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塔山下的延安第一区!

发布时间:2024-08-19 17:09  浏览量:15

陕西不止一面:

三秦大地上,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为三大地理板块,有粗犷豪迈的陕北,有深沉持重的关中,也有钟灵毓秀的陕南。在大众眼中,陕西不是也不应被简单的定义为黄土地,当我们走近陕西每一片土地,他们也不止有一个面孔,细致观察,你看,陕西的另一面,正在被你我发现……

“延安有宝塔,巍巍高山上;高耸入云端,塔尖指方向。”

在这里,中国革命走出低谷、走向胜利,延安也被称为革命圣地,延安宝塔更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如今的宝塔区是延安的“心脏”,既承载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核心带动作用,又聚力创新开放是延安开放发展的主阵地。

全新经济形式下,面对当好排头兵,走在最前头的殷殷期望,突破500亿的目标,宝塔区正在整装再出发的路上……

1

宝塔山上有宝塔

陕西老区谱新篇

人们总说“到了延安不登上宝塔山,就算是没有真正的到了延安。”

宝塔山,又称嘉岭山,位于延安市区中心,是延安的标志性地标建筑,是延安的象征,也是宝塔区的名称由来。

在宝塔区成为宝塔区之前,其历史可追溯至“2018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龙山文化芦山峁遗址,这处距今约4500年的遗址被誉为“华夏第一宫城”。

顺着时间往下推移,这里的文明和历史同样在史书上有所记载,在西周时这里是周人活动地区,春秋战国时期先后为狄、晋、魏、秦国所辖,其建制沿革在秦朝时为高奴县,隶上郡(上郡治所肤施,在今榆林市王沙坬村前沙台),县城在今宝塔区桥沟镇尹家沟附近。

隋唐时这里便有了延续千年的“延”字称谓,称延州或延安府,宋朝以后称肤施,此后便在肤施和延安间随着朝代而变换。

这里素有“秦地要区”“塞上咽喉”之称,而当一只红色之师来到这里后,那巍峨宝塔山,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光辉历史。

1935年延安、肤施两县合并,统称延安县,1937年党中央进驻延安,同年设延安市,为陕甘宁边区政府所在地。1949年3月,延安市和延安县合并为延安县,1975年撤销延安县,并入延安市。1979年3月,延安地区革命委员会改称延安地区行政公署;12月,延安市革命委员会改称延安市人民政府,属延安地区行署。

1996年12月26日,延安地区撤地设市,原市改为区,取域内著名的延安宝塔而改称为宝塔区。而宝塔区也是延安市委、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延安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这座为所在区域赋名的宝塔山,屹立于延安城东,延河之畔,山上的宝塔始建于唐代,历经岁月的沧桑,现存的建筑为明代所建。这座高达44米、九层八角的楼阁式砖塔,犹如一位庄重的老者,默默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唐代的初建,赋予了它深厚的历史底蕴;明代的修缮,使其在保留原有风格的基础上,增添了新的光彩。每一块砖石,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每一层楼阁,都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宝塔外,山上还有宋代摩崖石刻、范公井、烽火台、摘星楼、日本工农学校旧址、嘉岭书院、古城墙、古城寨遗址、明代铁制洪钟等文物古迹及古今名人诗词碑、纪念林等景观。

比如历代遗留下来的摩岩刻字多处,范仲淹题刻的“嘉岭山”隶书最著名,还有“胸中自有数万甲兵”等题刻。

而在革命期间,宝塔山见证了红军战士的英勇奋战,见证了军民团结一心的鱼水深情,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艰苦环境中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而当你站在宝塔山巅,看着滚滚延河水的壮丽景色,感受英雄城市的红色文化底蕴,亦会陷入记忆的长河中,深切领略革命先烈们的坚定信仰和无私奉献精神。

离宝塔山30公里左右是延安精神的发祥地,是中国农垦事业发源地——南泥湾。

1939年2月,陕甘宁边区成立生产委员会,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生产动员大会。

1941年初,在“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口号声中,八路军一二〇师三五九旅旅长兼政委王震率领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

短短几年时间里,广大官兵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平川稻谷香,肥鸭遍池塘,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为抗战、为中国革命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进一步改善了根据地的军民关系,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从来未有的奇迹”。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好地方来好风光……”

当这首熟悉的歌曲在耳边响起时,一代代南泥湾人正在主动接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接力棒。

如今的南泥湾,正在以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为目标,坚定生态兴村、旅游富民的发展思路。

据介绍,近年来,南泥湾镇通过改善河道清淤疏浚、河岸整治、人行步道、岸坡绿植,逐步恢复南泥湾河道天然景观,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使得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和南泥湾教育培训基地的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将延安精神贯彻到全区的宝塔,不光让生态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山川大地的基调实现了由黄到绿的历史性转变,书写出生态富裕的新画卷。

整个区域新型城镇化步伐亦在不断加快,在最新批复的《延安市宝塔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宝塔区的目标是:建设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产融合高品质生活示范区和城乡融合高效能治理样板区。

三大目标的确立,亦是宝塔区自身区位因素和历史底蕴所促使的。中心城区+老城区,需要宝塔区为全市做出发展表率,红色基因所铸就的延安精神,需要宝塔区坚定信念代代相传。

正因此,我们看到了这片古老又勇敢的土地,厚重历史与红色文化赋予了区域铿锵向前的自信,在时代变迁与现代化发展中,也自觉的担起了城市崛起的引领带动作用。

2

延安第一区

宝塔区的转型之路

中心城区是一座城市的定盘星,更是引领城市聚集增长和发展的“龙头”。

宝塔区,就是延安市的中心城区。

辖区上,宝塔区与延安市属市、区同城,是延安市城市发展最先开发且成型的板块。

在这里,既有城镇化进程中的延安老城区,又有现代产业崛起的高新区,更有延安的两大交通枢纽南泥湾机场和延安站,以及为解决空间不足、城景争地而承担拉大城市框架的延安新区。

经济上,宝塔区亦是支撑延安经济增长的“龙头”。

数据显示,2023年宝塔区实现生产总值475.6亿元,总量稳居全市第一,在延安2区10县1市的行政区划结构中,为全市GDP贡献1/5的体量。

所谓“龙头怎么甩,龙尾怎么摆”,承担着引领角色的宝塔区,迈进GDP500亿大关是可预知的未来。

而如何实现未来区域经济持续稳步向好?如何让中心城区这个城市发展“龙头”扬起来,带动延安创造无限的可能与惊喜?

肩负重任的宝塔区,自然深知不能按部就班闲庭信步,也不能局限在过去传统定位上,这片土地必须迎接城市经济时代的新使命。

纵观宝塔区发展历程,区位属性、资源背景、经济基础决定了,区域发展不免存在着传统农业价值低、转型慢;过渡依赖传统能源、产业单一、价值链短;区域开放性、创新性乏力等等难题。

如何寻找突破口?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宝塔区选择并坚持用创新驱动产业结构战略性转变,作为产业能级提升的突破口,用高技术武装传统产业,不断激发动力与活力。

在宝塔区看来,过渡依赖传统能源,无疑会为自身未来埋下隐患,但亦不能因噎废食。

宝塔区能源资源丰富,煤炭资源储量约10.83亿吨,占全市煤炭储量的9.8%;石油已探明储量1.46亿吨,占全市石油储量的10.4%;天然气探明储量1000亿立方米以上,占全市天然气储量的5%。

转变思路,将这难得的先天优势,充分转化成经济优势,跳出能源以“采”为主的桎梏,延伸产业链,提高“能源成色”。

谋划能源转型产业逐“绿”补“链”,传统能源与新能源优势互补,宝塔区给出了思路清晰路径明确的三个方向。

一是,宝塔区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实施工业技改项目,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破解产业转型所需的科技创新、人才储备和资金等。

二是,重金投入高端能化项目,重点发展高端化、精细化等能源化工产业,提高能源本地转化率,挖掘产业链延伸潜力,培育壮大本地能源服务业企业,加快构建较为完整的能源化工产业链。

三是,积极推进新能源产业布局,加快风电、光伏等项目的模式创新和落地实施,增加新能源产业链。

例如在一次能源的转型上,宝塔区将天然气化工这种,相比煤炭和石油等传统能源来说相对更加清洁和环保的能源,作为能化突破的首选。

大力开展天然气综合利用,采用上下游一体化发展模式,全力提高天然气产品的附加值,积极融入陕北能源综合利用整体产业链。

8月1日,延长石油延安天然气储气调峰及配套LNG项目储罐桩基工程,在位于宝塔区青化砭镇延安临站经济区化工园区正式开工,预计2025年底建成投产。

该项目主要建设日处理气量为200万方的天然气净化装置、两套日处理气量为100万方的天然气液化装置;新建4座5万方的LNG双金属全容罐;新建一套气化量40000Nm³/h的气化装置,以及提氦装置和其他配套设施。

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12亿元,上缴税金8400万元,带动就业170余人。

而该项目所在的延安临站经济区,是宝塔区“狠抓园区景区突破”,引进龙头企业、培育园区首位产业的侧重点之一。

这个园区产业定位,即是以精细化工、现代物流、智慧能源等为重点,全面打造能源化工集群、精细化工集群、物流产业集群,实现油、煤、气资源要素整合,高效化利用,助力宝塔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三个经济”发展,打通延安与华中、华南、西北以及国际市场的物流通道。

今年,宝塔区对于延安临站经济区的规划,将重点加快危固废综合处置、5万吨水性工业漆及高固体份涂料等3个项目建设进度,推进浩吉延安东站铁路引线、天然气CNG母站、城市生活垃圾分选与废塑料绿色循环等5个项目开工建设,持续跟进中央政府煤炭储备基地、大唐煤炭集运站等项目落地。

年产5万吨水性工业漆及高固体份涂料项目

新能源产业,也正在从试点探索向全面铺开转变。

在光伏产业布局上,宝塔区探索发展用户侧光伏应用及“光伏+”产业,不断拓宽和创新光伏的跨界融合。

例如积极探索“光伏+农业”等产业模式,鼓励企业大胆创新,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引导农户积极参与,实现“一地二用、农光互补”立体发展。

今年对于新能源产业的计划,目标是完成蟠龙、川口风电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姚店200MW农光互补等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全年光伏并网发电300MW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争创国家清洁能源经济示范区。

延安市宝塔区松林光伏电站

对于区域资源要素的统筹利用,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新技术的加持,无疑打开了宝塔区在能源领域可发挥空间,不仅能让宝塔区摆脱传统能源“陷阱”,更强化了区域能源产业规模优势。

而这种敢于突破的思维,以及“大平台引领、大项目支撑、园区化承载、集群化发展”的工业转型模式,同样帮助宝塔区在开拓新兴产业可能性上创造了惊喜。

在延安新材料产业园,5秒能发热的石墨烯电热膜、可移动的小型污水处理厂、用于高科技领域的闪烁晶体材料、石墨烯自热衣服……这些高科技产品是宝塔区发力新兴产业的缩影。

在这个园区里,诞生了陕西第三家、延安第一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三达膜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为区域市场经济、创新技术发展注入无限活力。

这家公司,是宝塔区引进的南方企业。

2018年9月,三达膜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从厦门整体搬迁至延安新材料产业园区,2019年10月实现全面投产,并于2019年11月在上海证交所成功上市。

三达膜是中国膜技术开发与应用领域的开拓者,引进这家科技创新型企业,园区也在“链主”企业的带动下,从“新材料+先进制造”定位出发,逐步形成了先进高分子膜、石墨烯等新材料和新能源储能、先进制造的产业布局,集聚效应和示范带动效应正在凸显。

新材料产业园,去年获评“全省首批低碳近零碳试点示范园区”。

令人颇为惊喜的是,作为传统能源老区的宝塔区数字经济发展,数字赋能产业升级做的有声有色。

特别是在数字技术赋能传统农业方面,众所周知延安苹果名声在外,宝塔区选择用互联网为“延安苹果”插上数字化翅膀,打造公益品牌“延安有我一个苹果树”,借势认养农业、共享经济、定制农业趋势,用“云认养”这种新鲜的方式,为农产品和农业产业提升价值。

借助一个小程序,全国各地的人都可在平台上签约认养一棵苹果树,并且还可以以视频监督等方式追踪果树开花、修剪、施肥、采摘等,实时参与果树的生长成熟过程,还可线下体验采摘与农耕。

私人定制化服务,实现从卖产品到卖服务的升级,帮助果农建立新的产销对接关系,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而像直播带货、网络销售等等方式,为农产品打开渠道,在宝塔区已经颇为普遍和寻常。

除此之外,项目通过数字化设备采集空气及土壤温湿度、氮磷钾、光照、雨量等要素信息,应用到防雹网覆盖、豆菜轮茬、晚霜防冻烟熏作业、滴灌等生产管理过程中,更能科学地帮助果农规避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

数字经济的赋能,也在多个维度发挥着自己的独特作用。

在宝塔区打造的延安数字片区的双创街区,有以延安市宝塔区中小微企业融合服务中心为代表的企业服务集群;以北航·延安清洁能源孵化器、中传·延安众创空间为代表的双创集群;以英雄电竞·延安研发体验中心为代表的电竞集群;以延安市宝塔区电商直播融合服务中心为代表的在线集群。

宝塔区围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的主线发展数字经济,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也为促进全域新业态、新就业的发展激发更大的能量。

宝塔区城市数字治理融合指挥中心

当前,宝塔区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成为关键。

在宝塔区的实践中,各产业布局精准明确,突出专业化、特色化、差别化,努力形成资源互用、优势互补、产业互联,形成区域转型发展的经典路径。

对宝塔区而言,技术创新是产业升级发展的重要要素,也是加快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更是改变原本产业结构的一剂良方。

作为延安第一区、核心区,无疑需要不断地认知自身的优势与短板,跳出藩篱,破壁发展中可能遇到的种种桎梏。

让核心区这颗“心脏”更有力的跳动,才能将发展动能的“血液”输入更多区县。

编辑:解革/Lyna

审核:解革/Lyna

监制:号称嬉皮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