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有味道——宣威火腿
发布时间:2025-03-09 19:06 浏览量:10
导读:非遗美食,每一口都是历史的传承,每一味都是文化的积淀。品味非遗,如同穿越古今,每一道菜都是历史的低语,讲述着千年的故事。
火腿是中国人的发明,元代初期,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将火腿的制作工艺传到欧洲,欧洲火腿业才正式开始。中国火腿历史悠久,在全世界都享有一定声誉。云南火腿的产地和品种较多,其中宣威火腿最为知名,与鹤庆火腿、诺邓火腿称为“云南三大名腿”。
宣威火腿
宣威火腿因产于宣威而得名,由于其品质优良,足以代表云南火腿,故也称为“云腿”。宣威火腿制作历史源远流长。据《宣威县志稿》记载,宣威火腿始创于清朝雍正年间,距今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这是书籍记载,其实究竟宣威火腿起源于何时已难查清。宣威火腿以“身穿绿袍,肉质厚,精肉多,蛋白丰富,鲜嫩可口”而著称,成为云南省著名的地方特产。2011年,宣威火腿制作技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身穿绿袍的宣威火腿
宣威火腿的百年声誉,难以细数。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金奖;1923年,在广东举办的全国地方名特产品赛会上获优质奖章,孙中山先生为其亲笔题词“饮和食德”,使宣威火腿声誉大振,为更多人熟知。
孙中山先生为其亲笔题词“饮和食德”
史书所言:“宣威火腿著名于天下,气候使然也”。宣威地处云南高原的乌蒙山脉,气候寒冷干燥,年均温度低,霜期长,日照强,为腌制火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同时,采用当地优良猪种乌金猪和引进的瘦肉型猪进行杂交,常年以玉米、马铃薯和绿叶植物为饲料,营养价值高,故猪体壮,肉质细,是制作火腿的理想猪种。加工期始于霜降、止于次年立春,采用传统工艺制作,宰杀后用凉透的后腿为原料,以磨黑盐腌制为最佳。盐要炒熟冷凉,先擦皮后擦肉,反复多次上盐揉搓,再堆码、腌制15~20天,使盐逐渐渗透,之后上挂在阴凉、通风处自然发酵。到了端午节令,即可食用。宣威火腿发酵两年,“三针清香”(用骨针插三次,闻其香味)便可切片生食。由于选料讲究,制作工艺严格,保证了火腿的质量,使其色、香、味、形俱佳。
三针清香
宣威火腿造型美观,形似“琵琶”,皮面呈蜡黄或淡红色,切口断面平整光亮,红白分明,组织结实,皮薄肉细骨少。其味道鲜美清香,咸淡适宜,咸中回甜,十分可口,陈年火腿口味更佳。宣威火腿不仅营养丰富,而且食用方便,蒸、煮、炒、炖均可,以切成薄片蒸吃最佳。
切口断面平整光亮,红白分明
宣威火腿既可作主菜,也可作配料,还被当调料用于增香提鲜。乳饼夹火腿,是云南传统风味名肴,鲜嫩可口,老少皆宜。火腿与鱼片、鱼肚、鱼翅、海参、竹笋、香菇等相配,均可制成名菜。也可根据不同季节,做火腿豆焖饭、火腿炒青豆、豌豆、干巴菌,火腿炖冬瓜等。宣威火腿还常用作配料制成各种点心如硬壳火腿月饼、“滇八件”等。在烹调时,要洗刮干净,切勿用酱油等调味料过度调味,否则会影响宣威火腿的本味。
硬壳火腿月饼
我是烹饪与营养老师——食悟者。喜欢本文的朋友欢迎转发、点赞、收藏,喜欢食悟者文章的朋友可以点击关注,获取更多营养美食及美食文化。本文文字内容为原创,版权归“食悟者”所有,商用需要授权,转发注明出处,朋友圈随意。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