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疆茶博会丨一杯茯茶传古今

发布时间:2024-07-23 21:55  浏览量:41

“自古岭北不植茶,唯有咸阳出茯茶”。在2024新疆国际茶文化博览会4号馆入口处,咸阳茯茶的展区很醒目。漫步展区,会发现同为咸阳茯茶,也有不同的品牌和种类,因为茶叶原产地不同,哪怕是相同的制作工艺,也会发酵出不同茶香的茯茶来。

在很多新疆人的记忆里,泾阳茯砖茶可能是从小喝的最多的茶,因而新疆人也对这种茶情有独钟。或许这就是源自儿时的味蕾记忆。

泾阳茯茶生发独特“金花”

“咦,这茶虽是澄褐色,我怎么品出了香甜的枣味?”正在陕西泾阳恒昌茶业有限公司展区前品茶的市民王文茹,似乎觉得不可思议,闻一闻,再品两口,汤感厚润生津,韵味悠长。恒昌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穆保民说:“每个人对回甘的感受不同,你品出的味道正是你心中所想。”

穆保民说,泾阳茯茶的产生与古代丝绸之路密不可分,是丝绸之路带动起来的茶叶。很早以前,泾阳本不种植茶树,但地处关中腹地,泾河下游,自古是京畿要地,也是南茶北上必经之地。因而,从汉代开始泾阳就成了“官引茶”集散地。

关于泾阳茯茶的产生还有一段有意思的说法。从南方远距离运输过来的茶叶,有时候遇到下雨天,茶叶会出现发酵现象,茶商们都以为茶叶坏了。有人闹肚子,无意中喝了发霉的茶之后,肚子倒好了。茶商们发现,发霉的茶叶不是有害的,而是有益的。原来,茶商们发现茶中可以长出“金花”(即茯茶中的“金黄色星状斑点”),因“金花菌”在黑毛茶的二次发酵中生长繁殖、代谢作用,极大地改变和提高了原黑毛茶的品质,从而形成了茯茶独有的风格。

‌泾阳茯茶可以自然生长的“金花菌”是泾阳水质和地理环境的原因,‌泾阳的地下水质、‌酸碱度和水中的矿物质适宜“金花菌”生长发育的条件需求,使其自然生产出来的茯茶金花更加自然繁茂。这些金花不仅增添了茯茶独特的菌香味,还赋予了其丰富的健康营养价值。

说着,穆保民拿起一块带有“金花”的茶叶,用小型放大镜让王文茹观看,原来那是让泾阳茯茶名噪一时的金花。

在口口相传的故事中扬名‌

恒昌堂得名,据说与林则徐渊源颇深。因虎门销烟被道光皇帝革职流放新疆的林则徐,途经陕西,因水土不服,身患痢疾病倒在客栈中。此时,陕商姚正元正好也在该客栈,林则徐饮姚家的茯茶后,第二天病症大有好转。林则徐休养了两个月后,前往姚家看茯砖茶的制作。林则徐特为姚家提写堂号“恒昌堂”,并给姚家留下训言“心作良茶百世耕之有余,德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表达心中美好期望。后姚家先祖以“恒昌堂”作品牌,以“心作良茶”作为传世家训,成为了茶界的一段传奇。

7月12日,在2024新疆国际茶文化博览会现场,市民王文茹正在品尝“恒昌堂”茯茶。记者赵剑尘摄

在展区还陈列着《泾阳碑石》等书籍,记录了泾阳茯茶历史最早的刻石,供前来品茶的市民了解泾阳茯茶的历史。这本书的编者、姚家后人姚海滨介绍,清朝同治年间,清政府调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时,左宗棠曾到泾阳拜谒恩师徐法绩。泾阳知县得知后,特意选用泾阳茯砖茶接待。左宗棠小饮一口,觉得茶味绵厚醇和,问后得知,乃是湘茶到泾阳另行加工后制成。左宗棠甚为喜欢,还抽空到“恒昌堂”等几家茶号专门巡视一番。左宗棠率湘军西进甘肃、新疆作战后,军中将士大多水土不服,左宗棠令服用茯砖茶调理,效果比较好。后来,左宗棠主持茶务改革,加速了茶叶贸易的发展,增加了泾阳茯茶的产销量,湖南十多家茶商相继在泾阳开业制茶,泾阳茯茶步入兴盛时期。

清代学者纪晓岚也曾作《乌鲁木齐杂诗》百余首,其中一首记录了畅饮泾阳茯砖茶的感受,“闽海迢迢道艰难,西人谁识小龙团。向来只说官茶暖,消得山泉沁骨寒。”纪晓岚自注:“土人惟饮获茶。云此地水寒伤胃,惟茯茶性暖能解之。茯茶者,商为官制易马之茶,因而附运者也。”这也间接说明了自古丝绸之路而来的泾阳茯砖茶,为何从古至今,一直受新疆人民的青睐。

资深茶友程书齐在此品茶后赞不绝口:“这茯茶口感真是余韵悠长,仿佛我们品尝的不是茶,而是岁月的沉淀和匠人的用心。”还有的市民对其丰富的营养价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仔细询问着茯茶中金花的功效和作用。

“恒昌堂”茯茶不仅在口感和品质上吸引了乌鲁木齐的爱茶人,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也令他们着迷。茯茶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以及与林则徐等历史名人的传奇故事,让人们在品茶的同时,也仿佛穿越时空,领略了茯茶经年不变的魅力。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