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山论课”提升智育 品牌赛事炼素养
发布时间:2024-12-31 15:05 浏览量:5
平沙培英学校校园运动会。 学校供图
广州市白云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何美丽
方圆实验小学创客活动。
广州白云区作为广州市“最青春”的行政区,是典型的基础教育大区,体量大、地域广、层次多元,广州市每10个学生里,就有1.5个白云区的学生。在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扩容提质、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方面,白云区积极升级办学环境,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深化名校合作办学,全力打造有白云特色的“高品质教育”。
12月19日,广州教育高质量发展“五育并举”深调研第八站走进白云区素质教育管理中心,名校校长、专家学者、媒体代表共聚一堂,交流探讨白云教育如何答好教育惠民服务的“必答题”和教育质量提升的“加分题”。
“白云样板”让优质教育资源“遍地开花”新建学校“快速崛起”
“白云始终把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放在首位。”广州市白云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何美丽介绍,2024年,白云区积极升级办学环境,通过新、改、扩、建多种形式,持续提升学校办学条件,全力支持基础教育学位建设,全年完成新开办广州市白云区黄边小学乐得校区等5所学校和广州市白云区大源街中心幼儿园等10所幼儿园,改扩建公办中小学54所,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11100个。“这些新增学位不仅缓解了学位紧张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白云区通过科学规划、精心选址,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何美丽说。
白云区积极深化名校合作办学,以省市品牌学校或高校为龙头,通过托管、新建或者开办公建配套等方式形成名校集群,如华附、省实、广雅、六中、广附、铁一均有在白云开设分校区或指导办学,广外大、广东二师、广师大均在白云开办基础教育学校。
在优化教育结构布局上,白云区坚持立足湾区、面向世界,围绕“一园两城三都四区”重点平台进行集团化布局,组建19个教育集团、13个教育联盟,形成“1913”集团化办学布局体系,让优质教育资源“遍地开花”,新建学校“快速崛起”,打造集团化办学的“白云样板”。通过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确保“一个集团、示范一片、带动一批”,打造覆盖面广、高质量的公办教育体系。
除了集团化办学外,白云区还通过委托帮扶、校区联盟、姊妹学校、教育共同体、合作共建、指导办学等方式,激发相对薄弱学校办学活力,丰富集团化办学的内涵和层次。如组织开展公民办合作共建工作,成立8对公民办合作共建学校,加强教科研、师资培训、学生交流等方面的联动,提升公办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学生素养 聚焦“五朵云+”云真教育 让孩子们眼里有光、人生出彩
“在学生素养培养方面,我区坚持‘五育并举’,聚焦‘五朵云+’全面培养,努力让每个孩子眼里有光、人生出彩。”何美丽介绍,白云区以“立真求新”为核心理念,结合陶行知先生“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思想,构建了独具特色的“云真德育”体系。
白云区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课程改革、课堂教学创新及信息技术应用,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智育水平。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白云加大新基建投入,完善校园网络设施,引入无感知智慧课堂、智慧作业等先进技术和工具,打造特色“云山论课”。通过课程改革、课堂教学创新及信息技术应用,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智育水平。
白云还致力于建设具有白云特色的高水平教育,通过建设高水平体育美育团队、组建特色学校联盟,推进“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打造系列品牌赛事等方式,进一步促进学校素质教育高质量发展。
“五朵云+”分别对应云真、云学、云奥、云儿、云创、云悦、云帆。白云区打造“云儿杯”美育品牌项目、“云奥杯”系列青少年体育赛事、“云创杯”科技活动品牌、“云悦杯”劳动品牌活动、“云帆”实验剧团,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单位评估总分居全省县区级体校第二。
转型升级 教育投入持续增加,答好质量提升“加分题”
白云区持续增加教育投入,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何美丽透露,白云教育系统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创新社会资金筹集机制,多渠道筹集教育资金。截至11月中旬,争取上级资金14.96亿元,推动130余所高(职)中、幼儿园改造升级,补助约81600名民办中小学生购买公办学位,筹集社会资金2.377亿元,资助合作项目2.42亿元。“这些举措的实施和资金的投入使用,为白云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和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展望2025年,白云扩大新教师招聘范围,赴北京、上海、西安、南京等地选拔优秀教师。深化师德建设,增设“三名”工作室,完善校级干部考核与教师管理机制,建立“1+7”教师队伍管理工作机制。
此外,白云将加速广龙地块配套学校、八方物流地块学校等新建项目的投入使用,新增中小学公办学位2500个以上、幼儿园公办学位1000个以上,健全全面培养体系,并推进龙头学校复兴与集团化办学。
经验交流
广州市培英中学
“白绿精神”渗透学生校园生活
广州市培英中学副校长李凤介绍,“白绿精神”是广州市培英中学的文化精髓,有三个关键词:纯洁、活力、友爱,每一关键词分别对应不同的课程和活动,建构出了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培英育人六环图,学校对“白绿精神”的培养落实到了国家课程、活动课程、社团课程、心育课程、研学以及实践活动上,渗透学生校园生活各方面。
“3月的劳动服务节,4月科创节、校庆、戏剧节,5月有社团文化节、合唱节、心理游园活动……”李凤介绍,学校通过月度活动和周主题的形式,全面实施五育融合,做到活动育人,赋能成长。
景泰中学
从“学生”到“先生”,培养综合素养
景泰中学在“民转公”传承创新中,探寻以“泰行小先生”为载体,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实现整体倍增的景泰路径,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三有”景行少年。
景泰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小燕介绍,学校强化实践育人,用学习金字塔的理论带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着力实施“泰行小先生”下的“景行小先生”“健行小先生”“艺行小先生”“思行小先生”等。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从课堂到课外、从校园到校外、从蛟龙级组到雄鹰级组到凤凰级组全学段培养孩子们从“学生”到“先生”的综合素养。
平沙培英学校
普及1-8年级人工智能教育
在人工智能新时代背景下,平沙培英学校秉承“应用为王,融合创新”,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管、研、服的育人新进程。平沙培英学校党支部书记吴芬介绍,学校依托“广州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学平台”,普及1-8年级人工智能教育,专业教师参加广州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种子教师”培训,实现从教育信息化向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
“作为体育特色学校,我们秉承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结合学校实际和新课改要求,加强体育课程建设。”另外,平沙培英学校着力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学校文学社的诗词朗诵,戏剧社的舞台表演,合唱团的最美和声等,都是学校在美育上的探索和实践。学校还打造了音乐大课间和诵读大课间,开设非遗传承蜡染工作室和剪纸工作室。
方圆实验小学
让孩子掌握一门特长或爱好
方圆实验小学常务副校长刘晓亮介绍,从2018年参与白云区第一批智慧校园建设开始,方圆实验小学就努力以信息化赋能,以学生为中心,变革课堂教与学方式,实现教学质量有效提升。通过课前翻转学习等前置预习,收集学情数据反馈,教师做到以学定教;通过课堂学习过程中各种数据反馈,直观地、个性化地了解学生学习效果,增强了重难点突破的及时性,并促进教师课堂反思;通过课堂分层进阶等练习方式等改变,为学生提供差异化的学习指导。
学校强化跨学科融合学习,让每个孩子都能掌握一门艺术特长或体育爱好、劳动技能,在活动中激发广泛的兴趣和探索求知的欲望。
民航幼儿园
视觉艺术为载体,融合多个领域
广州市白云区民航幼儿园园长刘心慧说,多年来,民航幼儿园以“天地人为本,和合求共进”为办园理念,用“和、乐、雅、信”的园风,培育“六灵”儿童。民航幼儿园依据“五育并举”理念设置保教计划,确保各年龄段幼儿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全面发展,如通过两礼、三会、六节,达成“六灵儿童”的培养目标。
2020年,该园申报广东省学前教育“新课程”科学保教示范项目《幼儿园视觉艺术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以视觉艺术为载体,完成了立体化的幼儿园视觉艺术场景的建设,同时将家长、社区、博物馆、传统文化等多种资源引入幼儿学习场域,打通古今中外、融合领域,形成系统的视觉艺术课程。
新市第一幼儿园
自主游戏、特色课程、家园共育
“我园积极探索五育并举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有效融合与实践路径,从自主游戏、特色课程以及家园共育三方面实施形成一个‘同心圆’,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面向未来的新时代中国娃。”新市第一幼儿园园长石春红介绍,该园在园所环境中巧妙渗透美育,无论是自然绿植、精美壁画,还是温馨装饰,都给予幼儿无处不在的美的欣赏,熏陶其审美感知。
劳育在自主游戏中磨砺品质,幼儿在“娃娃家”扮演角色,进行家务劳动模拟,培养责任感。此外,设置小厨房、小农场等,幼儿参与种植、手工制作,在实践中锻炼动手与协作能力。
专家点评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校聘副教授严星柔:
白云区积极探索教育创新范式,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白云区在五育并举工作上具有三大特点:白云教育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教育创新范式。比如在教育数字化方面,人工智能教学实践应用走在广州前列;在教学模式方面,示范学校积极落实家校共建理念,开展探究式、主题研究,培养学生思考和动手能力。
白云“五育并举”成绩可人。平沙培英学校的人工智能教育实践、广州培英中学设置的特色课程、民航幼儿园和新市第一幼儿园在教学上结合中外优秀教育理念、景泰中学开展探究式教育等做法,展现了自身的教育模式和办学特色,反映出白云区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个人之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未来,白云还可以尝试吸收一些兄弟学校的优点、特点,推动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形成共存共生共荣的白云格局,取得更加骄人的成绩。
总策划:戎明昌 刘江涛
策划:王卫国 李阳
统筹:尹来 程安 游曼妮
采写:南都记者 叶斯茗 孙小鹏 实习生 吴蒋琳子
摄影:南都记者 钟锐钧(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