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师的象棋人生:《胡荣华口述历史》
发布时间:2024-07-28 03:13 浏览量:38
潮新闻客户端
当代象棋宗师、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胡荣华先生称雄棋坛半个世纪,为象棋艺术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上海书店出版社最新出版的《胡荣华口述历史》记录他推动象棋竞技、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贡献,兼及其家庭身世、亲人师友、成长道路、弈艺著述,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和全国的象棋竞技活动的一系列重要事件的亲历亲见亲闻。下文选摘自该书“我成了最年轻的全国冠军”一节。
1960年10月27日,全国象棋个人赛开始了。
前三轮,我是气势如虹。第一轮,我战胜了有“东北虎”之称的孟立国。孟立国的攻击力很强,素有“杀象能手”之称。我以后走屏风马布阵,中局时,“杀象能手”孟立国果然杀了我一个象。但象是杀了,却让我因此抓住机会,拼兑了主力之后反先。后走的我以优势进入残局,完成了开门红。
少年胡荣华参加上海市象棋比赛
第二轮,我遇上了1958年的全国冠军李义庭。李义庭功力深厚,棋风扎实。经过4个多小时的激战,我以双马炮双仕战和了对方的双马炮士象全。
10月29日的第三轮,我与象坛最负盛名也是最难对付的对手、被称为“第一国手”的三届全国冠军杨官璘过招。赛前,我几乎没有做什么准备,我知道自己和杨官璘相比,无论在开局、中局还是残局上,仍有不小的差距。我也知道,和杨官璘这样的高手过招,不是靠赛前做个准备就能对付的。不要说我这位初出茅庐者,那些个身经百战、久经沙场的国手,也奈何不了杨官璘。我唯一能做的,就是避开杨官璘最拿手的巡河炮。想到这里,我上床看起了小说。
……
象棋古谱《橘中秘》比赛即将开始。赛前的我做了几次伸展运动。入座后,我闭目静思象棋古谱《橘中秘》里的棋谚:胆大如虎,心细如发,波平如镜。我抽到了后手行棋,但我丝毫没有怯阵。我抬头看了看纹枰对坐的杨官璘,很快就进入状态。此刻的我,已经是人棋合一。当一名棋手达到人棋合一时,对手是谁已经不是重点。我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我要想办法赢——我要赢!
杨官璘以当头炮进七路兵开局,我用“左炮封车”阵式应战。20世纪的上海市名手陈昌荣先走擅长横车盘头马,后走则惯用“左炮封车”布局,常与沪上诸强手角逐抗衡。1955年11月17日,在上海美华茶楼与我的老师何顺安做公开表演赛时,陈昌荣后走也是走了“左炮封车”。这一次,在与杨官璘的实战中,我对陈昌荣的“左炮封车”做了改进。弈至第8回合,炉火纯青的杨官璘连走怪辣之着:马跃河口暗伏马踩中卒、强渡七兵又能捉炮。这是一石二鸟的凶着。一时间,枰上局势突变,狼烟四起。面对杨官璘的凶着,我抱头沉思。二十多分钟后,我决定化实为虚“弃炮争先”,毅然决然地采取了“一炮换三兵”的大胆战术。以一炮为代价换取对方三个兵后,我控制了全局。
媒体后来这样评价:胡荣华的这一着弃炮进车抢攻,显示出少年棋手胡荣华的锋芒,也体现了胡荣华敢于向老一辈棋手挑战的过人胆识。弃炮后的我,转换到化虚为实:全盘子力活跃。贪吃一炮的杨官璘,处处挨打被动,半壁河山被牵。而我的黑棋却是安然无事。经过78个回合的鏖战,我妙用车卒,直捣黄龙,拿下了关键的2分,为夺取冠军奠定了基础。
输棋后的杨官璘,风度依然。这一战的结果,让我和杨官璘两人分先对局的成绩改写为平分秋色的2比2。在这一盘棋里,我的布局相当成功:中局弃子,判断准确,算度深远;在弃子取势后,攻守有度,战术灵活;进入残局时,在只占有微弱优势的情况下,始终掌握主动。从艺术角度去看,这应该是一篇杰作。
……
媒体因为我胜了杨官璘,一时炸开,溢美之词不绝于耳。但是,谁也没有料到,在我胜了杨官璘的第二天,我就轻而易举地输掉了第4盘。
第4盘对王嘉良是我先走。现在回想起来,因为在前面两轮对两位全国冠军是一平一胜,年轻气盛的我,当时还是太得意了。和王嘉良对局时,见对方下得很快,我也下得很快。因为对手几乎是步步陷阱,我跟着他的节奏行棋后,中了圈套。
这一盘棋双方以中炮过河车高左炮对左马盘河布下阵式,至第13回合,王嘉良以弃掉一马的代价,换得对我右翼展开攻势的局面。而我却仰仗右翼有车、马坚守,还有左翼双炮一马遥控要道,自以为布下了坚实的防线。想不到王嘉良出人意料地将车送入红方虎口!此招一出,红方防线顿时被撕开。随后,王嘉良如有神助,攻势如行云流水,不到20步,就干净利落地取胜。
1960年,胡荣华(左一)与何顺安(右一)和队友在研究象棋
第四轮后,我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我淡出,应该还和我的年龄与个子有关。当时的我个子矮小,如果要把棋子下到对方的底线,手还有点够不着。所以在比赛中,我会时不时地在椅子上撅撅屁股再出手。输棋也有输棋的好处。输了之后,我被浇了一盆冷水,更加清醒。
谢幕之战之前。媒体在预测桂冠谁摘的时候,把我排除在外。最后一轮激战前,朱剑秋积13分,杨官璘、何顺安、李义庭和我同积12分。
……
上海队的政治辅导员认为我有夺冠的可能。辅导员对迷信名手的观点反感。他鼓励我不畏人言,勇攀高峰。他说你既然可以打败第一国手杨官璘,为什么就不可以夺取全国冠军呢?辅导员还对我强调:“你从团体赛到个人赛前三轮,表现都很出色。”辅导员很仔细,他还对我说:“棋界一些权威人士预测,这次比赛的冠军可能是杨官璘、朱剑秋,何顺安等人。我想知道你的想法?”我说我会认认真真地下好每一盘棋。这是我当时真实的想法。辅导员听了我的讲话后点点头表示认可。事后,辅导员对人说我是少年老成。
辅导员离开后,我继续看我的书。住在运动队集体宿舍后,每天午睡和晚上就寝前,我都要花上个把小时翻翻书。这个习惯,我一直保留到今天。古今有关象棋的书籍,不论是铅印的,还是油印的,甚至手抄的,我只要打听到,总会千方百计地借来细读,一边还做心得笔记。
那天晚上,睡觉前,我想起了出征之前上海市常务副市长的宋季文的战前动员。当时,宋副市长在上海棋社二楼的会议室会见三项棋类选手时说,“我们应该去学学霍去病,霍去病18岁就当上了骠骑将军。”宋副市长的讲话,是很有针对性的。当时参加比赛选手中,国际象棋选手徐天利比我大9岁,围棋选手陈祖德只比我大1岁。后来,徐天利果然获得1960年全国国际象棋个人冠军,陈祖德也获得了全国围棋个人第3名。
最后一轮抽签揭晓:何顺安对朱剑秋,我对刘忆慈,杨官璘迎战另一位高手。赛制规定,同分者看对手之间的成绩决定名次。在前面的比赛中,我胜杨官璘,平何顺安;杨官璘负我,和何顺安;朱剑秋领先何、杨、胡一分。无疑,冠军将在这四名棋手中产生,但最后花落谁家,充满变数。
……
第二天,在最后一轮比赛中,同室操戈的何顺安与朱剑秋,果然分出了胜负—先行的何顺安胜了朱剑秋。
很快,杨官璘也战胜了对手。而我与刘忆慈的对弈还在进行中。针对“刘仙人”的“仙人指路”,我还以“过宫炮”。这一盘棋,我让子力拥挤、攻势不易迅疾展开的“金钩炮”,成为集中优势兵力攻其一翼的“新式武器”。我的“金钩炮”新变,先声夺人,打乱了“刘仙人”的计划。继而,通过精确的计算,我放任对方摆上空头炮,把形势引向复杂多变的决战。
最后,“刘仙人”在和我的激战中败下阵来,我是大分小分一起拿。那天,出现了一个戏剧性的场面:原先的象棋国手、后“改行”国际象棋的徐天利战和北京徐家亮,夺得了全国国际象棋冠军。当他春风得意地走出赛场时,看见疲惫的老友何顺安满脸兴奋地迎面而来。
徐天利笑着上前问道:“老何,怎么样?”
“赢了!”
“啥人拿冠军?”
何顺安轻轻地回答:“可能是我吧?”
他们都沉浸在喜悦之中,忽视了我的存在。
听到徐天利与何顺安的对话,我感到何老师肯定没仔细计算过小分。我认为有必要把这个问题说清楚,于是就上前说:“我赢了刘忆慈,冠军应该是我吧?”
何顺安与徐天利听了我的这一句话之后,非常意外。何顺安因为非常疲惫,一时还没有反应过来。徐天利追问了一句:“你小分算清楚了?”
我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沉默片刻后,何顺安老师大度地笑着说:“哦,冠军原来是小胡的……”
徐天利看着何顺安,宽慰道:“你真的是没有冠军命啊!”
我、何顺安和杨官璘三人同分,三人之间,我胜杨官璘、平何顺安,何顺安两战皆平,而杨官璘负于我,战平何顺安。因此,我为冠军,何顺安第2,杨官璘第3,朱剑秋第4。
15岁的上海棋手胡荣华,首次参加全国象棋个人比赛即夺取冠军
冠军已经属于15岁的我,想让也不可能。在这之前,有着深厚象棋传统的上海,还从来没有人夺过中国象棋个人锦标赛的冠军。冠军一直落在广东杨官璘和湖北李义庭的身上。更有甚者,上海棋界又曾被杨官璘荡平,这一切,一直都是上海棋界的心病。由上海象棋前辈悉心指点和栽培的我,终于为上海扬眉吐气。不管是何顺安,不管是朱剑秋,不管是徐天利,作为上海棋手,看到我的夺冠,兴奋感是感同身受!
次日颁奖前,我专门到王府井附近一家理发店理了发并吹了个风。棋手们看到我,都笑着说我吹了个“春风得意头”。我之所以去理发,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知道闭幕式的意义非凡: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陈毅元帅要亲自为优胜者颁奖。陈毅元帅曾任上海市市长,对中国体育事业支持的力度很大,对棋类关心尤甚。
颁奖仪式上,身材高大的陈毅元帅特地弯下腰来,把金光闪闪的奖章挂到我的脖子上,惊喜地问:“你叫胡荣华,15岁!”
我非常兴奋,一个劲地点头称是。随即,陈毅元帅还用标志性的大嗓门喊出了他那句标志性的名言:“好哇,娃娃赶上来了!英雄出少年嘛!”
- 上一篇:奥运火炬科技之旅
- 下一篇:“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背后的网络视听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