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晋升的秘诀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4-12-21 13:52  浏览量:2

电视剧《为了一句话》中,县长、局长之间有一场对话,县长对下属局长说:“你不拿,我怎么拿?我不拿,耿专员怎么拿?耿专员不拿,你我怎么进步啊?”这场对话,也道出了官场晋升之路。专员、县长和局长三者的关系,属于直接和间接的上下级关系,就像那位县长接下来说的,“从下往上,就像一张网,会吐丝的就落在上边了,不会吐丝的,就掉下来了”。如何借助利益结成广大的关系网,则成了古今官场生存和不断向上攀升的密码。那么,官场的本质是什么呢?

金庸先生在《笑傲江湖》中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因此,有人把官场也比作一个大江湖,只不过武侠重义,而官场中人谋利。官场中不是武侠间那种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因为官场中的人都是精英,甚至精英中的精英,他们之间的斗智斗勇看起来更含蓄、更隐秘。所以,如果要在官场中混的风生水起,还要具备这些素质。

会装

我们的社会传统是“礼仪之邦”,干什么事都要讲究一二三,也就是说干啥像啥。比如说某某人没有官样,某某人很会做官。其实,所谓的“官样”和“会做官”,都是装出来的,说得好听一点,就是一种特定人设。比如在下属面前该什么样,在上级面前又该怎么表现,与同级相处又是什么样子,这一切都有模板可循。笔者身边就有这样的人,她见到人时,话未出口先有笑声,本觉得她在家里一定很贤惠,后来听说她在家里非常跋扈。此人做了领导后,虽然笑声依旧,可对下级百般挑剔。

为什么要会装呢?在职场中,如果两个人之间没有利益接触,看到的都只一个人的表面,会装往往能蒙蔽很多人。比如那位会笑的同事,她的笑容给人提供一种情绪价值,一旦当了领导,虽然依旧常看到她笑,但做官就得有做官的样子,已经不是见人就笑了。大家眼里都认为你是领导,如果你在任何场合,见到任何人都笑容满面,在下属看来就没有官样了。所谓的会做官,就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会装有时候还表现在另一种场合,比如发生重大或者紧急事件,当领导的哪怕心里再害怕,也要沉住气。《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煮酒论英雄时,当曹操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备吓得筷子都掉了,然而刘备却说因打雷惊吓所致。刘备的失态让曹操认为他不是英雄,刘备的会装瞒过了曹操,因为刘备真正害怕的是曹操看透他的心事。

有“痞气”

官场往往有一种现象,官职越大,看起来越稳重。还有一种现象,在直接下属面前,多数领导看起来都好有个性,而在其它人面前,又看起来平易近人,极具亲和力。我听到过这样一件事,一个人三十来岁就当了乡党委书记,因为他的家庭背景深厚,据说他的父亲当过县长,家族里有个爷爷,当过市长。新上任的那天,面对比自己资格老、年龄比自己大的一群下属,他“痞气”十足,开会时讲道都别给我捣乱,也不要惹我,要不然谁捣乱我饶不了谁。这样的领导,在基层不算少数。

仅仅基层官场如此吗,哪一级都何尝不是如此呢。官场管理讲的是人性,一个人之所以当上了官,都是一纸任命文,你不能老拿着任命文件压下属。大家都是人,你怎么提拔上去的人人心里都清楚。所以,官场中还有一个规矩,考察一个人是否适合当官,首先看你能不能“镇住人”、“控住场”。痞气,有时候表现为一种大胆、敢为、下手狠。就像江湖中的老大,你不具备这些素质,你的位置坐不稳,下属也不会听你的。

这种“痞气”也是上级需要的,他们觉得把这个位置交给你放心。要不然,让一个立不住事的人去,不仅稳不住局势,还可能会乱作一团,作为上级,面对一群这样的下级官员,他还不整天焦头烂额!所以说会当官的人,对下级都有一种痞气,这样他才能轻松控制局面,把时间空出来应付上级,思考更大的决策。

带点“流气”

对下属有“痞气”,对上级就得有点“流气”,别太一本正经,也就是常说的脸皮要厚点。要不然,面对一个“痞气”的领导,气不死也得憋死。有时候,领导会把你的这种“流气”看作灵活,就像本文提到我那位会笑的同事,虽然是女同志,因为会笑,在领导面前更会笑,如果你在领导面前一本正经,领导一批评,你脸上就挂不住,抗压能力如此差,领导怎么会考虑提拔你呢!

相反,你在领导面前嘻嘻哈哈,不仅拉近了和领导的距离,还会让领导离不开你,因为你无形中为领导提供了一种情绪价值。当然,这样的前提是你对下属得有“痞气”,否则领导也会认为你能力不行。

官场也是一种江湖嘛,既然是江湖,就得有规矩,这种规矩除了能摆上台面的,也有上不了台面的。但这些规矩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如果你不懂这些规矩,那么你永远入不了“局”,进不了“圈”。明文规定,你要遵守,因为不遵守,你必定失败;但太把规则太当回事,你却不一定成功。有时候,那些上不了台面的规则,才是真正的规则。这也是很多人在官场混了一辈子,做事做人都正儿八经,有的还是才华横溢,可终生怀才不遇。有的人看上去没个正形,嘻嘻哈哈,可总能踩住点往上爬,最后成了领导。

还要具备两大要素:关系和能力

在官场,如果要说哪些因素最重要,不得不说两个要素。一靠关系,二靠能力。这里的能力,并非指才华,它没有硬性指标。如果勉强要说哪些东西属于能力范围时,官场中看重的是年龄、文凭和以上说的三种特定“素质”,即会装、有痞气和流气。这里有个口口相传的规定,就是一个人在岗位上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就说明这个人有能力。如果你认为有这些就可以被领导认可,可以被提拔了,那就错了,干部政策表面上是年龄优先,实绩优先,如果你没有关系,没有人脉,恐怕最终也会从年轻干部,变成老干部。因为在官场中,年轻干部哪怕没有业绩,只要你有耀眼的光环,比如说多个岗位的历练,某名牌大学毕业,你也会进入组织的视线。但这其中仍然少不了“关系”和“人脉”。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人容易被提拔呢?官场中流行着这样的话:“说你行,还不行,关键是说你行的人行,你才行”。也就是说你有硬关系。比如电视剧《为了一句话》,那位县长和局长的语重心长对话,一定要和专员站到一条线上。这才有了“耿专员不拿,你我怎么进步啊”。显然耿专员作为他们共同的上级,决定着他们在官场的命运。

总之吧,官场既虽说是一个大江湖,但却不如英雄好汉豪气冲天,也不如武侠江湖的那样大义灭亲,官场有时候更阴暗晦涩,更缺乏阳光。因此,我们才会看到有人被火箭式提拔,大家纷纷质疑,同时呢,也会为那些像老黄牛一样默默无为地干到退休的人打抱不平。其实,一个人的晋升背后都是有原因的,老黄牛干部要么缺少某种特定“素质”,虽然日积月累,有了丰厚业绩和良好口碑,他们又输在了年龄杠杠上。所以,但凡能够被提拔的人,都符合官场规则,都是“理”所当然。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