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精神的文化寻根与时代践行

发布时间:2024-09-25 08:40  浏览量:103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对弘扬教育家精神、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作出全面系统部署,成为新时代新征程强教强师的纲领性文件。

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从教育家精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同时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进行教育家精神的文化寻根,从而更好地在新时代教育实践中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

教育家精神的文化之根,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崇德弘道的家国使命。“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集中反映了教育家的家国使命和文化责任。纵观5000年历史长河,熠熠生辉的贤师璨若星河,以孔子为代表的古圣先哲把国家使命和弘道追求扛在肩上,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追寻教育家精神丰厚的历史根脉可以看到,生生不息的大道文化至今支撑并影响着我们今天的治国理政、为学求教、待人接物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从传统价值观“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内圣外王、修己安人”到“把师德作为检验立德树人质量的第一标准”……触摸跳动在时代脉搏中的文化基因,可以让跨越时空的文明传递和弘道追求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更好服务于教育强国的时代召唤。

其二,内求至善的职业操守。“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指向道德规范与职业操守。“德”“仁”是我国社会伦理和教育思想的核心。《大学》主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从修身的三个层次提出了个人修德、人人自新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孔子则明确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告诫弟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垂范了后世师表。《学记》强调“凡学,官先事,士先志”,要求教师先做“人师”后做“经师”。唐代韩愈更是将师道精辟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塑造影响了千年的“师道”标准。

教育家精神的职业操守来自传统师道的内求特质。如果说“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三省吾身”“见贤思齐、切问近思、君子慎独”的内修文化是传统师道的理想人格。那么“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师德规范就是今天教育工作者的理想人格,而教育家精神就是这一理想人格的实践表达。因此,应充分光大传统师道向善、向上、向内、利他价值,以高悬的道德理想和自身的榜样示范促进教师反求诸己,从外铄他律的职业素养走向内求自律的职业操守。

其三,启智创新的学术能力。“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包含育人能力和职业态度。古代教育家很早就提出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善喻以教”“知类通达”“温故知新”等教育思想和教学原则。这些育人智慧如今依然是教育王国里的制胜法宝。《学记》提出了“小成”“大成”的育人体系,对今天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养落地具有比类迁移的重要意义。“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育人方略,对克服揠苗助长的教育浮躁、记问之学的填鸭施教、刷题快餐的生吞硬要都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坚持“启智润心、因材施教、勤学笃行、求是创新”,就要以有教无类的教育公平、因材施教的教育个性、知类通达的方式变革、善喻以教的规律锤炼推进办学治校和育人实践。

那么,如何更好地在新时代教育实践中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一要崇德弘道坚守使命。学校的重要使命是价值引领的全面育人,敦化市实验小学在“两个结合”实践中,一是以价值观弘道,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道”“德”教化,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精神谱系“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以“人”为精神载体,构建“三学四研”有道教育体系,在思政专题课、大单元融合课、国学校本课中开展“触摸古圣先贤”“宣讲英雄故事”“学习时代楷模”主题实践活动,在文化浸润、课程实施、教学改革、治理优化等方面深化“道”“德”实践,让学校处处都是弘道场,人人都做弘道者,时时都有弘道事。二是带好关键队伍,学校全力抓好三支队伍,把“我的教育故事分享”“有道育人我来说”“晒晒班级小可爱”等铸魂载体融入育人全过程。党政班子、党员教师、班主任榜样示范、身体力行,做最重要的道德践行者。三是争取协同力量,学校崇德弘道的教育实践塑造了教师的格局、境界,不仅教化了学生也影响了家长。“家长公益讲堂”“家长义工团”“家长助教队”等实践活动持续坚持6年,成为家校联系的金牌载体,推进了学校高质量办学。

二要向善利他涵养大爱。践行教育家精神需要涵养内功。一是外塑内学,学校矗立抗日英雄陈翰章像、建设国学馆、三省廊等显性标识,让师生随时随地见经典、见英雄、见教化,同时通过读典群奠基“见贤思齐”“三省吾身”“止于至善”的文化底蕴。二是勤修至善,学校从思想体系贯通了孔子、陶行知、于漪等古今教育家“仁”“爱”的师德魂,外学楷模,内树典型,正向激励,用身边人、身边事讲好师德故事,以教师群体为学、为事、为人的实际行动奠基学校发展,靠家长的满意度赢得办学治校的良好口碑。三是内省反思,学校确立每天放学前的5分钟为日省时间,师生共同省思一天的学习生活:今天我爱学生了吗?今天我努力学习了吗?我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鼓励师生倾吐真我,反求诸己,不断提升进德修业的成长自觉。

三要躬耕实践启智润心。一是修“启”“润”之能,学校以修德、健体、启智、尚美、拓劳为目标,以转变学习方式为减负提质的发力点,把“规律教学”作为落实核心素养的突破口,为教师输入教学论、课程论理念支撑“启”“润”之能,在学生学习动力、方法、习惯上用心着力破解育人困局。二是行“启”“润”之为,学校努力打好五育组合拳,全力做好体育、科学的加法,深化校园足球、花样跳绳、PBL综合实践活动品牌建设,强化走地式、研学式、体验式的项目化综合实践活动,努力把学生成长放在真实问题解决中,逐步实现善喻以教,知类通达的素养培养,彰显“健康体、聪明脑、温暖心”铸魂育人的教育魅力。三是成“启”“润”之效,学校视每个学生为教育的全部,使命更清晰,教师更敬业,路径更专业,效果更彰显。学校先后荣获全国传统文化示范校、全国传统艺术传承校、全国校园足球特色校、全国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校等荣誉。

标签: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