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卷”下之困

发布时间:2024-07-29 22:08  浏览量:22

文/钓翁归来

元末文学家丶史学家元好问,对当时艺坛的风气,有过精妙的批评。在《诗论》中写道:

晕碧裁红点缀匀,

一回拈出一回新。

鸳鸯绣了从教看,

莫把金针度与人。

一千年前的元代艺术大伽,有的匿技藏艺,减少同行竞争,以艺博利,这无非为稻粱谋也。但是,文明推进了千年之后的今天,有些课堂上也出现了少讲惜授,卖课赚钱现象。

教师、教育、教学,…这些概念,在历史长河里,居之崇高,令人仰视,并不为过。

与教师、教学结缘,人生是快乐的。教书育人,遵循圣道,扛起教化使命,领略教学之无边光景。“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教师的人生,何其风采!

教师授课,是把知识的通项规律教给学生,力图从制高点来诠释学科之堂奥,举一反三,收事半功倍之效。良师的境界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从扎根基层的乡土人才到力能扛鼎、与世争雄的院士,他们的成就里都有教师的拼搏与付出。

教师被誉为阳光下最崇高的事业。从教之使命,即意味着跳出狭小格局,敦品励学,诲人不倦,把自己拥有的知识、学术,毫无保留地与学生分享。对学习勤勉、学业优秀的学生,还要给开小灶,促其提速快进,脱颖而出。

而今,选择教师职业,内卷压力前所未有。入职学历要求越来越高,而且有关考证、特长之要求也增加了入职的难度与不确定性。且看一经济欠发达市,近日发招聘,所有中小学老师岗位,起点学历为全日制硕士生。由此推演校园里的各类竞争之酷,可想而知。教育、教学的良性秩序与长期积淀的原生文化,随着卷潮狂飙而消解匿形,一些学校教育、教学的功利性、商业化甚嚣尘上。个别校系在非议中失去人类灵魂塑造师的光芒。有的校园甚至滑落、蜕变成买卖娱乐消谴的“勾栏瓦肆”。有的教师,变尽力讲授知识为惜时少讲、节点炒课,为钱卖课。等等。

立足于核心价值观去批判这些现象,重构、重建传统的优秀的职业操守,是必要的,但亦是不充分的。

从教,是一种职业选择,负有养家之责任。光从一个维度讲师德、师道,讲奉献,是不够的。教师的主流文化自然是当红烛,做阶梯。多讲贡献,少计较报酬。这个价值观,古今中外,毫无异议。当下,教师置身的讲台、校园,已非改革开放之前,教育环境、社会环境、生存环境都发生深刻的变化。竞争之下的内卷,不可能回到计划经济年代。教师承载的任务日渐增多,其生存、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也逈然有别过去。

“卷”态之下,教师的职业素养、操守定力,经受越来越繁复的考验。在过去低而稳的生存基调上,多挣些钱,向往富裕、舒适、体面的生活,也是顺理成章的。社会在前进,教师与其他职业者一样,向往更美好的生活。与此同时,增加风险意识,提升应急能力,也是应有的人生战略考虑。如突发困顿,谁是第一拯救、可靠拯救?哪个途径最现实,最可靠?人这么多,遇到问题都推给党和政府,显然不行。

国家会从制度设计层面来统筹解决,但需要时间,需要过程。每个人都可以从容来等吗?从教者志向高远,君子固穷,“处涸辄以犹欢”,其虽难也有人可以做到,但是,从教者何可裹挟家人来一同过与社会不同步、招世人异样眼光的生活呢?

卷的背景下,教师生存面临的一些问题,打破了校园常态与秩序。改革路上,起伏不定,是非羼杂。

对于教师收费补课之现象,挞伐之声不绝于耳。其实,教师在完成其职岗任务之后的补课收费,是可以理解的。不加区分地谴责补课收费,也未免失之偏颇。补课收费让人不爽,这个认知就一定符合逻辑吗?不忙下结论,先看,有个一线城市的钢琴课,一小时340元,游池,一小时30元(这还是低价位的)。我们如何看待?可能有人讲,既然这样收费,那就不学钢琴丶游泳,又有啥关系?可是,当学生置于大都市的环境,如何脱离周围的际遇,走另类学习道路?之所以花费这些钱,是因为游泳列为升学门槛,钢琴或其他乐器、朗诵丶艺体操等也列入部分学校的考试科目。

教师卷、家长卷,……。这里里外外的“卷”,人才观、成功观的标准过于单一,认知习惯执拗排他,都难辞其咎。“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等等金科玉律缚束、禁锢人的灵魂。其实,蓝领靠一技之长,照样效力国家,服务人民,照样赢得社会的尊敬。何必不加分别,都去挤985,211呢?某技校不是火得很吗?

卷下之困惑,需要我们思考与付诸行动的,似当远不止这些。

2024.7.28

写于沪上

标签: 教育 内卷 何可

外部推荐