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张锡纯《伤寒论讲义》有感-01

发布时间:2024-07-28 22:49  浏览量:35

近日,有幸读到张锡纯老先生的著作,越读越觉得跟老先生的很多想法非常契合。

正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想通过白话的方式,将老先生的一些观点和见解,转化成现代人更容易读懂的语言展现给大家。

张锡纯老先生简介:

张锡纯(字寿甫,河北省盐山县人),中国近代首家中医院的奠基人。《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的经典著作,古今中外之研习者代有贤人,但不免附会牵强、晦涩罕通。张先生反复分析、讲解,又以经验证明,凡古人未发之意、先圣言外之旨,皆倾囊而出。故《伤寒论讲义》此书,未读《伤寒论》者,不可不读,已读《伤寒论》者,尤不可不读。

第一卷

六经总论

原文:伤寒治法以六经分篇,然手足各有六经,实则十二经也。手足之经既有十二,而《伤寒论》但分为六经者何也?

现代白话:伤寒论,是以六经辨证的方式来阐述疾病的,但在中医理论体系中,介绍的手足各有六经,合称十二正经。既然手足经有十二条,那为什么伤寒论却只强调六经辨证呢?

原文:《内经》之论十二经也。凡言某经而不言明其为手经、足经者皆系足经,至言手经则必明言其为手某经。盖人之足经长,手经短,足经大,手经小,足经原可以统手经,但言足经而手经亦恒寓其中矣。《伤寒论》之以六经分篇,此遵《内经》定例,寓手经于足经中也。彼解《伤寒论》者,谓其所言之六经皆系足经,是尤未明仲景著伤寒之深意也。

现代白话:《黄帝内经》中的十二正经,只要没有强调是手某经的,则都是在讲足某经。如果强调是手经,一定会说“手某经”。因为人体当中,足经要比手经长,而且大。足经可以统领手经,而且手经也寄寓在足经之中,所以《伤寒论》中所提到的六经,都是讲的足经,要深刻领会张仲景著书的深意。

原文:经者,气血流通之处也。人之脏腑与某经相通,即为某经之府。其流通之气血,原由府发出,而外感之内侵遂多以府为归宿。

现代白话:中医的经(络),是人体气血流通的地方。人的某个脏腑与经络相通,意思就是这个脏腑就是这个经络的所在地。经络中流转的气血,都是从这些脏腑发出,同时外感的病邪也会通过经络最终到达相应的脏腑。

原文:今将手、足十二经及手、足十二经之府详列下。

手、足虽有十二经,其名则分为六经,因手、足经之名原相同也。其经有阴有阳:其阳经分太阳、阳明、少阳,其阴经分太阴,少阴,厥阴。

现代白话:下面把手足十二经,以及经对应的脏腑,罗列如下:

手足共十二经,名字上分为六经,分布于手足上的经名原本是相同的。其中,经又分阴阳,阳经有:太阳、阳明、少阳;阴经有:太阴,少阴,厥阴。

原文:其阴阳之经原互相表里,太阳与少阴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少阳与厥阴为表里。凡互为表里者,因其阴阳之经并行,其阳行于表,阴行于里也。

现代白话:阴经与阳经是互为表里的:其中,太阳与少阴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少阳与厥阴为表里。表里经之间,相互并行,其中阳经行于外表,阴经行于内里。

原文:至于经之分属于府者,足太阳经之府在膀胱,足少阴经之府在肾,足阳明经之府在胃,足太阴经之府在脾,足少阳经之府在胆,足厥阴之府在肝。此足之三阴三阳经与府也。

现代白话:那些经分属那些府?足太阳经的府在膀胱,足少阴经的府在肾,足阳明经的府在胃,足太阴经的府在脾,足少阳经的府在胆,足厥阴经的府在肝。上面是足三阴与三阳的经与府。

原文:手之太阳经,其府在小肠;手之少阴经,其府在心;手之阳明经,其府在大肠;手之太阴经,其府在肺;手之少阳经,其府在三焦;手之厥阴经,其府在心包。此手之三阴三阳经与府也。

现代白话:手太阳经的府在小肠,手少阴经的府在心;手阳明经的府在大肠;手太阴经的府在肺;手少阳经的府在三焦;手厥阴经的府在心包。这是手的三阴三阳经与府。

旁白:先温习一下十二正经的分布,后面会逐渐展开。

未完待续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