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非洲到山西,数十万人花钱“吃土”,中科院最新研究曝光原因…

发布时间:2024-12-11 18:04  浏览量:6

全球数十万人,正在花钱“吃土”养生?

在非洲坦桑尼亚,当地人吃黏土获得80%的营养;我国山西,一种“黄土炒琪”凭借助消化、养脾胃成为非遗特色小吃;《本草纲目》中,分部门记录了61种能口服外敷的“土”。

跨越古今中外的“吃土”文化,背后科学依据正被揭开。近期,中科院研究所发现,通过“吃土”补充一种土壤微生物Root265,线虫除了运动能力、肠道屏障完整性以及神经感觉功能显著提升,甚至还延长了健康生存期。

不止是土壤微生物具有神奇能力,在人体肠道中,同样生存数以百万亿的微生物,与消化、神经、心血管、免疫系统等50多种疾病相关。其中,一类名为Akkermansia muciniphila(简称AKK)的肠微生物,在学界研究热潮下被誉为“万菌之王”。

01:高光出道的“万菌之王”

流传千年的“吃土”养生方式,在面临农药、化肥导致的土壤污染时,陷入进退两难困境。而对肠微生物的运用,诸如菌群移植、口服补充等方式,已日渐成熟且获得科学界广泛认可。

以上述AKK菌为例,其被称作“万菌之王”并非浪得虚名。研究显示,除了调节情绪变化、预防免疫疾病、延缓身体老化速率,在维护肠道健康、提高脂肪和糖类代谢等方面也具有强大潜力,可谓是人体有益微生物中的“十佳全能选手”。

近20年,有3000多篇权威论文对AKK菌展开从线虫、小鼠,最后到人体的临床试验。其中,《Nature Medicine》将其可“改善并延长早衰小鼠13.5%健康生存期”,“12周将肥胖人胰岛素敏感性提高42.42%”两大重磅发现刊发后,使之快速进入科研圈的聚光灯下。

尽管AKK是人体自带微生物,对健康有着多重优势,但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据悉,人类从母体出生时便获得了AKK菌,但30岁后体内含量逐年下降。此外,肥胖以及代谢障碍人群体内AKK的丰度,比健康人群低100-300倍。

不过,这个不完美已被科学家们破解。2020年,以AKK菌为主成分的复方医用级产品首次用于干预2型糖尿病,并通过多中心临床试验获批上市,受试者使用12周后,180分钟餐后血糖峰值显著下降,由此拉开了外源补充AKK的序幕。

02:中国科学家攻克2大难题

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曾在《2017十大医疗创新科技》,将“利用微生物组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领域”排在年度榜首,表明其市场潜力和应用前景。

而在上述AKK菌领域,欧盟委员会、北美官方机构等最早于3年前,便批准其作为新型功能食品投放市场。启动较晚的中国,同期仅有个别生物科技平台开展深入、大规模的探索。

2021年,一支由海内外顶尖生物医学背景人才组成的研究团队,前往“中国三大长寿之乡”——江苏如皋筛选培育AKK菌,历时3年获取10株专利菌,并领先全球完成了专利AKK001菌株原料的商业化量产技术突破。

“在如皋100位百岁老人肠道样本中,我们发现了高含量的AKK”,研究负责人介绍,目前对经过上千次实验筛选、基因测序、安全性检测的AKK001号菌株开放研发合作后,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多家研究机构和生科企业的兴趣和合作申请。

图注:AKK001量产生产线

在衰老干预领域走在国际前沿的港企TimeShop,率先向AKK001实验室发出合作意向。凭借旗下以诺奖科学家Jeffery C.Hall为首的研发团队,以及数十款走热京东、Lazada、屈臣氏、万宁等线上线下的口服生物科技,获得首个专利开发使用权。

2024年中,由TimeShop研发落地的口服版AKK001正式问世。在第五届亚洲衰老干预论坛上,其受到海内外学者、产业领袖关注,不少对AKK跟踪已久的业内人士在现场展会区亲身使用,并在后续调查中反馈“体检指标”“睡眠质量”“体重数据”等普遍有改善。

03:“研究后来居上,产业化有待加强”

“基础研究并不落后,差距在产业化上”,我国微生物学科带头人、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刘双江指出,我国微生物领域的论文、技术与国外并跑,个别领域甚至领跑,但从实验室阶段走向产品化、产业化,目前只有十几年的积累,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要追赶。

产业化速度滞后的同时,诸如“益生菌首选进口”等说法,也在消费者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幸而在上述AKK001等新兴肠微生物的国产化过程中,中国科学家不仅疏通了从实验室研发到产业成果转化的“堵塞”,还进一步提高了国民在这一消费领域的产品质量。

小小微生物,显露大神通。在学科发展不断推动下,一个新的产业增长点正在全面爆发。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