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不考虑面子因素,《天道》乐圣才是此次棋局的最大赢家”?

发布时间:2024-09-21 03:17  浏览量:17

上辑聊到“丁元英究竟在借刘冰在教给肖亚文什么”,浅谈一下个人看法:丁是在用事实向她证明-一切命运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客观规律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所以如若想真正干成、干好、持久,那么只此一途,别无他选。

下面进入本期主题——为何“乐圣必然会与格律诗合作”?为何“如果不考虑面子因素,乐圣公司无疑是这次资源整合的最大赢家”?

那个名为《格律诗公司文件》档案袋在刘冰卧室的电脑桌醒目的位置上放着,刘冰的手指搭在档案袋上无意识地轻轻敲打,呆呆地望着窗外一群打麻将的人,听着麻将桌那边传来的嬉笑、争吵、洗牌的嘈杂声音。现在距离签约宴会只剩下3个小时,他的心在感受着时间一分一秒地消失,他觉得自己的命运现在是以分钟来计算了。

——恰如林雨峰曾指出丁元英的:“这就是你最不地道的地方,什么都知道,还什么都干了。”试问-连蛇吞象乐圣这种精密之局都能布的天衣无缝的丁元英,又怎会料不到刘冰会如何运用如此“黄金机会”及其结局呢?因此许多读者被他对肖亚文说的那句:“如果他有特别不当,可以调整他的工作,但是不要辞退,给他一个继续留在公司的就业机会”而迷惑,认为这是丁无心致刘冰死地的证据,可问题来了:

·如果不是丁如此做,那么刘冰是否会落得如此下场?

·既然丁如此做,刘冰较大概率如此选,而如此选则较大概率导致某种极端结局,这条因果链是清晰的,丁不可能想不到,既然必然想到有这种大概率可能,他还这么做了,那不是在致其于死地又是什么?

由此又可延伸出一系列问题:

·如果不是丁与芮的神话实验,林雨峰会落得同样结局吗?

·如果不是遇到丁,那么肖亚文与芮小丹的认知会向同样方向发展吗?

再推而广之:

如果《天幕红尘》中的慕容九、方迪不遇到叶子农,那么他们的人生又会如何呢?

今天晚上8点,深圳乐圣音响公司与北京格律诗音响公司的签约宴会将在古城明珠饭店的中型宴会厅举行,8点19分正式签字。

无论社会舆论怎样评价这场诉讼,也无论乐圣公司怎样敌视格律诗公司,都不影响一个基本判断:乐圣公司走出困境的惟一出路就是依托现有格局与格律诗合作。尽管法庭的唇枪舌剑和林雨峰的坠崖事件还余音未散,而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最终还是让乐圣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抛开个人感情使两家公司走到了一起。

——此即“形势比人强”,某些论点将一切问题的根源全部推给“内因”,没错,内因是决定性因素,可若因此而完全忽视外因的作用,那同样是错误的。比如丁元英之于乐圣与林雨峰:

林的认知与性格是内因,丁是外因,可若丁不搞格律诗,林又会如何?你也许会说,因为林的内因,所以他必然有此一败,没错,只是世上又有几个丁元英?又有几个如丁元英般人物会去通过音响扶贫?且恰好在乐圣如日中天阶段又搞出个针对性的杀富济贫?更关键的是:

林的性格与认知又是如何形成的?完全天生吗?假如林是在起步期遇上了丁及如此事件,林也会如何呢?

所以,何谓“命”?“皆有因缘注定”中的“因缘的集合”即是。内因与外因皆是“因缘”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切莫一味只重视内因,而忽略外因,用所谓的“努力、我悟到的才是我的…”之类“舒心”之言而为自己的吝啬、不舍而自欺,试问国人不努力的有多少?追求认知提升而不努力者又有多少?真正得偿所愿-“有用”的又有多少?勿自欺。

经过3轮的艰苦谈判,乐圣公司分别与格律诗公司和王庙村生产专业户达成了一揽子的合作——

乐圣公司独家有偿使用格律诗品牌和音箱设计专利,独家经营双组分音箱,今后推出的乐圣旗舰双组分音箱命名为:乐圣-格律诗。

格律诗公司的音响机架产品全面进入乐圣公司销售网络。

乐圣公司将王庙村确立为“乐圣-格律诗”和“乐圣旗舰”及其它高档音箱箱体的生产基地,由格律诗公司对箱体质量提供有偿担保。

乐圣公司撤掉高档音箱箱体的生产线,将设备按工序分解,折算价格后以加工费偿还债务的方式借贷给王庙村生产专业户,由格律诗公司承担债务风险担保。

——细解一下该“一揽子合作”细节:

·“乐圣公司独家有偿使用格律诗品牌和音箱设计专利,独家经营双组分音箱,今后推出的乐圣旗舰双组分音箱命名为:乐圣-格律诗”-此次官司实质使格律诗一举完成了对追求极致且具有一定消费实力的发烧友市场的全面垄断,这从之前摇滚明星的迫切态度即可一目了然。与之对应的则是乐圣的此长彼消:若不合作,最终必因市场冰封、资不抵债而破产,所以唯一的解决方式就是通过成为核心套件提供方的独家合作继续维系生产,如此即可明白为何前述“乐圣公司走出困境的惟一出路就是依托现有格局与格律诗合作”了

而通过付费独家合作,乐圣不仅彻底解除了生存危机,而且实现了双方的全面绑定,如此虽然格律诗垄断了发烧友市场,可乐圣却因其“双组分结构”反而使其旗舰销量实现倍增,受益极大

·“格律诗公司的音响机架产品全面进入乐圣公司销售网络”-当下困扰格律诗的核心问题在于全国销售网络的搭建,这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及对应的时间与试错成本,而通过此次合作则可借乐圣的全国成熟销售网络一举完成全国布货,使其进一步加快对相关市场的垄断步伐,且此进程越快则对双方合作的主导权则越牢

·“乐圣公司将王庙村确立为‘乐圣-格律诗’和‘乐圣旗舰’及其它高档音箱箱体的生产基地,由格律诗公司对箱体质量提供有偿担保”-没有王庙村则失去了“扶贫”属性,而扶贫属性当下已成为促成此次合作以及格律诗品牌的核心部分,这就决定了王庙村(与冯世杰)的不可缺失

而介于王庙村的作用与定位则必然成为“生产基地”,且由于该体系已展现的巨大成本优势,乐圣必然会将其“‘乐圣旗舰’及其它高档音箱箱体的生产基地”转到王庙村,这同样是基于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必然选择。由此“环环相扣、既合作又相互牵制的闭环生态”浮出水面:王庙村负责生产-生产收益,乐圣负责销售-销售收益,格律诗负责管理-管理收益

·“乐圣公司撤掉高档音箱箱体的生产线,将设备按工序分解,折算价格后以加工费偿还债务的方式借贷给王庙村生产专业户,由格律诗公司承担债务风险担保”-由于全国市场的打开、以及生产内容的倍增(“乐圣旗舰及其它高档音箱箱体”),王庙村相对原始的生产体系已基本无法支撑,必须“鸟枪换炮”;

而因为王庙村成为了“‘乐圣-格律诗’和‘乐圣旗舰’及其它高档音箱箱体的生产基地”,这就使王庙村成为乐圣撤掉的高档音箱箱体生产设备承接方顺理成章,且由于“折算价格后以加工费偿还债务的方式借贷给王庙村生产专业户”,又使乐圣成为了王庙村的债主;并通过“由格律诗公司承担债务风险担保”分散了自身风险,并有效对各方起到牵制效果,确保了自身权益,一举多得。

综上,一切皆是顺理成章,故皆为必然,而这一部分的本质实际是为了解析市场经济的核心原则——利益的最大化,换言之,如若不是市场经济,那么就会又是另一种局面了。

通过合作,乐圣公司既能甩掉高档箱体劳动力成本高的劣势,又能保留PVC贴面音箱和普通家庭影院音箱对机械化程度要求高的优势,既能大量回笼资金,又能对格律诗公司和王庙村专业户保持一定程度的牵制,必将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格律诗公司和王庙村专业户几乎已经成了乐圣公司生产经营体系中的两个松散型联合体,如果不考虑面子因素,乐圣公司无疑是这次资源整合的最大赢家。

——为何能实现如此多维效果?因为一切皆是基于市场经济的利益最大化原则运行: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决定了合作与妥协,同时也决定了相互牵制与被牵制。

而这也反映出“天下万事皆一体两面且能量相当”:表面看似是格律诗对乐圣的“蛇吞象”,实则亦是乐圣借格律诗完成了更优资源配置与优势互补。若以此视角看历史则或会产生不同理解:比如历史上的外族入侵,究竟是被侵略?还是“下猛药治病”?不同视角或有不同理解。

有人说这是订单扶贫,也有人说这是生产机制造血扶贫。无论怎么形容,归根到底都是一场你死我活的诉讼使王庙村的农民获得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扶贫的核心不是“输血”而是建立“造血机能”,即一份可持续的收入来源,概而言之:要么是地,要么是就业。理解了这一层,也就大体明白了建国至今所有应对危机的经济刺激政策的根本逻辑所在了。

好了,这期就到这吧。下期主题:

刘冰的“心路历程”。

最后再提一件颇有意义之事:一直想深度聊聊“阳明心学”及《传习录》,但却发现这一题材并不适合做成“笔记”,因为这需要一定国学功底及人生阅历,而这就决定了曲高和寡成为大概率事件,因此一直未能成行。

说来也巧,由于偶然兴起而尝新“星球”,结果发现这竟是此类学问探讨的最佳载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所以若你有意了解与探讨此学,可加入进来,对此学问我自认为是有一定发言权的。

最后,为何要学习“心学”?个人感悟核心在于一言:

心病还须心药医。

这或是国人最好的“心药”,不仅因为这是遍寻与博览对比的结果,以及这经过了古今中外大量实践的检验,更因为这是国人所做,而非异国经典的舶来与译注。

所以欢迎并期待你的加入与同行,我想:这应该是一次美妙与深邃的旅程。

标签: 乐圣 天道 棋局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