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外风轻略(四首)
发布时间:2025-03-13 10:44 浏览量:11
邨里
题记:无生法忍,岁月飘香。
(一)
林外风轻略,带来阵阵香。
星空频流变,太古总恒常。
(二)
月光渐西隐,晨曦初微凉。
无生非断灭,安住岁月长。
(三)
旭日冉冉升,照我庭甘棠。
自有鸟鸣枝,寻声化碧苍。
(四)
春日人慵懒,无思情未央。
世界虽表象,桑中有回响。
注1:”林外风轻略,带来阵阵香。”自然界的风虽然没有味道,但每每从林中略过,总能带来花草阵阵的芳香,沁人心脾,让人流连忘返。
注2:“星空频流变,太古总恒常。”夜空中的星辰似乎每夜都有流星从我们的头顶划过,但自古以来,它们好象在各自的位置上从来都没有变过,也没有少过一颗,守护着亘古不变的宁静。它仿佛在自证着这样一个道理,存在者存在,不变者不变。世界上的一切,仿佛都是“一风吹”,风过则香,事过则宁。不变和宁静才是这个世界主题。
注3:“月光渐西隐,晨曦初微凉。”字面意思是月光西斜渐隐,晨光却仍带着些许凉意,昼夜的交替仿佛从来都是那么的流连忘返,依依不舍,似乎过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深层的意思则是,月光西斜与晨曦微凉只不过是人的错觉而已,其实作为本体的月光与晨曦并无变化,只是角度的变易。
注4:“无生非断灭,安住岁月长。”在上句以景寓理的基础之上,本句直接引入“无生法忍”的佛理,进一步阐述了佛学关于世界本无生死断灭的主张,认为万物的成得坏空皆是世界之表象而并非本质,生死之世界只是一个暂短的过程而已,千百年之前的你与千百年之后的你其实都是同一个人,你永远是你本人,只是换了一件衣服而已,只有树立起这样一种信念,你就可以把岁月拉得老长老长,你就可以“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俱。”(陶渊明语)
注5:“旭日冉冉升,照我庭甘棠。”此句接上句,字面意思是,当晨光渐浓,便有一轮红月冉冉而升,照在我庭院的甘棠树上。深层意思则是,当我们了解了大自然的恒常不变,古今唯我,才是世界的本质的时候,我们心中的太阳就会冉冉升起,我庭里的甘棠就会始终沐浴在这阳光之中。古代常以庭院甘棠喻心中美好与和谐之景象。
注6:“自有鸟鸣枝,寻声化碧苍。”此问接上句,庭中有嘉树,自有鸟鸣枝,当你寻着鸟鸣抬头望去之时,鸟以飞入密林深处一片苍碧之中,不见踪影。喻美妙和谐之景象一定是“心中若有光”的显化,“心中若有光”与大自然之光是同一片光明。
注7:“春日人慵懒,无思情未央。”此句即是实写,此诗创作正值初春之际,“春光懒困倚微风”春日慵懒,通常被称为“春困”,是人们在春季常有的一种感觉。也是寓意,既然大自然在本质上并无生死断灭可言,又何必急于奔命,倒不如“春困秋乏夏打盹”,停下来思考各种问题,让感情如春水一般肆意流淌。
注8:“”世界虽表象,桑中有回响。”“世界是我的表象”是叔本华的观点,认为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只是世界的表面现象,并非世界的本质。此句反其意而用之,虽然说我们所认识的这个世界只是表象,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真情地面对,真情地走过,只要我们足够地真情,足够地投入,桑中就必有回响。“桑中”:古代常以桑树象征男女之间的爱情,尤其是幽会的场景。例如,《诗经·鄘风·桑中》描绘了男女在桑林中约会的场景,桑树成为爱情的见证与象征。此处指人间大爱必有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