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特辑:钓鱼从娃娃抓起|爷孙同钓 有“氧”运动

发布时间:2024-08-03 03:30  浏览量:36

●  王春江  文 /  木子 图

暑假过半,孩子们在美美地享受假期生活,爱钓鱼的家长们也都在这个钓鱼季中,带着孩子们亲近大自然,共同体验垂钓之乐,《中国钓鱼》特别推出专题钓鱼从娃娃抓起。希望钓友们一起分享,亲子垂钓的无限乐趣。

地处上海静安、普陀、宝山交汇处有一条河浜叫夏长浦河。这条河浜离我家很近,绕过围墙便是。河浜南北走向,东西跨度宽约30米,岸堤围栏1.5米。因其鱼种类繁多、环境恬静优美,成为钓鱼爱好者经常光顾的“打卡地”。

2023年7月初的一个周日,风和日丽,儿子儿媳带着孙子回家团聚。闲着没事,我领着刚上五年级的孙子带着渔具来到河浜钓鱼。此时,岸边嫩枝轻拂,小鸟婉鸣,丁香花香沁人心脾,让人心旷神怡。

我用野战蓝鲫、速攻、九一八这“老三样”作钓饵,用5.4米鱼竿,采取长竿短线作钓。一会儿功夫,我就钓上来6条约二、三两的鲫鱼,将鱼放进水桶里供孙子赏玩,孙子直夸我钓鱼水平好。

都说有孩子的地方一定有童话,这话一点不假。开始的时候孙子在观看我钓鱼,看我钓上鱼后就嚷着要学钓鱼。

考虑到他年龄还小,我收起5.4米的鱼竿,找出3.6米手竿拴好线组,调好鱼漂,手把手教他钓鱼。刚学钓鱼的孙子像只笨笨熊,身高刚过围栏,影响了他的抛竿,线组总是抛不到水里,不是缠渔线就是抛掉饵。

没有办法,我俩商量个对策,进行了分工:我“只管”上饵、抛竿、架竿,如果钓上鱼来还承担摘鱼“任务”;孙子“只负责”中鱼后的抬竿遛鱼。

至于看漂和判断是否中鱼则属于我“分外”的工作,他只负责“听令”抬竿。一切都显得那么井然有序、有条不紊。

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孙子的上钩率也提升了不少,水桶里的鱼逐渐多了起来。

尽管是些鳑鲏小个体鱼,但还是让孙子高兴得不得了,钓鱼的兴致一发不可收拾,并连发感想,将日常学到的“顾此失彼、全神贯注、熟能生巧、不急不躁、稳操胜券”等成语用到了钓鱼上,好像从中有所领悟似的。

听到孙子较为贴切的联系运用,让我感到由衷的欣慰。

“爷爷,爷爷,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喜欢钓鱼呢?”

我说:“因为钓鱼是亲近自然、陶冶情操的休闲娱乐活动,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

孙子又问:“爷爷、爷爷,姜子牙用直钩钓鱼是真的吗?”我告诉他:姜子牙是古代的旷世奇人。

他坚持自己的理想信念不放弃,坚信将来一定能实现施展才华的宏大志向。

根据史料记载,姜子牙隐居的时候经常去渭河边钓鱼。他钓鱼不仅钩是直的,而且还不挂鱼饵。这个举动,寓意他故作悬念,引人注意,等待被发现重用的时机,正所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后来他果然实现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辅佐西周王灭掉了商朝自己做了丞相。

正当我们聚精会神谈论之际,却发生了一场意外的“事情”。一只灰鹭超低空飞行,由于速度较快,它的脚不慎刮到渔线,带刺的鱼钩顺劲刺进了它的脚踝骨里。

多亏我眼疾手快抓住了竿架上的鱼竿没有被灰鹭带走。刹那间,灰鹭栽到了水里,用翅膀拍打着水面拼命地挣扎。面对突发“情况”,我和孙子一时不知所措,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想尽办法尽快解救灰鹭脱险。

我小心翼翼地拽着渔线尽量将灰鹭拉到岸边,十分谨慎地往岸上提,同时又担心渔线细承受不了它的重量而断线脱钩,给灰鹭造成“终身带钩”的伤痛。

此时的灰鹭好像知道了我的好意,配合着没有挣扎。我好不容易将它拉上岸放到了水泥甬道地上,战战兢兢地想要为它取下鱼钩,灰鹭本能地进行抵抗,尖利的长嘴频频向我袭来,曾一度死死地钳住了我的裤脚不松口。站在旁边的孙子急得直搓手,嚷着千万别伤着灰鹭。

情急之中我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只好用脚轻轻抵住灰鹭的嘴,然后用手慢慢地将鱼钩取了出来,并用纸巾将伤口的血擦掉,双手托起将其放生。放生后的灰鹭并没有立即飞走,而是在空中盘旋了两周,并发出低沉的叫声,仿佛在向我们感谢似的,然后才飞离了我们的视线。

孙子告诉我说,此时此刻他又联想到了“化险为夷、绝处逢生、遇难呈祥”的词语。

时间过得真快,家人催我们回家吃饭的电话响了。我们一致同意将钓上来的鱼全部放生。在回家的路上,孙子抢着背渔具,走路一蹦一跳的,甭提有多高兴了,并跟我约定下次还来这里钓鱼。

黑发要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少。这次爷孙同钓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回忆。通过钓鱼这种动静结合的体验,不仅让孙子体会到了钓鱼的乐趣,而且通过钓鱼,拓展了知识视野,融洽了爷孙感情关系,弥合了年龄代沟,是一次难得的户外“有氧”活动。

我心生感慨:孩子的书包很沉很沉,装满了家长们的期望,也装满了老师的教诲。学校的教育固然重要,但自身的自育和觉醒不可或缺。孩子不仅要学习唐诗宋词,还要博学古今中外,更要读懂万水千山总是情,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成长进步。■

广告

标签: 钓鱼 爷孙 河浜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