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的低调——呼和浩特与中国航天的渊源,低空经济大有可为

发布时间:2024-10-31 11:05  浏览量:19

青城历史聊斋 深挖家乡历史趣事,古今史事,继往开来

就在昨天凌晨,搭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九运载火箭在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境内的东风航天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而在内蒙古自治区首府的呼和浩特市更是与中国的航天事业渊源极深,一直被国人误认为的偏僻小城也为中国的航天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

2024年5月21日12时15分,一颗以“呼和浩特”命名的卫星——“青城一号”在额济纳旗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成功发射当日,“青城一号”搭乘快舟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以“一箭多星”方式进入预定轨道。“青城一号”卫星广泛用于生态环境、农林水利、自然资源、交通建设、文化旅游、应急防灾等方面。

搭乘“青城一号”卫星的固体运载火箭的“摇篮”就在呼和浩特市,在呼市新城区新华东街有一栋办公楼,这里是我国建立最早的固体火箭发动机专业研究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呼市人管他叫“航天六院”或“河西公司”。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又名中国河西化工机械公司)是我国第一个固体火箭发动机研制生产基地。1962年7月,国防部五院在四川泸州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固体火箭发动机研究所;1964年4月,改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四分院;1965年1月,改称第七机械工业部第四研究院;同年北上,搬迁到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1978年10月,改称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工业局;1981年5月,改称第七机械工业部第四研究院驻内蒙指挥部;1999年7月,国防科技工业十大集团公司成立,内蒙基地改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

1970年,长征一号第三级固体火箭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返回式制动固体火箭发动机连续17次成功地将返回式卫星从太空送回地面。我国第一代、第二代陆基战略导弹两级发动机的研制生产,壮国威、扬军威,功载史册。六院研制的上面级固体发动机――EPKM,两度准确地将“亚洲二号”卫星和“艾科斯达一号”卫星送入36000千米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是我国第一个打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的固体火箭发动机;随后开发研制的铱星变轨发动机将美国摩托罗拉铱星系统的12颗卫星准确释放在预定轨道,为中国航天走向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

看看航天六院的辉煌战绩,他的总部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而且这次此次执行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3名航天员组成。其中,王浩泽入选航天员前是航天六院的高级工程师,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女性航天飞行工程师,将成为我国第三位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女性。

据航天六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王浩泽2015年研究生毕业后进入航天六院承担发动机总体设计任务。此次在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任务中,航天六院研制交付了包括火箭和飞船的主推进发动机及姿态和轨道控制发动机在内的58台发动机,以及热控分系统和生命保障系统泵阀等关键设备。

不要小看呼和浩特哦!

今年开始,呼和浩特发挥基础优势,拓展丰富和示范推广“低空+”应用场景,争取带动低空飞行器及零部件制造、基础设施、低空飞行与保障一体化发展,培育新业态模式,集聚新功能。

7月19日,呼和浩特低空经济装备制造产业园揭牌。10月18日,呼市航开区首个无人机制造项目落地。为呼市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新的着力点。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