不韦还广招门客,编撰了《吕氏春秋》,宣称此书 “囊括天地万物古今之事”,试图以此为秦国制定一套完整的治国方略。但书中所蕴含的不同于法家的政治主张,与嬴政的治国理念相悖,可吕不韦依旧对《吕氏春秋》大肆宣扬。

彼时,秦国的疆域已大为拓展,南面兼并了巴蜀(今四川境内)、汉中(今陕西汉中),并设置了南郡;北面囊括了上郡(今陕西绥德县)以东地区,拥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面侵吞荥阳(今河南荥阳),灭掉了东、西周,设置三川郡,且不断向外用兵,扩张领土。秦国在战国七雄中已然实力最强,灭掉六国的大势已不可阻挡。

秦始皇元年(公元前246年),将军蒙骜领命出征,讨伐叛军,一举平定晋阳之乱,使当地恢复了往日的太平。

秦帝国将军蒙骜

秦始皇二年(公元前245年),麃公率领秦军精锐,挥师直逼魏国卷(quán)城。双方经过一番激烈拼杀,秦军大破魏军,斩获敌军首级多达三万,秦军的威猛之势展露无遗。

秦始皇三年(公元前244年),蒙骜再度披挂上阵,挥师南下,进攻韩国。秦军攻势如潮,一路势不可挡,接连攻克韩国十三座城邑。同年,将军王龁不幸离世,秦军上下悲痛万分。十月,蒙骜重新振作,再次统领大军,向魏国的畼(chàng)、有诡二地发起猛烈进攻。

秦始皇四年(公元前243年),蒙骜在魏国境内全力作战,成功攻克畼邑与有诡。到了三月,因战事部署和战略调整,秦军暂时停止军事行动。此时,秦国送往赵国的质子平安返回秦国,而赵国太子也从秦国启程,返回赵国。

秦始皇五年(公元前242年),将军蒙骜再次率领大军,气势汹汹地向魏国进发。秦军所到之处,锐不可当,迅速平定酸枣,继而乘胜追击,相继攻陷燕、虚、长平、雍丘、山阳城等诸多战略要地,共计夺取二十座城邑。秦国鉴于此次战役的重大胜利,首次设立东郡,进一步拓展了秦国的疆域与势力范围。

秦始皇六年(公元前241年),韩、魏、赵、卫、楚五国达成合纵联盟,共同出兵攻打秦国,一度占领寿陵。秦国得知后,迅速调兵遣将,果断出兵反击。在秦军强大的攻势下,五国联军瞬间土崩瓦解。秦军乘胜追击,顺势攻克卫国,兵锋直逼东郡。卫国国君角无奈之下,只得率领宗族众人,迁徙至野王。他们凭借当地险峻的山势,坚守在魏国的河内地区,试图保存卫国最后的实力。

秦始皇七年(公元前240年),秦国发动大军,对龙、孤、庆都等城发起攻击。在激烈的战斗中,将军蒙骜不幸阵亡,秦军痛失一员大将。但秦军并未因此而气馁,在回师途中,又对汲地展开攻击,展现出秦军坚韧不拔的战斗意志。

秦始皇八年(公元前239年),秦王嬴政派遣其弟长安君成蟜统领大军,前往征伐赵国。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成蟜在屯留(今山西省屯留县)突然倒戈,背叛秦国,投降赵国,最终命丧屯留城。其麾下参与反叛的军吏皆被依法诛杀,无一幸免。同时,当地百姓也受到牵连,被迁徙至临洮安置。奉命讨伐成蟜的将军壁不幸亡故后,屯留、蒲鶮(hè)两地的士卒再次发动哗变,竟然对将军壁的尸首施以鞭戮,其行径令人发指。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