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第二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综述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发布

发布时间:2024-08-22 20:28  浏览量:18

2023年12月,浙江省第二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正式公布。本届优秀成果奖共评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应用对策研究与科普优秀成果奖、基础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三大类299项,其中一等奖60项、二等奖179项、青年奖60项。获奖成果紧扣中国式现代化进程重大命题,按照“真”“情”“实”“意”总要求,围绕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主线,立足浙江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伟大实践,聚焦哲学社会科学各领域研究前沿,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中发出浙江声音,彰显了浙江学人深厚的学术积淀、缜密务实的学术方法和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本届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成果主要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特点:

坚持“两个结合”,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本届获奖成果坚持“两个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在及时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研究迈向新高度。

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编著的《习近平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集中展现了习近平同志在省域层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是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活教材;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传播研究中心刘同舫教授等的《青年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研究(第二版)》,在重新定位和理解青年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运用青年马克思的政治哲学思想,逐渐克服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代性问题、实现对资本主义道路超越的进路;浙江大学陈国权教授等的《功能性分权:中国的探索》,运用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探讨中国特色的权力制约监督体系,原创性地提出“功能性分权”概念,阐释了当代中国“强监督—弱制约”的控权模式。

刘同舫等著《青年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研究》

陈国权等著《功能性分权:中国的探索》

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编著《习近平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

浙江财经大学中国政府监管与公共政策研究院王俊豪教授等的《中国特色政府监管理论体系与应用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立足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拓性地构建了中国特色政府监管理论体系的整体框架,为提高政府监管效能提供政策思路;浙江大学中国开放型经济研究中心黄先海教授等的《赋能型政府——新一代政府和市场关系的理论建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框架下提出了赋能型政府理论,探索具有中国风格、兼容一般规律的政府和市场关系,为构建新一代政策工具提供参考。这些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重要成果。

本届优秀成果奖评选出一批融通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国外哲学社会科学资源等的著作,在推动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上有较大影响。温州大学时勘教授等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心理促进机制研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探索》,通过全国大样本调查,探索了古今中西文化论争中“中国梦”的民众心态,提出民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国家认同表现出高度一致性,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全面从严治党研究中心董瑛教授的《清廉中国:中国共产党治理腐败的时代图景》,以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学说、马克思主义“廉价政府”建设思想、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为基础性理论工具,从“海晏河清、朗朗乾坤”的清廉中国建设视角出发,形成了关于政党治理、清廉建设、权力监督等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概念、新议程、新话语;浙江工商大学蒋承勇教授等的《19世纪西方文学思潮研究》(六卷本),以“反思”为基点展开对19世纪文学思潮的深度创新性研究,对深化中国新文学研究、推进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建设、拓进比较文学学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王俊豪等著《中国特色政府监管理论体系与应用研究》

董瑛著《清廉中国:中国共产党治理腐败的时代图景》

蒋承勇总主编《19世纪西方文学思潮研究》

注重创新激发,

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届获奖成果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新难题、新动向、新挑战给予了充分的理论关怀,为高质量发展强动力添活力聚合力提供理论支持。

浙江财经大学魏江教授等的《数字战略》,系统回答了数字企业数字资源配置、数字能力构建、数字化组织打造等时代命题,为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提供了产业治理的新方向,是国内首部研究数字经济时代企业战略框架的著作;浙江省人才发展研究院谢小云教授等的《数字化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基于人与技术交互的视角》,围绕数字时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机交互问题,创新性提出“人与技术交互”理论框架;浙江大学数字法治实验室胡铭教授等的《数字法治:实践与变革》,解析了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层面的数字法治内涵,阐释了数字经济的本质内涵,提出了数字法治保障数字经济的实现路径。

浙江学人聚焦制度优化、产业升级、内外贸综合实力提能升级等议题,为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浙江工商大学数字创新与全球价值链升级研究中心陈衍泰教授等的《海外创新生态系统的组织合法性动态获取研究——以“一带一路”海外园区领军企业为例》,为中国海外企业在弱制度情境下适应、整合、巩固海外创新生态系统提供理论基础;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张旭亮研究员的《新地缘政治格局下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面临重大问题及建议对策》,对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联动增强我国数字变革的创新活力和发展动能提供了可行建议;浙江工业大学现代化产业体系研究院程惠芳教授等的《全球高标准经贸规则与贸易便利化比较分析》,提出要对标全球最高经贸规则,加快制度型开放,增强我国在新一轮全球经贸规则体系重塑中的话语权;浙江工商大学经济运行态势预警与模拟推演实验室苏为华教授等的《综合评价基本理论与前沿问题研究》,融合统计学、管理决策、系统学科等领域的思想方法,构建了综合评价的理论体系框架。

魏江等著《数字战略》

胡铭等著《数字法治 实践与变革》

立足“两个先行”,

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建言献策

本届获奖成果立足浙江担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实践使命,持续深化理论研究深度、提炼实践经验、探索创新路径。

浙江财经大学浙江省域现代化监测与评价实验室李金昌教授等的《共同富裕统计监测评价探讨》,构建了包含经济质效并增、发展协调平衡、精神生活丰富、全域美丽建设、社会和谐和睦与公共服务优享6个一级指标的共同富裕过程性评价体系,是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后第一个统计评价指标体系,弥补了国内同类研究的空白;浙江工商大学郁建兴教授等的《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与政策议程》,构建了包括发展性、共享性、可持续性三大要素的共同富裕整合性发展框架,设计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资源和机会分配格局、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等核心政策议程;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刘培林研究员等的《新发展环境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研究》,认为“民生建设也是生产力”,提出了“劳动奖补”、公共资源全民公平赋权和市场化交易等富有创新性的政策,相关成果获得中央主要领导同志肯定性批示,一些重要观点建议被纳入党的二十大报告。

本届获奖成果还聚焦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中的养老、消费、住房、教育等民生问题,回应人民群众诉求和期盼,为人民立言、代言。

浙江大学民生保障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何文炯教授等的《中国老龄社会的社会支持体系研究》,聚焦老年群体的收入保障、医疗保障、照护保障、养老服务、精神支持和老龄社会的数字化治理等,提出了老龄社会的多元共治体系;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住房和房地产研究院虞晓芬教授等的《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 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研究》,经过大样本调研,识别了影响保租房项目推进难问题的成因,对完善中国特色住房保障体系具有较强的政策启示意义;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省“八八战略”创新发展研究院林晓珊教授的《中国家庭消费分层研究》,重构了一套适合中国实际的消费分层指标体系,为缩小消费差距和刺激消费增长的政策设计提供依据;浙江省共同富裕文化创新研究中心毛丹教授等的《饭圈观察:组织特征与圈内外关系》,聚焦社会新群体及其社会结构融入度问题,将近些年关于“饭圈”的新闻式讨论提升为社会学研究论题;浙江大学张应强教授的《大学制度与大学治理》,从大学制度建设的角度研究世界一流大学,为新时期高校制度创新提供依据。

何文炯等著《中国老龄社会的社会支持体系研究》

林晓珊著《中国家庭消费分层研究》

坚持守正创新,

打造具有中国气派、

浙江特色的新时代“浙学”品牌

浙江学人赓续浙学求实疾虚、批判求新、经世实学的精神,以浙江文化研究工程为载体,致力于系统梳理浙江文化的传承脉络,挖掘浙江文化的深厚底蕴,推出了一大批精品力作,初步形成具有中国气派、浙江特色的新时代“浙学”品牌。

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张涌泉教授等的《敦煌文献语言大词典》,全书收词21939条,共550万字,填补敦煌学研究领域缺乏专业语词工具书的空白,被誉为“中国‘敦煌学’事业的‘三峡工程’”;浙江师范大学江南文化研究中心陈年福教授等的《殷墟甲骨文辞类编》是在历经20年自建甲骨文全文数据库基础上,编纂而成的全新甲骨文引得类工具书;浙江师范大学江南文化研究中心胡铁球教授等的《兰溪鱼鳞图册合集》,历时9年,共计752册,20余万页,是世界上第一次系统出版的以县为单位基本完整的鱼鳞图册;浙江工商大学聂付生教授的《浙江婺剧口述史(八卷本)》系浙江省文化研究工程重大项目,采访艺人140余位,文字300余万字,收录照片3000余幅,对厘清婺剧历史的发展脉络,发扬婺剧艺术和文化价值、提升婺剧影响力和知名度有重要价值;浙江大学宋学研究中心龚延明教授等的《明代登科总录》,囊括明代全部登科进士名录、小传,是对明代进士数据的大普查,为明代科举史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浙江工业大学文化地理学研究中心梅新林教授等的《浙江学术编年》,重构了浙江学术史的思想谱系,提炼出两大渊源、三大时段、四大高峰、六大基石的浙江学术内涵。这些成果扎根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是浙江学人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守正创新的倾心倾力之作,在推动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守护中华民族文化根脉、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张涌泉等主编《敦煌文献语言大词典》

胡铁球等主编《兰溪鱼鳞图册合集》

梅新林等编撰《浙江学术编年》

陈年福等编著《殷墟甲骨文辞类编》

龚延明等编著《明代登科总录》

本届获奖成果以推动学术成果通俗化和大众化表达,不断提升全民思想理论素质和人文社科素养为使命,顺应公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创新社科内容与形式,让社科理论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服务基层。

浙江大学陈红民教授等的《抗战为什么赢: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战争》,将抗日战争历史研究的最新成果以普及读物的方式呈现,在“大历史中讲细节”,用简捷生动的文字和历史图片,生动展现伟大抗日战争的真实血肉与肌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陈培浩研究员的《嘲讽“小镇做题家”是一个危险信号》,从网络热点话题出发,透视“小镇做题家”背后所涉及的教育公平、阶层流动、就业难等问题,在《浙江宣传》平台迅速引发极大反响,获得100万+的网络点击量。

宁波大学王占坤教授等的《城市体育健身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研究》,丰富和拓宽了老龄学和体育学的研究领域,构建了促进“体养融合”发展的路径;浙江省共同富裕文化创新研究中心方兴东教授等的《互联网口述历史·第1辑,英雄创世纪》,以口述历史的研究方法,用文字、图片、音频、影像等形式记录他们独特的记忆、经历、观点和故事,形成一个原始、丰富、鲜活、多维的互联网历史个人记忆库,全景式反映互联网50多年的发展与演进,深度展示网络时代人类新文明群像;浙江大学神经管理实验室吴晓波教授等的《非线性成长:吉利之路》,聚焦超越追赶的典型中国企业代表——吉利汽车,揭示了中国企业从二次创新到超越追赶、从线性成长到非线性成长的系统演化过程,揭示中国企业超常规崛起的科学规律。

本届优秀成果奖评选中,青年学者获奖比例超过40%,其中之江青年社科学者获奖86人、100人次,展现了浙江青年学者敢挑大梁、勇当主角的学术自信与创新活力,形成了一支具有创新激情、富有学术潜质的青年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生力军。

浙江工商大学经济运行态势预警与模拟推演实验室张崇辉教授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拓展及应用研究》,对提升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广度、推动经济统计理论应用创新有重要意义;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龚斌磊教授的《农业技术进步与生产率研究:回顾与展望》,创新地构建宏中微观结合、产前产中产后全覆盖、污染与环境兼顾的研究体系,为全面分析农业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供支撑;浙江立法研究院、浙江大学立法研究院郭栋研究员的《法理概念的义项、构造与功能:基于120108份裁判文书的分析》,用12万余份的裁判文书,探索重构“法理”的概念;浙江大学李思悦研究员的《Communicating Social Support in the Digital Age》,提出了数字时代网络社会支持的大众人际传播模型;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薛天航副研究员的《全球变局下推动中国经济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问题研究》,围绕对外开放面临的国际环境、提升经贸开放策略、巩固市场开放优势等,提出我国经济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策略、新举措。

长期以来,浙江社科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高水平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强省建设。本届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是对哲学社会科学强省建设阶段性检视,涌现出一批观照中国、观照时代、观照人民的优秀成果。赓续浙学经世荣光,谱写时代济民华章,当前浙江哲学社会科学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浙江社科界将深入践行“真”“情”“实”“意”总要求,围绕强省目标、聚焦改革创新,突出精品导向、主动担当作为,加快打造具有鲜明浙江辨识度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