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中医药著作简介—宋朝时期(88)
发布时间:2025-02-09 14:57 浏览量:14
【历史小知识】宋朝(公元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中原王朝,分北宋(即公元960年-1127年)和南宋(即公元1127年-1279年)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乾道(即公元1165—1173年),是南宋皇帝宋孝宗赵昚的第二个年号,共计使用9年。嘉定(即公元1208—1224年)是南宋皇帝宋宁宗的最后一个年号,共计17年。
【导言】上期桃花岛陈药师介绍了历朝历代医药著作简介之南宋·东轩居士增注《卫济宝书》;本期介绍宋朝时期中医药著作:南宋·周守忠《养生类纂》和《养生月览》
(八十八)宋朝时期(公元960—1279年)中医药著作简介
1、《养生类纂》内容简介
《养生类纂》又称《养生杂纂》、《杂纂诸家养生至宝》、《养生延寿书》。是一部综合性的养生学典籍,由南宋博学多才的养生学者周守忠于南宋嘉定年间(约13世纪初)编写的我国古代养生文献的一部重要代表作之一。《养生类纂》有二卷本和二十二卷本两个系统。其中,二卷本被收录在明万历年间胡文焕编校的《寿养丛书》和《格致丛书》中;二十二卷本则有明成化十年(即公元1474年)钱塘谢颎刻本等多个版本。书中辑录了前代医学、道家、儒家及民间养生学说,系统整理了养生理论与方法,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和实用意义。
(1)有二种不同的卷本:二卷本共2卷,卷上分为养生部、天文部、地理部、人事部;卷下分为毛兽部、鳞介部、米谷部、果实部、菜蔬部、草木部、服饵部,共11部。二十二卷本共22卷,包括养生部(3卷)、天文部、地理部、人事部(5卷)、居处舍部、服章部、食馔部(2卷)、羽禽部、毛兽部、鳞介部、米谷部、果实部、菜蔬部、草木部、服饵部等15部。与二卷本相比,二十二卷本在人事部增加了老人、小儿、乳母、妊妇、产妇、病忌等内容,并增设了居处舍部、服章部、食馔部、羽禽部等部分。
(2)主题结构:按主题分类编纂则涵盖了饮食、起居、情志、导引、药补、禁忌等养生核心内容。养生总论强调了“天人合一”、“形神共养”,主张顺应自然规律,调和身心;饮食养生则详述食物性味、食疗方剂及饮食禁忌(如“食不欲杂”、“饥饱有度”)。起居调摄它涉及有四时作息、房事节制、居处环境选择等内容;导引按摩则收录了导引术、按摩法(如“叩齿”“摩腹”),并注重肢体运动与气血流通;情志调适方面提倡“少思寡欲”“和喜怒”,避免过度情绪波动;在药物补益方面它辑录了养生方药,如延年益寿的膏方、丸散等,同时也强调“补勿过偏”;禁忌与防病方面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养生禁忌(如避风寒、忌醉酒)及预防疾病的方法。
(3)学术特点:《养生类纂》具有文献集成性特点,它大量引用古代经典文献,如《黄帝内经》、《千金方》、《抱朴子》、《食疗本草》等,保存了许多散佚的养生文献片段;它兼容并蓄,融合了儒、道、医三家思想,既讲求道家“清静无为”,又重视儒家“中庸节制”和医家“辨证调养”;全书内容贴近日常生活,语言简明,注重操作性(如具体导引动作、食疗方剂),而非空谈理论。
(4)历史价值与影响:《养生类纂》继承了唐代孙思邈《千金方》等养生传统,并为元代《饮膳正要》、明代《遵生八笺》等后世养生著作提供了重要参考。反映了南宋时期士人阶层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以及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实践。但部分内容存争议,如对“房中术”“炼丹服食”的记载,需结合现代科学辩证看待;某些养生方法(如“辟谷”、“服气”)缺乏现代医学依据,需谨慎借鉴。
总之《养生类纂》是南宋养生学的集大成之作,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对研究中国古代医学史、养生文化及传统生活方式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正如后世周守忠老乡胡文焕县令在《养生月览》序中所说:“凡有生者,不可不养,而知养之者,非明哲弗能也。周君既辑《养生月览》,乃复有是书,其亦知重所养者乎。”现代读者可通过此书了解古人的健康智慧,但需结合科学知识筛选适用内容。
《养生月览》
2、《养生月览》内容简介
《养生月览》是周守忠编撰的另一部养生学专著(明代胡文焕校订)。刊于明万历二十年(即公元1592年)。它以月份时序为主线,系统整理全年十二个月的养生法则,强调“因时制宜”与《养生类纂》的主题分类形成互补,体现古人“天人相应”的养生观。全书按农历十二个月划分章节,每月下设养生细则,书中所引宋代之前养生文献近80种,共507条,保存了大量南宋时期民间养生习俗与时令医药知识,揭示了南宋人如何将医学、历法与日常生活结合。具体内容:
(1)四时养生:根据四季阴阳消长、气候和生理变化,提出相应的养生方法。如春季养肝、夏季养心、秋季养肺、冬季养肾等。
(2)日常生活宜忌:详细列举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适宜和禁忌,如饮食、起居、房事、劳作等。
(3)调摄阴阳:强调阴阳平衡在养生中的重要性,提出通过调整饮食、作息等方式来调和阴阳。
(4)恬淡修性:倡导保持心境平和、淡泊名利,以养生养性。
(5)正心修身:强调道德修养在养生中的作用,认为只有内心正直、品德高尚的人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
(6)戒食养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饮食禁忌和养生食谱,如春季宜食五辛之品以助升发,夏季宜食苦荬以益心等。
(7)药方服饮指南:收录了一些养生药方和饮品制作方法,供读者参考使用。
《养生月览》是一部内容全面、实用性强、具有很高文献价值的养生专著。
原书散佚严重,现存内容多见于《正统道藏》、《说郛》等丛书的辑录,其中部分内容因作者基于江南气候编写,北方地区则有些不太适合。
3、《养生类纂》和《养生月览》作者周守忠简介
周守忠(生卒年不详),又名周守中,字榕庵(也有称松庵),南宋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大概生活在宋宁宗嘉定初前后(即公元1161—1230年),具体生卒年不详。具儒士与医家背景,可能曾任地方官吏或民间医者,但无明确官职记载。他的确博览群书,精研《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传统医学经典,深谙中医理论。受唐代孙思邈《千金方》、宋代官修《圣济总录》等影响。他不仅在医学上有所建树,还热衷于养生之道的研究与实践,注重养生与临床结合。他不但是一个文献集成者,也是养实践的推广者,他系统整理宋以前散佚养生文献,为后世保留珍贵资料。将深奥医理转化为通俗指南,推动养生文化民间化。他还是一个时序养生的先驱。
他的著作除了《养生类纂》和《养生月览》外,还著有《姬侍类偶》、《历代名医蒙求》、《古今谚》等书籍。这些作品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上一篇:平彩娜内衣画报,泰国“国民女神”的性感魅力!
- 下一篇:生活因读书而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