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十光华璀璨 杏坛润泽四方
发布时间:2024-10-29 03:59 浏览量:17
文脉坚守、弦歌不辍,砥砺耕耘,赓续创新。2024年11月8日,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科将迎来创立110周年华诞。这是春风化雨的110年,是人才辈出的110年,也是科研创新的110年。苏州大学化学化工人始终秉承“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的校训,坚持高等教育“四个服务”“四个面向”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导向,扎根祖国大地,不断探索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的路径,擘画了属于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科的壮美画卷。
学养深厚 人文荟萃
1914年,东吴大学第一位理科教师、美国生物学家祁天锡教授和东吴大学第一位化学教师、美国化学家龚士博士共同创立东吴大学化学系,开启了化学化工学科发展的序幕。
1917年,龚士博士指导的两位学生陈调甫、徐景韩获得化学硕士学位,这是中国第一批化学硕士。其中,陈调甫是中国纯碱工业和涂料工业的奠基人之一。
1921年,东吴大学添设化学工程科,次年试办化学工程系;1927年,东吴大学理学院成立,下设化学系、化工系;1940年,正式成立化学工程系。至此,化学化工学科不断成长壮大,先辈们在激荡的岁月里默默耕耘,照亮前行之路。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东吴大学文理学院与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数理系合并组建为江苏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科在培养师范专门人才的同时,响应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基础工业号召,探索产教融合创新,步履不停为社会造就实用人才。
1982年,学校更名为苏州大学,迎来化学化工学科的创新变革与发展时代。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应用化学分别于1998年、2000年、200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化学学科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并于2007年跻身ESI全球前1%。2018年,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经过多年的砥砺耕耘,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成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江苏省品牌专业,入选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三期、四期项目;化学专业获省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建设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获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专业建设点;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为江苏省实验示范中心。2024年,化学学科位列ESI全球前1‰,排名第41位;在自然指数(Nature Index)排名中,化学学科位居全国高校第13位;在2023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化学学科位居全球第23名,化工学科位居全球第35名。在2024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化学排名第19位、化学工程与技术排名第14位。
百年沧桑,风雨兼程;履践致远,行而不辍。在110年的时间长河中,从东吴到苏大,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科一路突飞猛进,以高质量发展奏响时代弦歌的强音,与祖国发展同命运、共前行的使命从未改变。
云程发轫 培风图南
进入新时代,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科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积极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进程中,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始终注重推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辅相成、学术研究和成果应用相互促进,不断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5年来,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科教师承担国家基础科学中心分中心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项等国家级项目120余项,年均到账纵向经费7000余万元。教师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全国创新争先奖、中国专利优秀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等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20余项。在Science(《科学》)、Nature(《自然》)、Nature Chemistry(《自然-化学》)、Nature Materials(《自然-材料》)、Nature Energy(《自然-能源》)等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产出了大量高水平学术成果。教师依托化学化工学科,创立苏大特种化学试剂公司1家、与地方政府和知名企业共建研究院4家、校企联合实验室30余家,累计同企业签订横向技术服务项目200余项,累计横向技术服务收入超过3亿元,带动产生经济效益超50亿元,为长三角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持。
百十传承 成风化人
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科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积极培养具有“四有”特质的新时代“大先生”,着力打造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学科师资雄厚,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外籍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人才20余人,省部级人才20余人,以及30余位外籍名誉教授和讲客座教授。
化学化工学科十分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化学拔尖创新班(本博一体化培养)、化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双学士学位班、化学英语强化班等,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科还聘请一批产业教授,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工作。学科坚持国际化办学理念,与国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合作研究,建立了本科生和研究生交换项目,着力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理论基础扎实、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精尖人才。
越山向海,攀峰踏浪;火种熊熊,赓续传承。百十年不是终点,是奋斗新起点。站在新征程上,化学化工学科将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学科高峰;持续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化学化工人才;坚持需求为导向,加强与产业对接,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育力度,营造人才健康发展环境。 (李映杏 雷 静)
- 上一篇:成都加速建设世界赛事名城
- 下一篇:曝黄圣依老公杨子疑似出轨 杨子黄圣依会分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