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正考】目录(修定稿)

发布时间:2024-12-12 17:17  浏览量:18

【经典正考】目录(修定稿)

金栋按:在中国医学史上,儒、道、佛兼修之大医,以唐代孙思邈为最。其两部医学巨著《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千金方》)与《千金翼方》,乃唐代以前中医十四部经典著作之两部。孙大医在其著作《千金要方·大医习业》中曾说:

“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五藏六府、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经方。

“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若不尔者,如无目夜游,动致颠殒。次须熟读此方,寻思妙理,留意钻研,始可与言于医道者也!

“又须涉猎群书,何者?

“若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诸子,睹事则不能默而识之;不读内经,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不读《老》《庄》,不能任真体运,则吉凶拘忌,触涂而生。至于五行休王,七曜天文,并须探赜。

“若能具而学之,则于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

谨遵医届前辈之教诲,故临证之余,不必为“稻粱谋”,努力研读之、时习之、揣摩之,以备临床不时之需。兹将粗浅之部分学习体会(脉学、本草与经方,见拙著《医经钩考》。又,本书大部分《易》学与医经内容,亦见拙著《医经钩考》),撰述于下(目录),愿与同道共享。不当之处敬请指正,谢谢了!

《经典正考》目录(修定稿)

自序

一、孙思邈《千金方·大医习业》解读

二、儒经与中医五经、十三经解读

——中医临床医生该不该学中医经典《黄帝内经》?

三、“伏羲”二字本义小考

四、“河出图,洛出书”之谜

——河图与洛书考识

五、阴阳五行说源于史前天文历法,用河图洛书表达

——阴阳五行说科学吗?

六、明堂与五帝考识

——河图洛书之异说

七、《易经》的源头是巫史,并非河图洛书!

八、“爻”与“卦”探源

九、八卦起源考识

——数字卦说

十、八卦卦名解说

——赵洪钧《赵洪钧说周易》

十一、解说“易”字

——“易”字的十三种解说

十二、三《易》皆周代之筮书!

十三、《易经》本与阴阳无关!

——数字卦乃阴阳爻之原型暨灼龟五兆考识!

十四、文王拘而演《周易》之非是!

十五、周易、易经、易传、易学根本不是一回事!

——阴阳五行说源于《易经》吗?

十六、《易经》何时成为群经之首的?

十七、《易经·乾卦》卦辞“元亨利贞”求真

十八、今本《易传》与帛书《易传》之异同

十九、大衍之数应为多少?

——大衍之数五十有五!

二十、太极图之演变

二十一、《黄帝内经》与易图有关系吗?

二十二、先、后天八卦方位图之来源、区别与意义

——塑望月与太阳回归年之历法

二十三、拉直扭曲的《易》学

——《赵洪钧说周易·自序》

二十四、《易传》的最大错误

——可笑的《易传》

二十五、《左传》六淫指什么?

——淫生六疾

二十六、《周易》“女惑男,风落山,谓之蛊”,援易入医之始

——《素问》之“蛊”是什么病?

二十七、“道”是什么?

——老子其书、其人与思想源头暨孔子学道

二十八、老子之“玄”各家说暨扬雄之“玄”与中医之“玄”

二十九、《道德经》之“玄牝”是什么?

——“玄牝”是牛屄!

三十、“太极”是什么?

——一团混沌之元气!

三十一、阴阳是什么?

三十二、《尚书·甘誓》篇中的“五行”到底指什么?

——历法之官

三十三、《尚书·洪范》篇之“五行”乃历法概念!

——天道五行说

三十四、五行学说有哪些?

——五行之解暨帛书《易传》五行考识

三十五、“五行休王”解说

——五行生克乘侮暨《黄帝内经》中相克理论推演之是与非!

三十六、五藏配五行为何选择了今文经学之观点?

三十七、《汉志·方技略》医经七家之流变

——“医经”内、外之含义!

三十八、《黄帝内经》为何要托名“黄帝”?

——托名“黄帝”写了哪些著作?

三十九、《汉志·黄帝内经》不是今本《黄帝内经》

——今本《黄帝内经》成书于何时?

四十、《黄帝素问》《灵枢》书名解

——《素问》《灵枢》为何各九卷、各八十一篇?

四十一、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基于什么构建的?

——天人相应、天人合一暨“左肝右肺”之说

四十二、“天圆地方,头圆足方”考识

——天人相应,并非皆然!

四十三、“医易同源”于什么?

——“不知《易》,不足以言大医”非孙思邈所说!

四十四、《黄帝内经》三阴三阳与《易》学关系梳理

四十五、“术数”补识

——阴阳五行说≠术数之学!

四十六、王冰注九星(与星占学)

——术数占卜三式:太乙、遁甲、六壬

四十七、“山医命相卜”五术探源

四十八、三世扁鹊指何?

——战国神医秦越人为何称“扁鹊?

四十九、《难经》乃扁鹊学派医著,非为阐释《内经》微言奥旨而作

五十、《天回医简》之“传训诂”者,《素问》《灵枢》《难经》也!

河间金栋 2024年12月

附录:中医十四部经典

金栋按:此说,见于中医文献训诂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钱超尘先生主编的《唐以前中医经典丛书》(学苑出版社,2008年暨以后陆续出版)。

钱超尘教授说:

医学之经典,犹如学者之四书五经,地位尊崇,不可替代。在中医古籍中,能被尊为“经典”者,除清季《温病条辨》外,皆在唐以前。《灵枢》《素问》《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脉经》《针灸甲乙经》《中藏经》《诸病源候论》《黄帝内经太素》《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十四部经典著作,奠定了传统医药学的基础,构建了中医学的框架,交相辉映,绵亘千古。这十四部重要著作,犹如布帛菽粟,不可须臾或离,在中医学传承中,具有极高的地位。

章太炎先生对汉唐医学经典著作有极为深入的研究。他在经学小学等领域的卓越成就,几乎掩盖了他在中医文献研究领域的巨大成就。回顾太炎先生对汉唐医学著作的研究与阐发,至今仍然感到那样亲切深刻,发人警醒。他的医学论述,集中汇录在《章太炎全集》第八册《医论集》中。

他说:“医书大抵上取先唐,兼存两宋。唐以前旧籍,《灵枢》《素问》诚是元龟,所重乃在经脉出入、疾病转变,其附会五行者,但当置之。《八十一难》亦当取其一二。近道者,唯《伤寒论》《金匮要略》,语皆精审,绝少附会五行之语,审证处方,非是莫赖。方有不足,则取之《千金》《外台》诸书(所存六朝人方甚多),然二书疏方甚众,议病太少,非先知《伤寒》《金匮》之义,亦不能善用也。”

又说:“医经、经方,自古有别。《素问》《针经》《甲乙》《八十一难》诸书,其论病因则详,不及汤剂。孙思邈、王焘之书,汤剂备矣,而论病亦已阔疏。兼综之者,其唯仲景叔和耶?《平脉》所次,非独伤寒一端。《伤寒论》者,梁世名《辨伤寒》,与《张仲景方》异录。盖《金匮要略》为经方,《伤寒论》即兼医经、经方二事。《脉经》亦略录方剂,书本医经,复兼经方之业。张、王虽贤,遍录则日不给。故《伤寒》《脉经》者,犹法律之有名例,使人得准之而为加减者也。”

这些谆谆告语,对后学寄以无限深情。是前贤治医,无不以汉唐时期经典著作作为精读必览之书。(这就是中医必读的十四部经典)

——(《唐以前中医经典丛书·钱超尘序》)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