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中老校长潘建中担任温州中学附属初中校长 听听他怎么说……

发布时间:2024-09-02 16:22  浏览量:10

9月1日,温州中学附属初中(以下简称温中附中)迎来新生报到,也预示着该学校正式开学。温中附中自建设之初就一直受到社会关注,那么该学校学生都将享受哪些温州中学的资源?温州晚报专访温州中学老校长、温中附中现任校长潘建中,揭开温中附中的“神秘面纱”。

校训承接温州中学:打造英奇少年

8月28日,记者一行来到温中附中。从地理位置来说,距离温州中学2公里左右,车程四五分钟,距离较近。

据悉,瓯海区几年前就谋划高标准建设温中附中。温中附中分管后勤的副校长项建光介绍,学校总用地面积约98.2亩,共7幢楼,涵盖2幢教学楼(正心楼、正知楼)、行政楼(正合楼)、创新学习中心(奇思楼)、师生服务中心(奇志楼)、生活活动中心(奇胜楼)等,且每幢楼之间均有风雨连廊相互连接。今年共招收七年级10个班级。

在门口环视一圈,这些现代建筑中嵌入了一座仿古的亭子,这是仿照老温州中学的怀籀亭所建,亭子的对联则选取了著名书法家赵朴初为瑞安“玉海楼”题写的“疏周礼研契文间诂墨子,搜轶篇罗新籍藏书玉海”,这幅对联高度概括了孙诒让先生的学术功绩。怀籀亭则出自朱自清先生所写的温州中学校歌“怀籀亭边勤讲诵,中山精舍坐春风”中。此外,温州中学和温中附中校标上的主体图形都是“怀籀亭”。

“温州中学附属初中与温州中学的联系,最直观的就体现在校名中。”潘建中介绍,他曾任温州市实验中学、温州中学等5所中学的校长,以及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院长、市教师教育院院长。如今,他受瓯海区教育局的邀请,任温中附中的校长,这也可以说是一种联系。

在温中附中的一楼大厅有一面“理念墙”,是邀请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系主任、教授张索题写的温中附中的校训“蒙以养正,化育英奇”,其中“英奇”二字正是传承于温州中学的校训“英奇匡国,作圣启蒙”。

“校训的凝练既要承上启下,继往开来,体现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面向未来,与时俱进。”潘建中介绍,刚刚创办的温中附中,尚缺少文化积淀,为此,他搜集了古今中外学校好几百条校训进行筛选,自己精选出了163条作为参照,而后邀请全校老师进行凝练,老师们借鉴、改编、撰写了16条,邀请专家进行评定,最后定下“蒙以养正,化育英奇”为校训。

“我们期待在‘正身守道’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将来培育英才奇才奠基。”潘建中说。

依托温州中学创新人才培养团队开展初高衔接

不仅是学校设计上有所关联,在管理、师资上两所学校更是紧密相连。

“温中附中作为温州中学唯一的一所附属学校,今后在特色教师的交流、初高衔接的实践、创新人才的培养、‘小数学家’的培育等诸多方面,也是紧密联系的。”潘建中提到,今年温中附中就委派一位老师到温州中学担任体验营的语文老师,温州中学则委派了王箭老师到温中附中担任分管德育的副校长。

“温州中学名师荟萃,近十几年来,指导学生参加高中数、理、化、生、信息五大学科竞赛成绩位居全省前列。”潘建中提到,温中附中未来将依托温州中学的创新人才培养团队开展初高衔接和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

另外,在教育教学方面,温中附中将会移植温州中学适合于初中的一些管理办法,促进温中附中的高起点、高品质办学。在学校治理方面,学校将组建温州中学附属初中管理委员会,成员由温州中学、瓯海区教育局、温中附中三方派员组成,温州中学委派人员担任管委会负责人。

我们在采访时,刚好碰到了德育副校长王箭。为迎接新生,他带着德育团队正在设置新生报到打卡校园的趣味活动,共5个打卡点。第一个打卡点在校门口,第二个是连廊,第三个点在怀籀亭,第四个是操场,第五个则是图书馆。“我们为所有的新生都准备了沙子,届时他们将沙子填满沙画,得出一个‘英奇少年’的字样。”王箭说,通过这个活动,让新生们不仅能更快了解校园,而且也让他们进一步了解学校的校训,了解学校文化。

针对教师推出导师制,打造名师团队

除了依托温州中学的资源之外,温中附中也将花大力气孵化更多的名师。潘建中介绍,在瓯海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和直接指导下,学校委托温州中学通过全国引才、面向社会招聘、区内选调流动、从知名高校引进优秀毕业生等多种途径,聚集了一支包括省特级教师、正高(教授)级教师、省教坛新秀、市和县级名师(名班主任)及“三坛”教师为主干的中青年教师队伍。目前教职工总人数41人,平均年龄33.3岁,平均教龄11年,区(县)级及以上骨干教师11人,占专任教师数的28.2%。

8月20至21日,温中附中召集全体老师举行了集体备课和德育研讨会分6个学科和德育领域,邀请了8位特级、正高级教师、市名班主任给温中附中的老师做专业引领,不仅有教学设计的分享、点评指导,还有德育研讨的座谈,拓展教师的视野,更深刻地把握新课标新教材的理念,更加紧密地强化家校社协同育人。这次研讨会上,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分管学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蔡呈腾说,新办学校需要凝练先进的办学理念,全面落实国家育人目标,同时也要创建自己的“正奇教育”课程体系,建立符合温中附中学生实际的“正奇”校本研修范式,开展共促师生发展的“正奇”教学科研工作。教师以团队的力量分工协作,成就每位教师能“教有范,正教化奇”。

“虽然我离校多年,但从来没有离开教育。”潘建中提到,他曾在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和温州市教师教育院(以下简称:两院)担任院长十多年的时间,对如何增强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教学领导力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在“两院”期间,他带领教研部门开展普高分层管理指导、义务教育学校“四项规范达标”、精品课程建设、教育质量OAR评价、优秀课题成果推广实施、名师工作站下沉到学校等工作;他也曾带领师训部门顶层设计“三坊五格”分层培训,实施“绿色耕耘”送培到县(校)、学科指导师“孵化”研修、“百名领军”教师研修、基于情景模拟的班主任研修,都有力地促进了全市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在培养老师方面,我们将推出导师制,无论是教学设计、命题分析、质量评价、智慧教育、班级文化建设等方面,都能找到对应的导师,协助学校的老师继续成长,打造名师团队。”潘建中说,随着师资力量的提升,未来也将更加有效地实施因材施教,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潘建中专访问答:温中附中毕业生享受市局直属学校的招生政策

记者:温中附中是一所新学校,您要将其打造成一所怎么样的学校?能谈谈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吗?

潘建中:我想将学校打造成一所既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又追求未来教育,关注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创新,注重教育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努力培养具有全面素养的人才。学校将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每位师生充分而自由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学校的优势是“一张白纸,可以画最美的图画”。但是也有一定压力,如学校竣工到开学筹备的时间太紧;教师来自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需要一定的磨合期;所有的规章制度需要制订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只要我们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科学应对,力争把“挑战”转化为办学的“机遇”。

记者:除了温州中学之外,温中附中还有哪些其他助力?

潘建中:在瓯海区委区政府、温州市教育局对温中附中的强力支持下,温中附中的毕业生享受温州市教育局直属学校的招生政策,也就意味着他们可以参加温州中学的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也能够享受温州中学等重点高中定向指标分配到初中的政策。此外,瓯海区政府还将温中附中列为全区六所重点打造的“主城教育窗口示范校”之一,为学校的高起点、高品位办学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此外,温中附中还得到温州医科大学(及其附属医院)、温州理工学院、温州肯恩大学的关注,签署了合作共建协议。这些高校将充分利用自身特色和优势,参与温中附中的科普教育、健康促进、生命教育等素质教育活动,并向师生开放各类硬件资源,提供教育培训支持。

温州晚报记者傅芳芳 实习生 陈蕾蕾

摄影:张啸龙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