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悟第一课:游戏玩家准备好重启人生了吗?

发布时间:2024-12-10 00:00  浏览量:7

看到题目你可能会问,人生还能重启呢?

我这每天循环一般的生活似乎被一张无形的大网死死罩住,动弹不得,想要改变却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们都不愿意当韭菜吧,但是对于没有开悟的我们来说,生来就是韭菜,生来就会灌输各种各样的信念体系。

我们且不说这些信念体系是对是错,因为一论对错又是“小我”在起分别心了,存在即合理,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况且每一个背负在身上的信念体系有可能它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如果放在没有开悟的人身上,那就成了枷锁,再好的东西也成为了另一种形式的负累。放眼望去几乎人人如此,但是你又不能站在制高点上去批判什么,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功课,有自己的救命稻草,也有自己的逻辑自洽,是得经历一番之后才会开始怀疑人生、怀疑自己,甚至怀疑这个世界,但是也只有经历了情绪的起起伏伏我们才有机会触底反弹、置之死地而后生,在这一点上,古人诚不欺我。

今天我们来讲讲形而上的内容,别打瞌睡,如果形而上的东西你一下子就get到了,这个世界任由你驰骋和玩耍,这就是意识领域一念到位了,蝴蝶效应就开始了是一样的道理。我尽量在这里说人话,说通俗易懂的话,可能偶尔飚一两句专业术语,也是高维自动下载,与本人无关,哈哈哈。

好,我们之前,包括现在认为的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呢,是不是我们是这个世界的匆匆过客?地球的存在46亿年,人类的存在300万年,我们生下来就被告知要学习各种知识、要掌握生存技能,要遵守道德规范,在这个偌大的世界中,我们犹如沧海之一粟,当意识到自己是当下80亿人之一时,我们除了亦步亦趋别无他法,我是我,他人是他人,物质是物质,世界是世界,我们随时会死去,即便死去也不会对这个物质世界有什么影响,仅此而已……是不是,各位是不是这么认为的?

所以我们想尽办法要找到自己“存在”的依据,不断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刷存在感,拼命往自己身上添加各种“身份”“人设”标识,生怕自己不被看见、不被尊重、不被认可,其实就是这个拥有眼耳鼻舌身意的肉体小我想要证明自己“存在”罢了,只是我们以为通过抓取任何可以抓取的来为我们添砖加瓦,但是内心似乎还是得不到满足,即便得到了也许会满足一小会儿,但一定不会持续太久,所以我们继续不断向外抓取和扩张,以为抓取更多就会获取真正的幸福,但是常常事与愿违,为什么?

因为我们出发点就错了,我们认为“自己就是这个实相世界的匆匆过客”这个命题和基本点就是错了,这一点上,古今中外的悟者早已戳破这个幻想的泡泡,悟者之所以成为悟者,不是发现了多么了不起的事情,毕竟“无智亦无得”,反而是大道至简,最最简单却又最容易被忽视的地方。

不知道大家看过电影《头号玩家》没有,电影里的游戏设计者告诉每一个ID他把三把通关钥匙设计在了游戏环节内,获取钥匙的人会获得游戏公司控制权以及千亿奖金,这个动力使得每个人都摩拳擦掌积极参与希望能够获取钥匙,游戏一开始所有玩家向前冲,似乎冲得慢了就与奖金失之交臂,但是男主却在游戏“action”一开始,极速向后撤,当所有人向前冲的时候,他在向后撤,这条路异常平坦,结果顺利拿到了第一把钥匙,甚至都没有人与他竞争。拿这个做个比喻就是我们大多数人以为“action”就是向前冲,比谁冲的更快,殊不知质疑这个游戏规则才是真正的第一步,有质疑就有打破,有打破才有重建。所以这么多年,你以为你以为的是你以为的,殊不知一开始就是个伪命题。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实相呢,不知道,别打我,是真的不知道,正因为不知道才会质疑,才会去探索,所以知道自己实际上一无所知,就是一种巨大的进步。你承认自己一无所知吗,由不得你承不承认,我们所学的所有被称为“知识”的东西,无非是人们给见过的事物额外安上各种各样的名字,比如你眼前的墙壁叫墙壁,灯叫灯,某种心理疾病比如NPD叫NPD等等,我们的名称越来越多,我们只要遵照前人的指引这样称呼它们就行了,压根儿不用再额外动脑子,更别说去体验人生了,可能大多数人连“体验”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古往今来,所有的悟者让我们开始思考“我是谁”,并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它基于一个浅表的事实,就是先不去管人们起的各种各样的名字,而是回到“我”身上,我对于周遭事物真实的体验、真实的感受是什么,不是你教会我这朵花叫玫瑰花我就从课本上记住了,而是回到我身上来,我对于这朵花的真实感受如何,通过我的触觉、嗅觉、视觉,甚至可以揭下一枚花瓣放在口中咀嚼,全方位体验它,体验当下就好了,我不会因为叫不出它的名字而内耗,也不用沾沾自喜到处炫耀拥有了它,你品尝到了此刻与它同在就很满足了。什么意思,我们把向外获取知识,变成了知识是为我所有的工具而已,不会被名字所限制、所捆绑,一切以“我的感受”为出发点,所以问一句“我是谁”,便是道家所说的魂儿回来、魂儿归位的过程,只有自己亲自去揭开这个秘密,这个游戏才会变得好玩。

“我是谁?”似乎又回到了我们只是这个世界匆匆过客的维度,你可能会不置可否地撇撇嘴,这有什么好探索的,我是个人,是个男人或者女人,也许还是个母亲、是个领导、是某个领域的专业人员,我有房子,有车子,有老婆孩子,有各种人设傍身,但我想请问,除去这一切,你是谁?如果你一夜之间失去了所有,你是谁?你会把自己怎样介绍给别人,如果没有了你的名字,你又是谁?这里停顿一些时间,我需要你细品这一点。

在认知自己的这条路上,你并不孤独,大约两千年前,一个叫悉达多·乔达摩的王子抛弃所有荣华富贵,出家当了一个沙门,来到尼连禅河附近的山林中苦行,一心要寻求“解脱生死”之道,据说他整整苦修了六年,终日以果子、草叶果腹,结果修得形容枯槁、心神衰竭,直到有一次他找到一棵毕钵罗树(菩提树),安详自适进入禅定,他发誓若不证得无上菩提,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座!那些禅定的夜晚,悉达多深入观照自己的身体、感受和思想,看见每个细胞、每种觉受和每个念头,都像是生灭之流中的一滴水,旋生旋灭,旋起旋落,他无法在身心之中找到任何一物是永恒不变的。再观照世间的一切,既没有任何东西不是由于因缘条件的聚合而生起,也没有任何东西不是由于因缘条件的离散而坏灭,小到一只蚂蚁,一朵花,一棵树,大到一个王朝、一个国家、一种文明,莫不是在缘起法则中生住异灭。然而,世人往往把无常变化的东西视为恒常,因而没有的时候就追求,得到的时候就贪恋,失去的时候就痛苦,然后就有了烦恼、忧愁、愤怒、嫉妒、傲慢、仇恨……

最后,他发现,天空、大地、阳光、雨露乃至看见的所有,正因为“我存在”才能被看见和感知到,它们同时涌入我的感受中,飞鸟与落叶同在,恒河与沙粒同在,没有一件事物可以脱离万物的怀抱而存在,与此同时,万物正是因为“我存在”才会被我感知,也就是说,我的存在与感知,以及能够体验到的万事万物都是一体的,正因如此,他以觉知之光照破了无明黑暗,洞察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他说到,“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从此以后,人们称他为“开悟的人”。

同样的,包括耶稣、默罕默德、老子、庄子以及王阳明的龙场悟道等等,都开启了内在智慧的大门,他们或讲经说法、或出书立著、或经世致用、或闲云野鹤、或普度众生……这是他们发现自我与这个世界的奥秘之后的一种选择、一种体验而已,体验本身不应当成为某种严肃的教义,而是体验背后的这份觉醒的意识,才是真真正正的主宰者。

你可能会惊讶,原来“我存在”才是这个世界的主宰?那必然是的,你想想,如果没有你存在,谁去闻一朵花香,谁去仰望着大山,谁去感知一阵风吹过,谁置身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谁在感受阳光洒在脸上的温度,所以,先不管别人,先回到自己身上,你可不就是这个世界的感受器,你能说你只是匆匆过客沧海一粟吗?你如此重要,只不过你一出生就被设置好了程序向前冲,而没有停下来思考你存在的意义,这么浅显易懂的设计BUG,蒙蔽了多少双眼睛。

杰德麦肯纳在他的著作《开悟者眼中的生命真相》中提到,甚至都没有“开悟者”这个说法,没有属于一个“人”的开悟,只是我们瞥见了生命实相而已,他把唯物主义称作“宇宙主导论”,把觉醒过来的维度称为“意识主导论”,他甚至都不能称之为“唯心主义”,而是“心物一体”,对于“心物一体”,让我不得不想到王阳明非常经典的一段话,“可知充天塞地之间,只有这个灵明,人只为形体自间隔了。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辨他吉凶灾祥?天地鬼神万物离却我的灵明,便没有天地鬼神万物了。我的灵明离却天地鬼神万物,亦没有我的灵明。如此便是一气流通的,如何与他间隔得?”(《传习录》卷下)这段话无疑是对“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最好的诠释,所以心物从来都是一体的。

好,今天讲的所有内容将彻底颠覆你所有的认知,这就对了,你旧有的信念体系已经开始松动了,就从你开始质疑的那一刹那,就从你开始问自己“我是谁?”的那一刹那,至少从今天起,你千万不要小看了自己,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可想而知真实的你到底有多牛逼。此刻,请看看你眼前的世界,或者出去走一走,感受一下通过你的五感投射出来的万事万物,以你自己的意识为创作者,看看独属于你意识领域反映出来的事事物物吧,体验愉快!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