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姐守着瘫痪丈夫不离不弃,公公病危说:药方在老宅后院石板下!
发布时间:2025-01-25 15:02 浏览量:20
(本人用第一人称写故事,素材有原型,但情节有所演绎,请勿对号入座!)
人们常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可在我们这个小县城里,却有一个女人用15年的坚守,诠释了什么叫”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个故事,让我至今想起来都忍不住红了眼眶。
我是李秋荷,今年48岁,在县医院做护士长。说起我表姐张丽琴和姐夫王建国的事,整个县城的人都知道。他们的故事要从1988年说起。
那时候,王建国刚从省城医学院毕业,回到县一中教生物。表姐在一中教语文,两个人都是年轻气盛的新老师。王建国长得斯斯文文,戴着一副圆框眼镜,走在校园里总是抱着一摞书。表姐生得漂亮,爱穿一条碎花裙子,站在讲台上的样子让不少男同事都偷偷看。
王家在我们县城是有名的中医世家,他爷爷王老中医的名号在周边几个县都响当当的。王建国从小就跟着爷爷学医,但他偏偏对西医感兴趣,考上了省城医学院。他爸对此很不满意,但拗不过儿子的倔脾气,只好随他去了。
表姐和王建国的恋爱来得特别快。那年开学第一次教研会,王建国坐在表姐旁边,两人一见如故。没过多久,他们就开始约会了。王建国常骑着他那辆永久牌自行车,载着表姐去河边散步。我那时候刚进县医院实习,经常看到他们从医院门前经过,表姐坐在后座上,裙子被风吹得飞扬。
他们的婚礼在1990年春天办的。王家是大户人家,摆了整整三十桌酒。王建国穿着一身笔挺的西装,表姐穿着雪白的婚纱,美得像天上的仙女。我记得王老中医那天特别高兴,拉着表姐的手说:“丫头,你嫁到我们王家来,就是我们王家的人了。”
婚后的日子过得甜蜜。表姐和王建国都爱读书,家里堆满了各种书籍。他们在县一中教书,晚上一起备课,日子过得充实。王建国虽然在学校教生物,但没有忘记中医。每到周末,他就去王老中医的诊所帮忙,慢慢也学会了不少中医知识。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1995年夏天,王建国突然觉得腿脚发软,走路总是踉踉跄跄的。起初大家以为是太累了,可症状越来越严重。到省城检查,医生说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可能会逐渐瘫痪。
那天在医院,我亲眼看到表姐听完医生的话,脸色煞白。可她很快就镇定下来,紧紧握住王建国的手说:“没事,咱们一起想办法。”王建国却哭了,眼泪从镜片后面流下来。
回到县城后,王家人的态度慢慢变了。王建国的几个堂兄弟开始疏远,连走动都少了。只有王老中医天天在书房翻医书,想找治疗的方法。可是查遍了古今医书,都找不到对症的方子。
病情发展得很快,不到半年,王建国就完全瘫痪了。表姐一边照顾他,一边继续教书。每天早上四点起床,给王建国擦身、翻身、喂饭,然后骑自行车去学校。中午趁着休息时间赶回家照看,晚上回来继续照顾。日子虽然清苦,但表姐从来没有抱怨过。
我心疼表姐,劝她:“你才三十出头,何必这样委屈自己?”表姐却说:“他是我丈夫,这就是我的责任。”
慢慢地,街坊邻居开始议论纷纷。有人说表姐是傻子,为什么不趁早离开?有人给她介绍对象,都被她婉言谢绝了。最让我心疼的是,有次我去看他们,正好听见王建国对表姐说:“丽琴,你还年轻,不要耽误在我身上了,咱们离婚吧。”表姐二话不说,转身出了门,我看见她在院子里偷偷抹眼泪。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表姐每个月的工资除了日常开销,都用来给王建国买药。王家虽然是中医世家,可王建国的病需要进口药,一个月就要花去表姐小半工资。
王老中医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整天翻看发黄的医书。有时半夜醒来,还能看见书房的灯亮着。渐渐地,他的身体也不如从前了,整个人消瘦了一大圈。
2010年深秋的一天,王老中医突然病倒了。送到医院检查,发现是肝癌晚期。我当时正好值班,看到检查结果的时候,心里一沉。
那天晚上,王老中医把表姐叫到病床前。我站在门外,听见他虚弱的声音:“丽琴,这些年苦了你了。老宅后院,靠东墙的那块青石板下面,有个铁盒子,里面是我们王家祖传的药方。你……你一定要找到它。”
表姐含着眼泪答应下来。第二天凌晨,王老中医就走了。临终前,他一直念叨着:“对不起,对不起……”
王家其他人听说有祖传药方,立刻坐不住了。王建国的几个堂兄弟,这些年从来不来看望,现在却天天往老宅跑。表姐白天要教书,晚上还要照顾王建国,根本抽不出时间去找药方。
终于在一个周末,表姐央求我帮忙照看王建国,自己去了老宅。可那些堂兄弟早就在那里等着,说什么也不让表姐进去。他们说表姐是外人,王家的东西轮不到她来拿。
表姐气得浑身发抖:“我照顾建国十五年,怎么就成外人了?”可那些人不讲理,差点动起手来。表姐无奈,只好回家。
那天晚上,表姐把这事告诉了王建国。王建国听完,激动得浑身发抖:“丽琴,你是我媳妇,就是王家的人。你……你明天晚上去,我求求我三叔,让他帮你。”
果然,第二天王建国的三叔来了。这位老人和王建国的父亲交好,这些年虽然也很少来往,但对王建国和表姐的事一直很同情。在他的帮助下,表姐终于进了老宅。
老宅后院年久失修,杂草丛生。那块青石板已经被藤蔓覆盖,表姐和三叔用了好大力气才把石板挖出来。石板下面是一个生锈的铁盒子,打开一看,里面除了一张发黄的纸,还有一封信。
信是王老中医写的,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建国,爷爷对不起你。这个方子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我一直不敢拿出来,就是怕别人把它据为己有。这些年,我一直在改良这个方子,就是为了给你治病。可惜,我还是没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
表姐看完信,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那张药方上写的全是深奥的医术,三叔看了直摇头:“这方子没人能看懂啊。”
表姐把药方和信都收好,回家给王建国看。王建国看完,沉默了很久,突然说:“这是我爷爷年轻时在川藏交界处学到的方子,我小时候听他提起过。”
第二天,表姐就带着药方去了省城的中医院。专家们看了都说这方子很特别,用了不少罕见的药材,配方独特。经过反复研究,专家们认为这个方子确实有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可能。
很快,一家制药公司找上门来,想要购买这个方子。他们开出了很高的价格,条件是药方必须独家使用。表姐想都没想就拒绝了:“我不要钱,我只要你们能用这个方子治好建国的病。”
制药公司的人被表姐的诚意打动,答应先进行临床试验。王建国成了第一个试验对象。刚开始的时候,每个人心里都没底,生怕出什么意外。
第一个月,王建国的情况没什么变化。到了第二个月,他慢慢能动手指了。第三个月,他能抬起胳膊了。半年后,在表姐的搀扶下,王建国居然能站起来走两步。
街坊邻居都说这是奇迹。那些原来议论表姐的人,现在见了她都笑着打招呼。王家的那些堂兄弟也觉得惭愧,主动来看望王建国。
王建国康复以后,县一中的校长特意请他回去教书。他站在讲台上的那一天,全班同学都鼓掌。表姐坐在教室后面,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日子就这样好起来了。制药公司用这个方子研制的药物获得了专利,现在已经帮助了很多和王建国有着相似病症的病人。王家祖传的医术没有断送在这一代,反而发扬光大了。
表姐依然每天骑着自行车上下班,不过现在后座上经常坐着王建国。他们就像年轻时一样,在夕阳下穿过县城的街道,身后是满天的晚霞。
那么大家认为,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像表姐这样的坚守还有多少?有人说她傻,可正是这样的”傻”,才让一个破碎的家庭重新变得完整。这让我想起一句话:真正的爱情,不是轰轰烈烈的誓言,而是细水长流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