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酒诸“葛”

发布时间:2024-11-28 09:40  浏览量:7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 邓力 四川省成都市中草药研究所

葛根,一味颇具群众基础的中药,药食两用,其解酒之效深入人心。葛根来源于豆科植物“葛”的根,常与北方的人参相提并论,素有“南葛北参”“南方人参”之美誉。除根入药外,葛花也可入药。药材市场上,粉葛、甘葛、野葛、葛根……名字繁多。按药典载,粉葛乃植物甘葛的根,葛根是植物野葛的根。不过历代本草中对诸“葛”的记载又有所出入,值得一说。

本草中的葛根

葛根入药历史悠久,《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谓“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葛根古今药用不止一种,有异名干葛(《阎氏小儿方》)、甘葛(《滇南本草》)、粉葛(《草木便方》)等。葛根有野生品和家种品,均供药用,《本草纲目》便有云“葛有野生,有家种”。《本草经集注》云“南康、庐陵间最胜,多肉而少筋,甘美。但为药用之,不及此间尔”。所谓多肉而少筋甘美者,应指甘葛(粉葛),食用较优,药用却次。药用主流为野葛(葛根),从现代化学成分分析结果看,野葛的有效成分——总黄酮含量优于甘葛,与本草记载相符。

葛根食用历史悠久,《本草经集注》云“葛根,人皆蒸食之”。《本草衍义》有用葛根煮茶的记载,言“又切入煮茶中,以待宾,但甘而无益。又将生葛根煮熟者作果卖”。甘葛藤根部粉性足,为葛粉(块根经水磨而澄取的淀粉)的主要来源。葛粉早已成为百姓餐桌上的常客,或是葛根粉条,或是葛根粉等。研究表明葛根和粉葛皆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作为食品可适量食用,如制作成保健酒、茶、粥、汤等。不过寒湿偏盛人群不宜食用。

粉葛与葛根之异同

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将粉葛与葛根分列两项。药典载二者性味相同,皆味甘、辛,性凉,功效主治相同,皆有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的功效。现代临床用于治疗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眩晕头痛、中风偏瘫、胸痹心痛、酒毒伤中等症。不过二者植物来源不同,前者来源于植物甘葛藤,后者来源于植物野葛。二者药材质地也不同,前者体重,质硬,富粉性;后者质韧,纤维性强。最重要的是,二者临床应用不同,如中成药十味消渴胶囊、丹灯通脑胶囊、当归拈痛丸等入药用的是粉葛,而人参再造丸、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小儿清肺止咳片等中成药以葛根入药。

历代药用主流品种为植物野葛的根,即药典收载的葛根。葛根升阳止泻用于脾虚腹泻宜煨用,解表、透疹、生津宜生用。现代百姓日常食用葛根,多用于解酒保肝。历代本草如《药性论》《本草拾遗》《滇南本草》等皆有言葛根能解酒毒。在唐代已有应用,如《千金要方》以鲜葛根捣汁饮,治酒醉不醒者。葛根主要含黄酮类(如葛根素、黄豆苷等)、香豆素类等化学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葛根具有保肝、解热、抗炎、降血糖、抗心律失常、抗氧化、抗肿瘤、调节血脂等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神农本草经》所言的“野葛”为植物钩吻,《本草纲目》亦有言“此草虽名野葛,非葛根之野者也”。因此在对古方挖掘整理和应用时,应当注意。

此外,《广东省中药材标准(第一册)》收载有葛花,来源于野葛或甘葛藤的花。其味甘、性平,归脾、胃经,有解酒醒脾、解肌退热、生津止渴、止泻止痢的功效。历代本草大多将葛花列葛根项后,《名医别录》言其“主消酒”。《本草汇言》亦有言“专解酒毒酒积”。现代临床用治伤酒发热烦渴、不思饮食、呕逆吐酸、吐血、肠风下血等症。中成药金菊五花茶颗粒、伤科万花油、双葛醒脾和胃胶囊等皆有用葛花组方入药。葛花含胺类或水溶性生物碱及微量黄酮类化合物。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葛花也具有解酒保肝的作用。豆科植物豆薯(沙葛)的花,在广东省也作葛花使用。另有同科植物紫藤的花充作葛花伪品,不应与葛花混用。

标签: 解酒 野葛 粉葛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