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公羹陆氏茶——千年传承

发布时间:2024-10-13 20:27  浏览量:2

《陆文学自传》记载:“陆子,名羽,字鸿渐,不知何许人……始三岁,惸露,育于大师积公之禅院……。”陆羽被后世尊为“茶圣”,所著《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关茶的专著。“伊公羹陆氏茶”作为《茶经》中茶道文化的缩影,代表了中国以德治国、茶学以及陆羽“以茶代羹,弘扬俭德”的核心价值观。《茶经》的问世,极大地推动了中唐以来千年不绝的喝茶风尚,对中国乃至世界茶文化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一、 “伊公羹陆氏茶”充分体现了陆羽千年传承的精

神以及陆羽《茶经》的写作思想。

“伊公羹陆氏茶”最早见诸陆羽《茶经》《之器》篇。《之器》篇介绍了二十四种烹茶器具,所谓“茶器二十四事” 是陆羽的一大创举,“伊公羹陆氏茶”便是铸造在煮茶用的风炉上的。风炉以铜铁铸之,如古鼎形,厚三分,缘阔九分,令六分虚中,致其圬墁,凡三足。古文书十一字,一足云“坎上巽下离于中”,一足云 “体均五行去百疾”,一足云“圣唐灭胡明年铸”。其三足之间设三窗,底一窗,以为通飚漏烬之所,上并古文书六字:一窗之上书“伊公”二字,一窗之上书“羹陆”二字,一窗之上书“氏茶”二字,所谓“伊公羹陆氏茶”也。

伊公,即商朝的贤相伊尹,名为挚,一生辅佐商朝五位帝王,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传奇人物。初时隐居山野,躬耕务农,然而他身份虽卑却心忧天下。后经商汤三次礼请,始出为相,并用自己的智慧辅佐商汤消灭了残暴的夏桀王朝,在中国历史上备受文人志士的敬仰、推崇,被后世尊为“元圣”。孟子称他是能承大任的圣贤。《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伊公论道:“天子不可强为,必先知道。道者,止彼在己,己成而天子成。天子成则至味具。故审近所以知远也,成己所以成人也;圣人之道要矣,岂越越多业哉!”

伊尹除了在治理国家上具有卓越贡献之外,还以擅长用鼎器烹饪而著称于世。《辞海》引《韩诗外传》载:“伊尹……负鼎操俎调五味而为相”,这是用鼎作为烹饪器具的较早记录。古代鼎器为传国之重器,通常用于国家隆重礼祭,能代表中国最大煮具是鼎,伊公以鼎器烹饪五味调和的美羹佳肴流芳千古。

陆羽青年时期有报国之志,后遇安史之乱。《陆文学自传》记载:“自禄山乱中原,为《四悲诗》,刘展窥江淮,作《天之未明赋》,皆见感激当时,行哭涕泣。著《君臣契》三卷,《源解》三十卷,《江表四姓谱》八卷,《南北人物志》十卷,《吴兴历官记》三卷,《湖州刺史记》一卷,《茶经》三卷,《占梦》上、中、下三卷,并贮于褐布囊。─上元辛丑岁子阳秋二十有九日。”

茶圣之伟大,把伊公治国之道、饮食之道引伸出“茶道”,传承并强调“精行俭德”,提示警醒“安史之乱”,帝王急需修德,抒发了茶圣爱国爱民之情怀。因此,“伊公羹陆氏茶”是传承关系,而非并列。陆羽借鉴伊公论道、论德、烹调论(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等思想用鼎煮茶,把茶境、茶德、茶事、茶学和道家五行融于一鼎之中。陆羽铸鼎铭志,在煎茶风炉上铸铭文曰“伊公羹陆氏茶”,表明了陆羽的志向。可以说,“伊公羹陆氏茶”充分体现了陆羽的理想价值观和千年传承的精神以及应有的历史地位,也反映了安史之乱时,陆羽《茶经》的写作思想。伊公是名垂青史的贤相,陆羽是功益千古的茶圣,各领风骚,各有殊勋,堪称我国历史上备受景仰的圣贤名人。

陆羽把象征国家鼎盛的鼎鍑国饮“伊公羹陆氏茶”呈现给世人,陆羽无愧于治国如烹茶的一代圣人。

二、“伊公羹陆氏茶”,是陆羽《茶经》贡献给世界的中华茶道文化品牌 。中国茶界历来就有“《茶经》出,则茶道兴”的说法,“伊公羹陆氏茶”体现了陆羽传承伊公以道以德治国的核心价值,也可以说“伊公羹陆氏茶”就是《茶经》思想的缩影。

《茶经》“精行俭德”考“茶之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陆羽提出“精行俭德”,隐含对唐王朝皇帝及臣子的要求,是对伊公在商代提出的“慎乃俭德,唯怀永图”及“咸有一德”思想的再次强调和重申,陆羽加上“精行”二字,其意思重在精行,而不是把俭德挂在嘴上,不注重自身修为。详见:《尚

书·商书·太甲上》记载:“……慎乃俭德,惟怀永图……”。(注:唐代实行《今古尚书》并存,见“唐会要卷七十七”。)【另《尚书·商书·咸有一德》、《吕氏春秋·本味篇》有伊公论德论道的相关论述】。

茶圣之伟大,在于“以茶代羹”传承并弘扬伊公“俭德”思想,而非自比伊公。

《茶经》四之器:其三足之间,设三窗,底一窗以为通飚漏烬之所。上用古文书六字:一窗之上书“伊公”二字;一窗之上书“羹陆”二字;一窗之上书“氏茶”二字,所谓“伊公羹陆氏茶”也。

有诗为凭:

《连句多暇赠陆三山人 》

唐·耿湋

一生为墨客,几世作茶仙。 ——耿湋

喜是攀阑者,惭非负鼎贤。 ——陆羽

“喜是攀阑者,惭非负鼎贤”,阐明陆羽“伊公负鼎”的理想抱负。

陆羽青年时期,有报国之志,又恰逢安史之乱。《陆文学自传》记载,“自禄山乱中原,为《四悲诗》,刘展窥江淮,作《天之未明赋》,皆见感激当时,行哭涕泣。著《君臣契》三卷,《源解》三十卷,《江表四姓谱》八卷,《南北人物志》十卷,《吴兴历官记》三卷,《湖州刺史记》一卷,《茶经》三卷,《占梦》上、中、下三卷,并贮于褐布囊。──上元辛丑岁子阳秋二十有九日”。

陆羽治国入世思想之师伊公,出世思想之师皎然法师(详见《陆文学自传》及孟郊《东野文集》,孟郊《东野文集》记载陆羽怀念恩师皎然法师的诗“禅隐初从皎然僧,斋堂时谥助茶馨。

十载别离成永诀,归来黄叶蔽师坟”。皎然法师首提“茶道“)。

陆羽从小在寺院学茶,抚育抚养之恩师是智积禅师。

陆羽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积极入世、出世、到禅隐、随僧而去划上了一个圆满句号。

参考文献:

[1] 陆羽《茶经》

[2] 陆羽《陆文学自传》

[3]《尚书·商书·太甲上》

[4]《尚书·商书·咸有一德》

[5]《吕氏春秋·本味篇》[6]耿湋(唐)《连句多暇赠陆三山人》

作者:赵飚

附: “伊公羹陆氏茶”是传承关系,而非陆羽自比伊公。

明·鲁彭《刻茶经叙》(嘉靖二十一年柯双华竟陵本卷首)记载:……其日“伊公羹,陆氏茶”,取而比之,定以自况,所谓

易地皆然者,非欤?

由于明朝鲁彭不了解伊公思想的核心是“圣人之道和德”,对《茶经》“精行俭德”茶道思想与“伊公羹陆氏茶”的内在联系,以及陆羽著《茶经》时所处的安史之乱的社会背景缺乏考证,导致近代学者在研究《茶经》“伊公羹陆氏茶”时纷纷以陆羽自比伊公作解。笔者以为,其实是误解了陆羽的本意,故在此做以校正,伊公与陆羽是传承关系而非陆羽自比伊公。

书·商书·太甲上》 记载:“……慎乃俭德,惟怀永图……”,及《尚书·商书·咸有一德》关于德的论述。

【注:根据唐会要卷七十七记载,唐玄宗下诏曰:“其年五月五日。诏曰。间者诸儒所传。颇乖通议。敦孔学者。冀郑门之息灭。尚今文者。指古传为诬伪。岂朝廷并列书府。

以广儒术之心乎。其河郑二家。可令依旧行用。王孔所注。

传习者稀。宜存继绝之典。颇加奖饰。子夏传逸篇既广。

前令帖易者停。”】根据唐代官方认可的今古《尚书》并存的典章制度,证实《茶经》中的“俭德”及“俭德”思想来自古文《尚书》的相关文献。

陆羽在“安史之乱”时提出“精行俭德”,隐含对唐王朝皇帝及臣子的要求,是对伊公在商代提出的“慎乃俭德,唯怀永图”及“咸有一德”思想的再次强调和重申,“精行”

二字陆羽所提,其意思重在精行,而不是把俭德挂在嘴上,不注重自身修为。

陆羽继承了伊尹烹调论的思想,把伊公“五味调和论”引申为烹茶需五行到位,把“火候论、水候论”等一系列烹煮方法应用于煮茶品茗,形成了影响深远的《茶经》茶道文化—煎茶道。(“伊公论道”:“……道者,止彼在己,……圣人之道……”。详见:《吕氏春秋•本味篇》)“凡茶有九难”,陆羽经过长期实践探索,发现茶与水、火、风相结合的规律,提出了煮好茶需“三沸三变”的规律。陆羽认为,烹茶品茗能有益身心,用五行代表伊尹的五味,

所谓循环往复,相生相息。

其次,陆羽和伊尹都是精行俭德之人,推崇圣人之道

他们有着一样孤寂的童年,不凡的经历造就了他们非凡的

意志。他们品行高洁,坚守操行,行事精益求精,严守道

德规范。他们烹煮悟道,忧国忧民,纵观古今,真正有作

为的人都是精行俭德之人。陆圣在《茶经•一之源》记载,

“茶之为用,性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可见陆

羽“以茶代羹”,弘扬俭德,所谓“伊公羹陆氏茶也”,乃

是对茶人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是衡量茶人道德、品行、信念的标准。陆羽终生爱茶嗜茶,通过煮茶品茗,演绎着中国茶道的真谛。

陆羽首次把饮茶当作一种艺术过程来看待,制定了选

水、选碳、炙茶、煮茗、一沸、二沸、三沸、品饮等一套中国茶道、茶艺,强调茶人的品格和思想情操。

陆羽还首次将我国儒、释、道的思想精华和中国古典美学的基本理念融入茶事活动之中,把茶事活动升华为富有民族特色、博大精深的高雅文化─茶道。

经考证发现,陆羽《茶经》二十四器蕴含了浓浓的中国文化元素,每器都有深厚的文化典故。尤其是代表性器皿“风炉”,在设计上也有佛、道、儒三家文化的印迹,极具中国文化特色和美感。风炉纹饰“莲芭”象征佛教,寓意圣洁出世之心;“垂蔓”表明文人雅士的好;“曲水”代表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曲水流觞,大唐盛世文人雅士多喜三月三曲水宴。风炉“凡三足”,一足云“坎上巽下离于中”,代表水在上风在下火在中;一足云“体均五行去百疾”意味着人体五行均衡可去百病,体现道家文化;一足云“圣唐灭胡明年铸”反映了陆羽的爱国神,”圣”唐之“圣”字可能是指圣上(帝王),作者认为同时也指圣人之道。

因此,陆羽《茶经》所载“伊公羹陆氏茶”作为中国《茶经》茶道的核心价值,也就确立了其作为《茶经》茶道文化品牌的定位,从而开启了茶为德饮的中国茶文化千年文明之旅。

《连句多暇赠陆三山人耿湋》(唐·耿湋)

一生为墨客,几世做茶仙。─耿湋

喜是攀阑者,惭非负鼎贤。─陆羽

三、“伊公羹陆氏茶”弘扬煎煮之风,成为享誉世界的中国名片。

唐代形成了中国最早的茶道形式─煎茶道,它鼎盛于唐代中晚期,至今千年不衰。陆羽是唐代二十四器煮茶法的创始人,他在《茶经》中详细讲述了煮茶法的制作过程。

《茶经•四之器》列出了煮饮用器二十四器,提出煮茶的具体方法步骤。《茶经•六之饮》“凡茶有九难”中提出了煮好茶要重点把握好九个方面,一曰造、二曰别、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飲。《茶经•四之器》“风炉”炉身上铸有“伊公羹陆氏茶”六个字,既是对伊公思想及方法论的继承和发扬,也说明陆羽对自己创导的煮茶品茗的煎煮之风有着充分的自信。

陆羽创导的“煮茶法”堪称中国茶道、茶艺的典范。

唐代文人封演在《封氏闻见记》中记载,“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论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

陆羽“煮茶法”在当时已有相当的社会影响,斐汶撰《茶述》,张又新撰《煎茶水记》,温庭筠撰《采茶录》,皎然、卢仝作茶歌,推波助澜,使中国煎茶道日益成熟。

陆羽以鼎煮茶,“鼎”者,古之国之重器,鼎定、鼎立,象征国家鼎盛。伊公以羹为喻论政,茶圣学伊公改创以茶为喻论国,治大国尤如好的煎茶功夫,五行调和,国运昌盛。

中国是茶的故乡和茶文化的发祥地。如果自“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算起,浩浩荡荡五千年。千百年来,种茶、制茶、饮茶已成为中华各民族的生活习俗,并由此衍生出博大精深和多彩多姿的茶文化,茶和茶文化是中国贡献给世界人民的巨大福祉。陆羽把“伊公羹陆氏茶”铸在茶鼎上,标志着一个世界级文化品牌的诞生。把“伊公羹陆氏茶”定为千年国饮品牌,实属中华茶人之幸事,也必将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中国名片。

《茶中杂咏·茶鼎》

唐·皮日修

龙舒有良将,铸此佳样成。

立作菌蠢势,煎为潺湲声。

草堂暮云阴,松窗残雪明。

此时勺复茗,野语知逾清。

孟郊《东野文集》中录有陆羽晚年对皎然恩情感怀的诗:“万木萧疏春节深,野服浸寒瑟瑟身。杼山已作冬令意,风雨谁登三癸亭。禅隐初从皎然僧,斋堂时谥助茶馨。十载别离成永决,归来黄叶蔽师坟。”陆羽这首悼诗情深意切,他逝世后的墓地也与皎然塔比邻,垂芳千古,启迪后人。

他完美演绎了从入世到出世的整个人生过程。最终随僧而去。(还有一说陆羽死后安葬于竟陵)陆羽治国入世思想源自商代贤相伊公,出世思想之师为皎然法师,抚养抚育之恩师是智积禅师。从陆羽提出 “伊公羹陆氏茶”治国之道,到“禅隐初从皎然僧”,最终受皎然法师影响逐渐淡出世外,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湖北天门西塔寺僧众在 1933 年重刻了《陆子茶经》,新明禅师写了一篇颇有禅味的序,曰:陆羽“非僧非俗,亦僧亦俗。无僧相也无无僧相,无俗相也无无俗相。……《茶经》亦当粉粹,虚空杳杳冥冥而不尽然也。茶之为经,无翼无胫,不飞不走,而亦飞亦走。空仍是色,则又不得不染之楷墨。”这一段话算是说透了陆羽的身份,也算得上是最权威的评定。

纵观中国茶的发展史,历来就与佛门有着不解之缘,僧人在两晋时期即开始坐禅饮茶,到了唐朝,饮茶之风盛行南北,禅宗盛行,佛门嗜茶、尚茶之风愈加普及,唐代文人学士在家念佛者日众。唐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入藏,茶作为重要陪嫁品传入西藏,自此藏民饮茶便成为时尚,甚至达到了“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地步。自唐宋时期,我国寺院中也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庄严肃穆的茶礼和茶宴,饮茶成了寺院佛事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著名的赵州从谂禅师“吃茶去”公案,自此“吃茶去”便成为禅林法语。

日本煎茶道源头亦来之中国。唐贞元时期,日本在中国留学的最澄法师把茶种、茶艺从中国带回日本,把所带回的茶种种植在他的家乡滋贺县比睿山,这是日本第一个茶园,煎茶开始在日本流行。南宋时,日本荣西禅师把中国点茶法输入日本,此后村田珠光创立草庵流,武野绍鸥发展中兴,千利休创立“和敬清寂”日本茶道思想,煎茶道一度偃息。到江户时代中期,日本禅师高游外重新确立煎茶的法与道,五十七岁时,高游外开始了长达 20 年的煎茶卖茶生涯,故称“卖茶翁”。由于日本人非常喜欢唐代茶文 化,至今,日本抹茶道使用的煮水茶釜和风炉,实际上是唐代器物的延伸。

历史已远去,传承当继续。要大力弘扬中国传统茶文化,禅茶文化,茶禅文化,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助推中华民族文化伟大复兴。茶为国饮,国盛茶兴。当今是中国最好的时代,让我们怀着纯粹的敬畏之心,聆听内心爱茶的初衷,重拾中华茶道为图腾的价值观,中国茶道必将成为连接世界各国人民的文化纽带,将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作者:赵 飚 张福生

茶经经典名句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

川有两人合抱者,伐尔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

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 ─陆羽

啜苦咽甘,茶也。 ─陆羽

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陆羽

《永嘉图经》:“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 ─陆羽

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日茶,二日槚

三曰蔎,四曰茗,五日荈。 ─陆羽

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

闷、脑疼、目涩、四肢乏、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

露抗衡也。 ─陆羽

黔中生恩州、播州、费州、夷州,江南生鄂州、袁州、吉

州,岭南生福州、建州、韶州、象州,其恩、播、费、夷、鄂、

袁吉、福、建、泉、韶、象十ー州未详,往往得之,其味极佳。

─陆羽

振兴中华茶文化 传承中华茶声音

打造中国最具震憾力茶饮品牌《伊公羹陆氏茶》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