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之美润古今(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发布时间:2024-07-30 16:26 浏览量:30
本报记者 史自强
四面丹霞八面画,一城山水半城园。
位于河北省东北部的承德市,是连接京津冀辽蒙的重要节点,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5000年红山文化、300年山庄文化,多个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交流融合,展现出一幅色彩纷呈、绚丽多姿的画卷。
博物馆是了解一座城市的重要窗口。今年5月18日,中国博物馆协会公布《第五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院晋升国家一级博物馆。走进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院,可以在厚重历史和瑰丽文化中感受承德魅力。
兼收自然人文景观
承德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4年,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避暑山庄是清代夏季行宫,营建历时89年,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整片建筑群总面积564万平方米,包含建筑120余组,是中国古代帝王宫苑与皇家寺庙完美融合的典型范例,标志着中国古代造园与建筑艺术的巨大成就,也见证了许多重要的政治、外交活动和历史事件。
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院的前身是承德博物馆。该馆2019年建立,位于古建筑和山水园林环抱之中,东观磬锤峰、南望避暑山庄、西看“小布达拉宫”、北览普宁寺,风景如画。
这是一座内外兼修的博物馆。建筑采用下沉式庭院设计,地上二层、地下一层,现代简约的场馆与中式园林巧妙融合,极具艺术气息。馆内各展厅设计美观,布展精致,生动展现了承德的历史发展、文化民俗、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建设过程和建筑风貌。
“为加强文物资源保护、挖掘与利用,更好地促进文博事业繁荣发展,2022年9月,承德博物馆与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馆、档案馆、信息中心等单位合并,成立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院。”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院院长孙继新告诉记者,博物院以“汲古润今 博物承德”为宗旨,着力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博物院现藏可移动文物19万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52件(套),藏品分为32个类别,尤以瓷器、珐琅器、钟表最负盛名。
承德博物馆展区共设有6个常设展览,包括“文明 交流 融合 发展——和合承德从远古走来”“避暑山庄——一座承载盛世传统文化的古典园林”“望长城内外——清盛世民族团结实录”“清宫秘藏——佛教艺术珍品展”“凝固的时光——清代帝后生活展”“光阴的故事展”。
避暑山庄博物馆展区共设有17个展览,包括兴盛时期的避暑山庄展、避暑山庄藏瓷艺术展、避暑山庄典藏珐琅展、避暑山庄典藏钟表展等11个专题展览和澹泊敬诚殿、四知书屋、烟波致爽殿等6个复原展览。
“展出的文物多为清代皇家瑰宝、梵宇藏珍,且大多由清宫内务府造办处和养心殿造办处承做,代表了清代工艺品的最高水平。”孙继新说,除了展示大量珍贵文物,展厅里还采用VR、AR、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增强观众的互动体验。
展现承德历史文脉
“文明 交流 融合 发展——和合承德从远古走来”是承德通史展,通过“塞北古地民族交融”“清代陪都和合发展”“玉汝于成绿色崛起”三部分,勾勒出承德由古到今的发展历程。
承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位于承德市鹰手营子区的四方洞遗址是河北境内发现的第一处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距今约4万年—2万年,与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属于同一时期。
战国时期,承德地区隶属于燕国,据《史记》记载,燕国曾在这一带修筑长城,现在长城遗址仍依稀可见。承德市围场县出土的秦代铁权,周身錾刻秦始皇统一全国度量衡的40字诏书。它的发现,说明早在秦代承德地区已被纳入中央政府统治范围。
中国古代官印的演变反映了政治、文化的变迁。展厅里,一枚造型独特的鎏金印章引起记者注意。印章上铸一头蹲狮为钮,狮头稍昂,双目平视,胸前突,尾下垂置于右后侧。“这枚契丹节度使印出土于承德市隆化县,是唐代中央政府赐予契丹先王的礼仪性印章。”孙继新说,如此高品阶的古代官印,不论是传世品还是出土文物均不多见,弥足珍贵。
辽代茶叶末釉鸡腿瓶是国家一级文物,反映了中原汉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的融合。瓶身细高如鸡腿,侈口外卷,短颈,溜肩,腹部修长,上粗下细,肩部刻有铭文,饰茶叶末釉。鸡腿瓶由宋代梅瓶演化而来,后按照契丹人的审美与实用需求烧造而成,设计的初衷是作为契丹人运输和储藏水的容器。
一座山庄,半部清史。漫步于“避暑山庄——一座承载盛世传统文化的古典园林”展览中,既能感受自然山水与人文建筑结合之美,也能领略融于造园置景中的帝王情怀。展厅入口处陈列着大型避暑山庄模型,可以看到避暑山庄的格局仿拟中华版图,西北为碧荫浓翠的山峦,东南为洲岛错落的湖沼,北部是苍茫辽阔的草原,辅以远山近水、奇峰异石,正如乾隆诗句所言——“山庄咫尺间,直作万里观”。
“是地也,虽避暑之离宫,实绝尘之仙境。”乾隆《斗鹿赋》中寥寥15字,道出了避暑山庄凉爽的气候和绮丽的风光。《斗鹿赋》是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农历八月乾隆帝驻跸避暑山庄时所作,全文共732字,字体用笔圆润,结构严谨端庄,代表了“乾隆体”书法艺术的最高成就。此套御制《斗鹿赋》玉册在常设展中展出,让观众一睹这篇精彩文赋的风采。
“清代皇帝喜爱赏玩钟表,大量精美钟表被送入宫中,皇宫苑囿成为钟表的集中收藏地。”孙继新说。
一款表身为三层塔楼形的铜镀金镶银骑象人梳妆表给人以新奇华丽之感。这件梳妆表为18世纪中后期英国生产,底层为八棱形乐盒,盒壁包镶纯银镂空贵族人像,中层正中是一个八棱形镀金规矩箱,四角分别由骑象人驮起,顶层为翼龙尖顶,中间连接一个两针瓶式表,表面为罗马和阿拉伯数字标。整体做工精致,既可做梳妆盒,又是报时钟表,兼具实用性与装饰性,堪称艺术珍品。
见证民族团结佳话
走进“望长城内外——清盛世民族团结实录”展览,一幅展现蒙古族土尔扈特部从伏尔加河草原跋涉万里东归中国的示意图引人注目。当年,乾隆正是在承德避暑山庄热情接见了东归英雄渥巴锡。
此展览集中展示近200件文物、档案、史料,结合沙盘模型、多媒体、数字化互动设备等,呈现了清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重点讲述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以承德为舞台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故事。2020年,此展览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这座紫檀木座珐琅万寿塔是我们的‘镇馆之宝’,它不仅是难得的清代宫廷艺术珍品,还见证了乾隆皇帝和六世班禅大师共同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佳话。”随着孙继新的指点看过去,一座3米多高的三层楼阁样式万寿塔映入眼帘,造型庄重,纹饰华美,气派非凡。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六世班禅得知乾隆皇帝两年后要在避暑山庄庆祝七十寿辰,主动提出入觐祝寿。乾隆欣然允请,并仿照西藏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在承德建造须弥福寿之庙,作为班禅到承德后的经堂和居所,同时下旨将紫禁城慈宁宫宝相楼六品佛楼内的大部分佛像、法器、供器和6座佛塔移至须弥福寿之庙妙高庄严殿西群楼安供。展厅中的这座珐琅塔制造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正是从紫禁城慈宁宫移至须弥福寿之庙的6座佛塔之一。当年,乾隆多次来须弥福寿之庙看望六世班禅,二人一同到佛堂瞻礼,此塔便是那段历史的见证。
万树园是避暑山庄七十二景之一,也是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乾隆在万树园多次召见蒙古、西藏等地王公贵族、宗教首领,并举行颁赏、赐宴、观火戏等活动。《万树园赐宴图》为西洋画家郎世宁等人所作,描绘了乾隆十九年(1754年)夏在万树园设宴招待蒙古族杜尔伯特部首领“三车凌”的场景。此图原件藏于故宫博物院,展厅里通过动画和仿制图再现了这次民族团结的盛会。
承德的历史在多元文明碰撞交融中发展,塑造了民族团结的文化因子,孕育了开放包容的文化气质。孙继新介绍,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院通过策划主题展览、开展研学社教活动、举办专题讲座和研讨会等形式,深挖“民族团结”文化因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和合之美焕发时代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