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岛屿读书3》:跨越山海见证文化交融

发布时间:2024-11-20 20:40  浏览量:13

“《我在岛屿读书》将‘读书’这件事与‘岛屿’这个意象叠加,产生一种蒙太奇效应,让大家心生向往。”回望三季创作心路历程,《我在岛屿读书》制片人颜小可如是说。

继前两季先后走进海南分界洲岛和珠海东澳岛后,由江苏卫视和今日头条App联合出品的新一季《我在岛屿读书》首度走出国门,在希腊克里特岛开启全新阅读之旅。节目中,余华、苏童、程永新、叶子作为常驻嘉宾,与十余位新老文坛好友畅聊文学,以阅读和文学为纽带,探索人类共情点。延续前两季高热度,截至目前,本季《我在岛屿读书》已经播出四期,收视率居同时段文化类节目TOP1,今日头条站内节目播放量超8000万。

从出圈到出海

一直以来,《我在岛屿读书》以“文学”和“阅读”为内核,打破传统读书类节目“故事+朗读+访谈”的棚内录制模式,构建“岛屿+书屋”这样一个极具浪漫风情的阅读场景,最大限度满足观众对于“诗和远方”的畅想。

“怎样联系作家”曾是摆在节目团队面前的最大难题。随着两季节目热播,新难题变成了“如何让节目持续给嘉宾及观众带来新鲜感”,节目需要营造新的环境,激发作家们产生新的聊天素材和表达欲望。主创团队继续寻找具有人文底蕴的海岛环境,当目标聚焦在“人文背景”上时,便自然跳出国界限制,放眼全球。第三季选择的克里特岛,不仅是希腊最大的岛屿,自然风光旖旎迷人,更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一条穿越时间和空间的丝绸之路,就已使得在亚欧大陆两端交相辉映的文明古国不再遥不可及。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把中希两国更加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并结出累累硕果。

《我在岛屿读书》第三季与克里特岛上的遗址、神话、戏剧、诗歌、公路、村庄、田园等元素尽情碰撞,以东方与西方、自然与人文、古老和现代、思想与生活的动听交响,传递文明的和合之美。“我们希望以文学为纽带,在两个古韵久远、底蕴深厚的伟大文明之间展开亲切对话,不仅让观众解锁全新的阅读体验,更在深化文明互鉴、增进相互理解的沟通中,获得对世界、对生活的宏阔领悟。”颜小可表示,正如嘉宾苏童在首期节目中所说,“当我们谈论希腊的时候,其实不只是在谈论一个国度的名字。这一次,我们去往更远的地方,代表的是中国元素和希腊元素的‘粒子对撞’,我们的对视,其实是两种文明的对视。”

营造自然交流氛围

《我在岛屿读书3》走向海外,与前两季相比,旅行体验的成分明显增加。尤具仪式感的是,嘉宾们从雅典前往克里特岛的旅程,没有选择更为便捷的飞机,而是经由“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之一——比雷埃夫斯港,乘船抵达。这样的设计让嘉宾们的旅行更加悠闲惬意,也借助镜头自然展现沿途独特的人文风貌。

为保障拍摄顺利进行,节目组首先派出包括导演、编剧、摄影指导、技术指导在内的先遣小队,前往希腊进行踩点调研和落地规划,返程后又根据实地考察的情况对脚本进行优化和设计。此外,在嘉宾抵达前一周,主力团队再次赴希腊进行全面彩排,进一步完善各项拍摄细节。

“彩排的重点在于路线和场景的确认,摄影指导会根据不同角度进行精细调整。技术团队也会在实际环境下布置音频和灯光设备,以确保每个场景的拍摄质量。”颜小可强调,节目没有固定剧本,但会从专业角度进行必要的细微把控。“我们的核心理念是让嘉宾自然流露真实情感,做真实的事情,通过细致的情境设置来引导嘉宾的自然表现。例如,在脚本中设计关于日出的情境,但不会给嘉宾定下具体讨论的话题。为了让嘉宾在抵达书屋时见到海上日出,我们提前查好日出的时间、方向,一路上与幕后团队随时沟通,必要时调整行程进度,确保情境自然发生。”正如节目中所呈现,只要营造适当氛围,嘉宾们便能自然而然地流露动人内容,仅是一场再寻常不过的日出,就被各位嘉宾品出了纵横古今中外的雄奇与浪漫。

越是经典的东西越是永恒

在第三季启动录制前,节目特别发起了“带着你的书出门远行”募书活动,号召观众、读者、网友寄出希望被分享的书籍,并附上自己想说的话。节目中,募书活动的成果让各位嘉宾如获至宝,惊叹不已。同时,节目通过“中国作家海外书迷会”“海边诗会”等活动,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作家和读者提供交流的窗口。

“越是经典的东西越是永恒,能够跨越国界。”颜小可曾被一个报道深深触动——一位外国读者看余华的《活着》泪流满面,问为什么书名是《活着》,而书中人却都死了?“我当时很受震撼,没想到中国文学在国外也有很多读者。在希腊拍摄时,我们也安排了读者见面会。当看到一群外国人见到中国作家如同见到偶像一样激动时,内心会油然而生一种文化自信。”

谈及节目创新,颜小可认为首先是在嘉宾邀约上有所突破,“中国作家众多,我们会保留观众熟悉并喜爱的核心嘉宾,保持节目稳定的审美风格,还会引入新嘉宾,拓展节目的表现空间。”比如,这一季的嘉宾中有既是阅读者也是旅行家的孟非,对希腊文化研究颇深的学者杨少波,《收获》杂志编辑吴越,戏剧导演罗彤,以及其他媒体人、翻译家等,他们将从各自视角出发,给观众带来丰富多样的文化分享。其次,大量新技术的运用能为节目赋能。例如,第三季引入AI技术复原巴金笔下的“海上日出”场景,配合嘉宾的讲述与点评,让观众得以重温经典画面。大量手绘动画也将屠格涅夫和托尔斯泰等作家的故事生动呈现。“不过,技术的运用需要克制,以确保节目整体气质不受影响。”此外,拍摄技术需不断提升。经过三季的改进,《我在岛屿读书》的录音设备持续更新迭代,无人机技术的进步也带来出色的航拍效果。

左至右:孟非、杨少波、吴越、罗彤

在颜小可看来,在快速发展的AI时代,真正能留下来的,仍是饱含温度、刻画人性、反映时代的文学作品。他相信,《我在岛屿读书》即便在30年后也会被读者“翻阅”。“大家若想了解余华、苏童、莫言等作家,必定会关注《我在岛屿读书》。正如青年学者叶子所言,‘这是一个珍贵的文学现场’。它是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性记录,虽然只是一个侧面,但却是文学的‘彩蛋’与‘外传’。”

投稿请发送至邮箱: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