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类作业的设计
发布时间:2025-01-06 18:13 浏览量:4
文章来源:关山康桥教育 亦风亦之
素养类作业的设计
当下,我们需要围绕学生核心素养设计作业,意味着我们需要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核心目标,通过作业的形式来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落实学生作业评价。那么,如何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为关键设计学生作业?
一、核心素养内涵
中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六大方面: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
人文底蕴: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中学生应具备对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尊重和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并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
科学精神: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和勇于探究。中学生应崇尚真知,尊重事实和证据,具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同时具备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学会学习: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和信息意识。中学生应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并具备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和使用信息的能力。
健康生活:包括珍爱生命和健全人格。中学生应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并具备积极的心理品质和抗挫折能力。
责任担当:包括社会责任和国家认同。中学生应具备自尊自律、文明礼貌、诚信友善等品质,理解并维护社会公正,同时对国家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有深刻的理解和认同。
实践创新:包括劳动意识和技术应用。中学生应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并在日常活动中展现出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
学生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以适应自身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这些核心素养的培养旨在帮助中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二、作业设计具备层次性多样性
作业设计应尊重起点思维、引导思维发展;关注解法多元和解法的最优化,尽力考虑设计学生作业的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同时,作业的难度也应该精心考虑层次性、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促使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因而,作业形式应该分为必做+选做,以满足孩子的选择性和挑战性。
作业形式的多样性,基本得到了大家的认可。除了书面作业外,大家还能设计思维导图、综合实践、家庭作业、调查类、访问类、表演类、实地寻访、观察类等等。都是对孩子综合素养发展的有益探索。把握作业体系建设要点。围绕核心目标开展作业研究,探索作业设计与实施的策略,建立起课堂习得、课外巩固的完整学习链,把握作业设计与实施的要点,把握“量度”,完成作业所花的时间是否合规?保证“效度”,对知识技能的训练是否具有针对性?体现“宽度”,作业是否满足各类学生的需求?追求“深度”,作业设计是否基于素养提升角度考虑,关注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作业设计需要实践性应用性
核心素养培养体现育人本质,重在学生终极发展。核心素养培养是教育的实践过程,要尊重学生学懂、学会的基本要求。
设计作业时,基础知识、低阶思维训练不可少,应该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打通知识层面高通路迁移的思维闸门,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亲身体验知识的力量,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我们的基础知识巩固类作业,就是发挥这样的作用,让孩子继续巩固课堂的课时目标,在课后的运用中得到目标达成。
四、注重作业反馈与评价
美国学者Epstein曾将作业功能定义为预习、练习、参与、个性发展、亲子关系、家校沟通、同伴交往、政策制度、公共关系等。对于学生而言,作业能够帮助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与技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于教师而言,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批改,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用来诊断和改进教学环节;对于家长来说,通过作业可以促进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紧密联系。因此,作业的功能既是课后学习的延伸,也是家校互动的窗口,更是立德树人的载体。
作业完成情况,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调整学习策略;也能检验教师设计的作业与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得失,帮助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因此,教师应该及时潜心分析学生作业反馈和评价,鼓励学生不断进步,并促进我们老师自己矫正方法和策略,改进教学。
学生作业是教育教学效果的检验和评价,作业本身的反馈和评价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更有利于全面检验作业本身与教育之间的效能作用,所以作业要求学生及时完成,教师及时评阅,如果出现大量作业累积,就会错失反馈的及时性和评价的即时性,就不会帮助学生素养的发展。
五、克服作业设计的不足
作业的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主要包括作业设计、作业布置、作业完成、作业批改、作业分析、作业反馈等环节。作业设计的质量高低是造成学生学习差距的重要原因,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作业设计目标不够明确。当前作业过多地注重知识目标的达成,只为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开发,忽视学生学习能力目标的培养。此外,作业设计未能体现单元意识。教师尚未建立单元整体视角,未能对单元整体培养目标、教学、评价、作业、资源等进行系统思考。
二是作业设计内容比较单一。以往的作业设计过多强调“模式化”“标准化”,题型相对单一,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作业偏少,缺乏对学生创新力、想象力、动手力的培养;一部分作业设计未能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与已有经验为基础,缺乏与实际生活或跨学科的联系,难以做到知识掌握和技能培养之间的融会贯通;一部分作业缺乏分层意识,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与自主选择性。
三是作业设计形式过于单调。当前作业设计的特点是书面作业多于实践作业,识记理解作业多于表达运用作业,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究作业较少,以写为主的书面作业占主要地位。容易忽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口头交流能力以及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限制了其学习空间的拓展与素养的提升,更为严重的是制约了学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以及个性化的发展。
六、更新教育理念和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学生作业设计应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核心素养培养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非仅仅关注学习结果;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而非强求他们达到同一水平;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非仅仅依赖教师的教授。
每位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所以作业设计要有针对性和个体性,改变以往的整齐划一设计作业方式。尽可能给孩子们开放性、探究性、综合性、实践性作业,让孩子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验获得感,触动他们学以致用。
教育每天都是新的。即便我们教授的知识和道理没有变化,但孩子在变、信息在变,社会在变,我们老师就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满足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满足孩子发展的需要。
我们一起探索,找到作业设计的更多渠道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