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岳太极拳论的姊妹篇—明末清初温奇生《易璇玑趣味妙观图说》

发布时间:2024-07-31 19:42  浏览量:61

王宗岳太极拳论的姊妹篇被发现——明末清初温奇生《易璇玑趣味妙观图说》

崔虎刚 胡刚 六合武学

拳谱挖掘抢救,分享保护十分重要,能否揭示其价值,同样重要!

中华武藏第十八部赵堡街陈派太极拳谱很快分享于众。

中华武藏第十三部康熙温奇生先生邹家少林拳法传本,整理完毕。将为中国武学找回来失去的一大片武林!其中汇集了一百多部相关拳谱版本,足令爱好者学人大开眼界。

就这部拳谱本身来说,之前笔者虽有简介文章发表,但远未揭示出其学术及技术等价值,其价值极高!对研究太极拳来历的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

这里略举例介绍一二:

与武术历史文献《王宗岳太极拳论》在学界相同地位的著作屈指可数,但学界对其产生的宏观及微观历史背景,茫然不解。《王宗岳太极拳论》姊妹篇——太祖拳相关历史文献的再现,为我们提供了旁证:

一、温奇生闲暇杂论

明末清初,少林太祖拳传人温奇生(讳玫,字奇生,号映崑,师承少林僧刘怀(寰)池弟子邹敬宇(少林邹家拳鼻祖),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大清康熙三十二年癸酉(1694年),寿七十三岁,弟子梁识拔、梁无竞兄弟等)的一篇论《《易璇玑》趣味妙观图说》,堪称王宗岳太极拳论的姊妹篇。其文如下:

闲暇杂论效《易璇玑》趣味妙观图说

学贵诚练,可通其说,于易道焉。夫易道至难明者也。学者于斯技而诚练之,则易中之趣味,有可通乎?且天下事无大小,莫不有精微之道存焉,斯岂可以轻心相掉,而无纯练之功哉!何也?事虽末技,而其中之妙趣,有与先圣经艺之道相总合焉者,诚可举其论,而比类之。诚见夫武备者,为古今所不能外,而亦不可以一日不讲者也。而吾人授之艺,又非寻常所可比擬者。惟易道之璇玑趣味,有可则效焉耳。

夫易道,有先天后天分变之用,自元气和成,无极包函,混沌万载,渺无所分矣,而元气待其一泄,始见太极成形。而天圆地方之清浊,茫茫浩荡,后生两仪,别阴阳之晨昏,显四象以定四时之节序,日月星斗紧焉,东西南北位焉,则势大全矣。而復生八卦之:乾、兑、离、震、巽、坎、艮、坤,此先天之理,非大圣贤。其孰能与于此哉?后自来邵尧夫先生,分定乾、坎、艮、震、巽、离、坤、兑,有阴阳向背,辗转开合,吞吐浮沉,此后天之局,其理颇明。学者细心研求,其间復于吾艺之论说,並其图而互相参考,了然如指掌也。乎何也?夫卦有内外六爻之分,而艺有前后六路之法,则举动相变,务比巽风震雷之由,以及三六九爻之数。由此而推,即千变万化,虚实真空自然得其窍,而一以贯之矣。

夫元神气度,必有五行形迹,则无极之相,效比黄沙滚滚之势,此元神未散,所云黄龙摆尾之相也,其元神散动,辗见真形,太极显然;得天地之造化,合虚实之交接,能乘上掩落,故谓朝天拜地者,而天元一气全矣。则两仪形图,日月显然纯阳及照,有丹凤朝阳之势。星宿掩度,有蛟龙戏水之变化,四象行度,有星宿过宫之拍位,定八卦而有五行生尅之用。不宁惟实,盖无极生出浩荡繁华,振天威地,万众森丽不外阴阳造化之图耳。

夫阴阳造化,能以收敛好胜心景之辈而造化,虽清静之图,难免天罗一闭,阴阳渺然无踪,断其两肢,而不得清也;地网一扫,造化隐形无根,灭其两足,亦不得静也。此天顺地逆,难以清静稳便矣。故仙道之教,及于佛法,则佛法无边,万化之机总在悟徹,万法归一之图耳。而比镜花水月,只以观其形,而不见其迹也。此所谓真形之至,即孔子之一贯,而摄乎万象,亦不外乎一也。学者诚于斯而诚练焉,则神而明之,又存乎其人矣。

映崑撰

温奇生其文效仿南宋吴沆撰《易璇玑》太极理论为指导,写出了自己的拳论一篇。可与《王宗岳太极拳论》媲美。

二、与《王宗岳太极拳论》的对比

1.太极理论为指导

其文提及:太极、阴阳、四象、八卦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定八卦而有五行生尅之用;可与《王宗岳太极拳论》“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掤、捋、挤、按,即坎、离、震、兑四正方也;采、挒、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此乃八卦也。进、退、顾、盼、定、即金、木、水、火、土,此乃五行也。”对应。

2.人背我顺为方针

其“阴阳向背”可与《王宗岳太极拳论》“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对应。

3.理唯一贯

“虽清静之图,难免天罗一闭,阴阳渺然无踪,断其两肢,而不得清也;地网一扫,造化隐形无根,灭其两足,亦不得静也。此天顺地逆,难以清静稳便矣。万法归一之图耳。而比镜花水月,只以观其形,而不见其迹也。此所谓真形之至,即孔子之一贯,而摄乎万象,亦不外乎一也。”可与《王宗岳太极拳论》“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对应。

4.招熟而渐悟懂劲

“学贵诚练,可通其说,于易道焉”,可与《王宗岳太极拳论》“由招熟而渐悟懂劲”对应。

5.懂劲而阶及神明

“学者诚于斯而诚练焉,则神而明之,又存乎其人矣。”可与“由懂劲而阶及神明,斯技……”对应。

6.我独知人

“只以观其形,而不见其迹也。此所谓真形之至”可与“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对应。

7.长江大河,滔滔不绝

“效比黄沙滚滚之势”可与《王宗岳太极拳论》“长拳者,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也”对应。

8.十三势

“而艺有前后六路之法”可与《王宗岳太极拳论》“十三势”对应。其”辗转开合,吞吐浮沉”可与《王宗岳太极拳论》“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对应。

9.特点

温氏“闲暇杂论”已达如此水平,而可与《王宗岳太极拳论》双重概念乃其武学独家贡献,加之“两拨千斤”,其论不朽!

10.同门

温奇生与王宗岳二者均为少林太祖拳同门,且前后用周易太极理论阐述其拳法。实际上,不仅上述拳谱,少林太祖拳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传人一直如此,太极、缠丝、借力等概念,在许多早于杨禄缠、王宗岳、陈家沟时期的著作中已有出现。

对比可知,此两篇拳论堪称姊妹篇。

三、王宗岳太极拳论的其他姊妹

实际上,此两姊妹之外,另有太祖洪拳传人于嘉靖年间流传下的另一篇山西曹氏文献,也堪称其姊妹!此谱山西洪洞传人咸丰年间有抄本,八十年代捐献出后,下落不明。幸有光绪元年有抄本被发现。

此三姊妹,各有大成就,为《中华武藏》第十一、十五部的结论:“太极拳来源于太祖拳”提供了又一个旁证。均是太祖拳传人不断用太极理论阐述拳法的努力及大成!

其中温氏此谱,恩师邹先生,出自明代嘉靖刘怀池,弟子梁大师等,其对畾家(擂、垒)家拳,邹家拳,六通拳,岳家字门拳,猴拳四川盘破门、乃至八极拳、六通短打等产生巨大影响,换言之,其拳法,以其他拳法面貌而流传,可见其贡献,以前却不为学界而知,更谈不上重视,更不知其论之高,堪比王宗岳太极拳论。

这一姊妹篇的发现及揭示,将推动武学界学人的研究,恢复一大片失传的武林!

山西曹氏文献,目前已经发现流传于山西蒲州岳家后人、咸丰年间山西洪洞通背拳传人、以及其他民间几处无名氏传人。对拥有者无疑有直接指导或影响,以至于洪洞传人将其拳论与洪洞通背拳谱、陈家沟太极拳媲美而一起公开(尽管不知其拳法所属门派等)。

山西曹氏文献各本,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残破不堪,显示出年代流传久远及磨难。

王宗岳太极拳论的影响,尽人皆知。

王宗岳太极拳谱三姊妹之外,实际上还有更多姊妹,容后详述。

其他更多价值,详见中华武藏第十三部!

原谱,加简体,加注释,加汇集相关大量拳谱版本等,加其他相关研究成果,才更有价值!

多支持,多抢救,多分享,多保护!

注:

《易璇玑》,南宋吴沆撰。书名取王弼《周易略例·明彖篇》“处璇玑以观大运,则天地之动未足怪也”之语。吴沆,字德远,抚州崇仁(今属江西)人。自少学易,绍兴十六年(1146年)献所著书《易璇玑》、《三坟训义》于朝,下国子监,以书犯庙讳罢归。后又进《周礼本制图论》,下礼部。旋归居环溪,号无莫居士,学者称环溪先生。年五十有七卒,门人私谥文通先生。《易璇玑》共三卷,每卷九篇,杂论《易》义。上卷为《法天》、《通六子》、《贵中》、《初上定位》、《六九定名》、《天地变卦》、《论变有四》、《有象》、《求彖》;中卷为《明位》、《明君道》、《明君子》、《论养》、《论刑》、《论伐》、《辨圣》、《辨内外》、《辨吉凶》;下卷为《通卦》、《通象》、《通爻》、《通辞》、《通证》、《释卦》、《释系》、《存互体》、《广演》。

《自序》谓“上卷明天理之自然,中卷讲人事之修,下卷备传疏之失”。该书大旨主于观彖,因彖而求之卦,求之象、求之爻。俞琰《读易举要》称该书“论初上不可谓无位,互体不可废,辨周公作爻辞之疑,证纣东邻、文王西邻之失,多有发明”。朱彝尊《曝书亭集·易璇玑序》称该书“文辞简奥,间以韵语行之,类古繇占,卓尔成一家言”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